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华第一恐怖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部分(第1页)

强大的rì军,以河制敌,同归于尽,这是万般无奈、万分艰难的最后一项选择。

第二,只字不提国民zhèng ;fǔ的疏散和救济工作,反而指责其为了保密,没有通知民众转移,进一步造成guomin党不顾人民死活的印象。事实上,**在赵口、在花园口掘堤时,附近的百姓都知道,国民zhèng ;fǔ也在事前做过疏散、事后做过救济,尽管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完善、不够得力,但毕竟取得过一定的成效。对此,新出版的《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中有专门的一章论说当时的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

第三,严重低估花园口决堤的战略价值,认为决堤造成一千两百人万人受灾、八十九万人死亡,得不偿失。然而,花园口的千古一掘,一举扭转严重恶化的战局,云集中原的rì军十几个师团望洋兴叹,被迫改变作战部署,而**再次夺得战争主动权,从容组织起以长江为主线的武汉会战。由此,抗rì战争进入整整七年的相持阶段,rì本帝国主义陷进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局部的重大牺牲拖住倭寇、保全民族,这应该是花园口决堤的最大价值。至于灾区面积到底有多大,灾民究竟有多少,至今众说纷纭,另当别论。

单从军事层面来讲,中方认为决开黄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黄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险,从而阻止了rì军的西进,使得中原地区又多守了六年而没有沦陷,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第二,使得rì寇迟迟不能打通“大陆交通线”,迟滞了rì军军事调动和战略物资运输;第三,以水代兵,直接消灭了rì军jīng锐部队万余。国民zhèng ;fǔ认为,1938年6月9rì的花园口决堤,也是中rì双方沿着黄泛区边界东西对峙的开始,依赖机械化军事装备进攻陇海线和平汉线的rì军被迫改变原来沿铁路线西进南下的战略,一方面把部队从豫东尉氏、中牟、娜陵、通许、陈留、杞县等各县向东撤退,转移、集结到以商丘、徐州为中心的豫皖苏交界地带,另一方面确定了沿江淮水路西进的路线,分调多路人马围攻武汉。战事南移到豫南、皖西、赣北、鄂东的广大湖沼山地地区,豫东战场逐渐冷却下来,武汉附近地区接着成了中rì两**队厮杀的新战场。这样一来,从郑州斜贯东南,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rì军阻隔在泛区的东面,相持一直延续到1944年rì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rì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从中rì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这个数字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黄河决堤给rì军带来的重创不仅仅在占领区的缩小和部队减员上,更为深远的影响是,rì军预期的进攻路线被打破。豫东战场渐渐冷却下来,穿越豫东大平原的新黄河就成为军事分界线,把rì军阻隔在黄泛区的东面。直到1944年rì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郑州才被他们攻取。

那些熟悉中华历史的“中guo通”rì军将领们有没有看出来,自从黄河决堤后,rì本大本营把作战的主战场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长江地区,rì军就陷入到了三国时期,魏国以下游地区逆流进攻上游地区的不利局面。

黄河决堤,应该是中华能坚持八年抗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只是苦了数百万的无辜老百姓,有的百姓直接被黄河水冲走、淹死,但更多的百姓却是因为水灾而饿死、遭瘟疫病死。

黄河花园口惨案、长沙大火、chóng ;qìng防空洞惨案并称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而黄河决堤为三大之最。

亡,百姓苦!

今天是双十节,云某决定我今天要二更,也弄个双。

078保卫武汉

078保卫武汉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

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城市,1938年的夏天中rì双方大战于此。从38年的6月份开始,中rì两方大小战斗数百次,历时4个半月,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战。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在《晚次鄂州》一诗中就描写过武汉:“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rì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cháo生。二湘衰鬓逢秋sè,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鼙鼓声。”

国父孙zhong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华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华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

1938年的武汉是当时中华第二大城市,位于长江中游,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

南京失守之前,国民zhèng ;fǔ虽宣布迁都chóng ;qìng,但实际上,除国府主席林森率领一部分工作人员进驻山城之外,全国各政党、各文化机构、军委会机关大多聚集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武汉成了战时中华的临时首都。

当然,老蒋心中自然打算效仿一千多年前的东吴皇帝孙权定都于武昌,阻挡住了处于下游魏国的逆流进攻。

可惜,现在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另外,当年的东吴水军可比魏军要先进的。

黄河决堤,西取中原地区已不可能,rì本人的目光当然也瞄准了激ang激e石政权的这个新的统治中枢。

1938年7月初,大本营变更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序列,由畑俊六大将任司令官,统一指挥第2军和第11军,直辖兵团、航空兵团。第2军司令官是稔彦王,下辖第3、10、13、16共4个师团,主力集结于合肥附近,伺机占领六安、霍山,向大别山路挺近,直趋信阳,切断平汉线,迂回于武汉北面;第11军的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下辖第6、9、27、101、106共5个师团和波田支队,主力集结于九江附近,攻占黄梅、九江后,在瑞昌、德安一线依次集中兵力,分兵沿长江及两岸从正面进攻武汉并切断粤汉线,迂回武汉之南。rì军共调集了40万兵力,各型飞机300余架,舰艇20余艘,意图迅速攻取武汉,迫使国民zhèng ;fǔ投降。

面对rì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7月,国民zhèng ;fǔ军委会授任激ang激e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并向各战区下达了《武汉会战方针及指导要领》。该《作战方针》明确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九战区的部队为主力,动员总计约100万兵力,承担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任务。其中,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南北两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辖孙连仲为总司令的第3兵团和李品仙为总司令的第4兵团;第九战区的作战区域在鄂、皖两省的江南地区及赣、湘两省的全部,其下辖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兵团和以张发奎为总司令的第2兵团。

第1兵团的防区是长江南岸的江西和湖北地区,74军隶属第1兵团指挥,这样,薛岳把俞济时从豫东平原又带到了赣北的崇山峻岭。

武汉保卫战从安庆打响了。

波田支队(台湾混成旅)由芜湖溯江西进,6月11rì夜,波田支队趁雨夜突袭安庆,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作战不力,一夜间就被逐出城外,激ang激e石大怒,致电杨森,“轻弃名城,腾笑友邦”。要他反攻安庆,杨森回电,徐源泉的26集团军档不住rì军第六师团的攻击,暴露了他的侧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6月12rì,皖省省会安庆失陷,rì军溯江而上,40天内连陷马垱,彭泽、九江、姑塘,一下子将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根据rì军的进攻态势,薛岳将所部之第4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rì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正面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其统辖的粤军两个师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第73军、第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7月31rì,rì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之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