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侍君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赵普罢相26(第1页)

太平兴国八年,秦王赵廷美事件的余波还未散去,如有人为赵廷美辩驳或者为当时琼林苑宴之事牵连朝臣喊冤,就会被皇上认为是赵廷美同党,一律贬斥。

而当时并未表态的常志远、宋琪、常志远几人屡受升迁,朝臣都是怪会趋炎附势的,原先梁国公门前有多热闹现在三人的府前就有多热闹。

不过这天宋琪却是气冲冲的冲入常云烨的屋子,“宋大人怎么如此愤怒?”常云烨吓了一跳,但看他面色急躁,便出声问道。

宋琪一屁股坐下,气的抱臂说道:“今天那个三司使故意跟我呛,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偏帮着他,还说要降我的职让我回去做我的知府。”

“三司使?王仁蟾?”常云烨有些诧异的问道。

“对啊,就是那个王仁蟾,明明就是个小人,还装什么君子同我辩驳。”宋琪一听到王仁蟾就更没好语气了,龇牙咧嘴的样子像是要吃人。

常云烨眼眸微转,却笑出了声,“宋大人不必放在心上,陛下不会真的罚你,说不定不日就会高迁呢。”

宋琪皱了皱眉,这其中缘由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常云烨倒了杯茶推到了他面前,缓缓说道:“现在陛下对赵普的心思很明显了,赵普在秦王事中处处紧逼,皇帝恐怕早对他起了疑心,而这个王仁蟾,入仕乃是赵普所荐,估计陛下也就是做做样子,实际要罚的事王仁蟾,而不是宋大人你。”

宋琪倒是茅塞顿开,脸上也终于漏出了笑意,“如此甚好,我还以为是皇帝老糊涂了,前阵子还封那个什么赵元佑为郡王,还封了开封府尹,你知不知道……”

常云烨接了他的话说道:“封开封府尹就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东宫,皇帝此前有意于秦王和卫王的时候都是先封的开封府尹。”

宋琪的话被常云烨给说了,只能是随声附和几句,没想到常云烨连这种事都知晓。

常云烨送走宋琪的时候,站在门口处送行,却好似看到一个人影闪过,之前这人应当是一直看着常府的方向,看到常府开门了才匆匆离去。

常云烨立刻关门回到了府上,同常志远商量了一番。

“你要搬出去?另作宅邸?”常志远有些诧异。

常云烨点头回应,心事重重道:“今日我送宋大人回去的时候看见有可疑的人徘徊在常府前,无论这人的目标是我还是宋大人,或是父亲,都不是什么好事,或许我搬出去,就可以断了这些人的念想。”

……

常家公子哥另建宅邸的事情很快就在有心之人里面传开,宅邸启用之时,不少人来恭贺乔迁之喜,其中居然还有赵普,和他身边跟着的一个年轻人。

不过这之后常宅就不接待客人了,相比于有府兵的亲王府,或许常宅里面隐着的玲珑阁高手让常宅看起来更加安全。

在此之后,朝堂之上传来了一轰动之事,赵普竟然主动罢相请离,皇帝还作诗挽留,赵普亦流泪相别,演了一出君臣情重。

此时战事四起,北方辽国蠢蠢欲动多次来犯,南方小国对于骚扰边境更是乐此不疲,皇帝忍无可忍,派了诸多武将带兵镇压,国外战事不断,国内朝堂之上倒像是一潭死水。

宋琪果然屡次升迁,官至宰相,宋琪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六十六岁的年纪当上宰相,朝内其他人就更没想到了,一个在外做了知府做了十六年的人回到开封仅两年便权倾朝野,李昉也进了参知政事,但是皇帝看他整日惶惶也就没有多用他。

而皇帝封了赵元佑为开封府尹后却没有更多的表示,比如进封亲王,秦王赵廷美和卫王赵元佐都是一并封的亲王和开封府尹,朝中有些大臣隐晦的表示过,“皇子年岁已至,可开府建衙了。”

皇帝犹豫了几天,连发了五道旨意,一封赵元佑为陈王,二封赵恒为韩王,三封赵德严为冀王,四让赵恒迎娶大将潘美之女潘琳儿为妻,五追封李贤妃为元德皇后。

五条旨意三条同赵恒有关,收到这个消息常云烨是又喜又惊,乐愁参半,见他如此程德义问道:“阁主不是一直想助三殿下吗?现在三殿下得了这么多恩赏,阁主怎么看着没有很开心啊。”

常云烨将五封旨意的抄本摊在桌上,捏了捏眉心道:“现下确实是得了厚赏,可这厚赏之下就是无数双眼睛盯上了他。”

程德义歪了歪头,细想再三道:“不过现在三殿下娶妻开府了,只要是在开封之中阁主定然可以护得他完全。”

常云烨无言以对地说道:“大概是吧,之前让广月尘去查万岁山的那些山匪,他有没有探出点消息?”

程德义这才想起来自己有事忘了禀报,赶紧说道:“有有有,那万岁山上确实有个寨子,不过只是一些妇孺之类,广堂主说先按下等阁主您安排,还有那个关在地阁里面的韩虎,吐露说是王溥安排他去杀李昉的。”

常云烨眼神一凛,长叹出了一口气,“吐出一个死人的名字,是想让我怎样?”

说罢,凝了凝心神又对程德义说道:“知会一声广月尘,把王溥死了的消息告诉那个韩虎,务必给我挖到点真材实料,还有查查最近跟在赵普身边的那个年轻人是什么来头,万岁山寨子里面的妇孺安顿好去处。”

程德义领命,却还站在屋里,常云烨催促了一声,“去啊。”程德义这才动身。

自己则在屋内来回踱步,赵恒即将开府,并且迎娶大将之女,这是好事,可是现在的陛下心思沉重,他身边的李政与薛统军之死,自己中毒之事息息相关,保不齐给自己下毒还是皇帝的意思。

而这连发的五道旨意更是用意不明,三封皇子,看似给了赵元佑准皇储的位置,实则是在分权,赵恒娶潘琳儿,看似是给了一份殊荣,实则是在掣肘在外领兵的潘美,至于追封李贤妃,一方面是给了赵恒更为尊贵的身份,一方面可能是皇帝知道了些李贤妃的死因,借此敲打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