足迹
侍君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宋琪入朝(第1页)

通过广布于开封府各地的玲珑阁弟子,顺利打听到宋琪住在城外的一处驿站里,还有不少意外收获。

从他收录的官员事录来看,这个宋琪早在太祖时就是六品官了,入仕这么多年,非但没有高升,反而越混越惨,曾想着依附赵普好谋得一丝出路,却被当今圣上训斥,还因为有过依附赵普这一前科又被当今圣上的幕僚排挤,边远地区的知府是挨个当了个遍,朝廷因为战事缺人,十四年了才被皇帝想起召回。

来到了宋琪所在的客栈,真没想到会有朝中元老居住在这种地方,不过常云烨既然来了,便是料定此人会为自己所用。

“没想到我这再回开封,第一个见到的却是常家的小少爷。”宋琪面容憔悴,但身上还算整洁体面,常云烨打量了一下,这客栈有些破旧,而且宋琪身边一个小厮侍女都没有,可见其窘迫之境。

“宋大人可莫要这么称呼晚辈。”

宋琪只是抿唇无奈笑道:“如今再回开封,还不知是做了什么错事。”

常云烨见他憔悴,便安慰说道:“朝廷正当用人之时,宋大人切莫气馁。”

“那…究竟是梁国公派你来,还是陛下…还是…”宋琪小心的猜测了几方,神色又惶恐了起来。

常云烨见他这幅样子也是更为确认,宋琪是被当年赵普和皇帝幕僚踢皮球踢怕了,现在的他,只想安安稳稳当好自己的官。

常云烨作出一副成熟姿态说道:“宋大人,我谁都不代表,我只是心疼宋大人的处境。”

宋琪住进了常府的客房,还给安排了几个伺候的人,一想到这个半辈子都耗在官场里的人现在如此凄凉,常志远也是不忍心,但还保有一丝警惕,私下里与常云烨说起,“烨儿,你不是说他以前因为依附梁国公而被斥责吗?这人真的可用吗?”

常云烨道出了自己的底气,“可用,他现在比朝廷上绝大多的大臣都要干净,哪怕是他有心依附,现在的梁国公也不会看他一眼,皇帝的幕僚更不会,他无人依靠,心也被这些年的漂泊洗涤干净,他绝对可以为我所用。”

常志远从来都是相信儿子的,然而本着多年为官的经验还是存有顾虑,“但,这么干净的人,朝廷是不会留的。”

常云烨勾唇一笑,“那就要看看那些本着自己的大道理而瞧不起他人的人,会不会如我所料了。”

皇帝夜间议事,果然就提到了宋琪的去处,“众卿,宋老先生回朝,朕心中一直苦闷该给何位置,众卿不妨说说自己的意见。”

一向沉默不言朝中事的李昉突然开了口,“陛下,微臣斗胆,宋老先生已是花甲之年,不如陛下恩赐一个闲职,让宋老先生在开封安度晚年吧。”

“嗯,李卿此话在理。”皇帝似乎满意这个提议。

本以为此事就这么定了的,没想到宰相卢多逊居然在此时出了声,“李大人此言差矣,若只是寻常朝臣,那确实应该留他在开封中颐养天年,但这个宋大人可是被陛下训斥过的,又没有什么功劳弥补过失,宋大人都当了十多年的知府,再做几年,在知府之位上颐养天年,也不是坏事。”

皇帝眉头微蹙,像是真的在考虑一般,又点了下赵普,“梁国公,宋琪与你可是旧识了,你觉得如何?”

赵普思量了下,说道:“陛下,这事老臣理应避嫌,还请饶恕老臣不能多言。”

皇帝也觉得他说的有理,点了点头,对所有人说道:“朕有决断了,中书令留下,其他人回吧。”

等人走的只剩常志远一个后,皇帝又问了起来,“常中书觉得朕应该给宋琪什么位置呢?”

常志远躬身道:“宋老先生的去处自有陛下定夺,微臣不敢置喙,只是微臣听说宋老先生是打从王府就跟过陛下的,如此年久实在不易。”

皇帝支着下巴思索了许久,“你回去拟上一道明天呈上,山西知府宋琪改任广州知府。”

常志远暗自叹了口气,“是,臣告退。”

宋琪知道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沙哑道:“到底还是如此,果然还是哪里行差就错,陛下到现在还是不肯让我留在开封。”

“烨儿,为父照你意见跟陛下说过的,没想到还是如此。”常志远也深表惋惜。

宋琪突然释然的笑了,“常小友,没想到这个时候了你居然还想着帮我这一码,虽然未能成事,老朽还是谢过了。”

常云烨眼神一利,本不该如此的,皇帝他一向是最在意名声,怎么会听信了卢多逊那个小人的言语。

“宋大人,你现在写封请安的奏书,就写自己车马劳顿疲倦未解,恳请延后几天上任,另外,略添几笔祝愿陛下千秋万代的话语。”常云烨拿来了纸笔,摆在了宋琪的面前。

宋琪下意识的照做了,苦笑一声说道:“事已至此,小友是想留老朽在开封里看看风景吗?小友有心了。”

常志远却了解儿子的目的,绝非只是让宋琪多留几日,“烨儿,要想回转圣心,何不提提年事已高呢?”

常云烨却果断拒绝了,“不行,如果多提年事已高,哪怕宋大人有能耐陛下也会顾虑岁数而不委以重任了。”

宋琪这才恍然大悟常云烨让自己写这封请安折子的苦心,竟是想要回转圣心,提笔的手一怔,一滴墨砸在了白纸上,常云烨立刻给换了新的一张来,郑重的说道:“宋大人,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我也希望你不要放弃。”

第二天,常志远将那封请安折子递到了圣上跟前,朝堂之上薛居正还提到了战后萧条,朝廷正当用人之际,皇帝果然采纳,同意了今年再开科举广招人才,本来是两年一次的科举,如今连着两年举行,相信很快就会给朝廷带来新鲜血液。

散朝之后,皇帝又留了常志远和卢多逊,没有颁布常志远拟好的谕令,而是重下了一道“山西知府宋琪改任三司判官,五日后上任”,随后便让两人都退下了。

常志远欣喜无比,想着赶紧回府,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对比那卢多逊,已经是气的鼻歪眼斜的,这三司判官虽然只是从六品,但却和最赚钱的户部关系紧密,是个肥差,在宋琪之前是卢多逊的亲信任此职位,现在皇帝这一重新下令分明就是做给他看的。

常府上,等待消息的常云烨和宋琪神态各异,宋琪早已淡然接受,而常云烨虽然对自己的计划十分自信,但也怕皇帝剑走偏锋。

好在常志远带回来的是好消息,宋琪本已沉寂下来的心再次被凿动,感动的语无伦次,最后还是化作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小友,你于我有恩,日后若需要帮忙,必定毫不推辞。”

常云烨也总算松了口气,“宋老,祝您官运亨通,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