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羁绊之玉令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连环命案45(第1页)

老伯整理了下心情接着说到:“月如的尸体被发现后,整个镇子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高家公子文中更是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其父亲高旌却觉得我家月如之死有辱其高家门楣且还未正式拜堂,就不算其高家儿媳,因此在月如尸骨未寒之时跑来我家退亲,称聘礼就当给我孙女出的丧葬费了,但是断不能让我家月如葬于其高家墓地。我柳家也不是那死赖着的人,我儿将聘礼扔出去给那高旌,从此两家断了情谊,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高旌是个老顽固,为了自家名声,明知理亏却到处散播谣言,称是我家孙女…我家孙女平日行事不够捡点才招此横祸。我家儿子最是在乎名声,怎能忍受镇中之人指指点点呢,所以济世堂自孙女出世后也关了门,可怜我那孙女,因案子至今未破只能存放在义庄里还不能入土为安。”老伯气愤的说。

老伯似是想起来什么,接着说到:“都以为我家孙女之死是有恶人一时兴起,但是自我孙女遇害至今镇子上已经有五户人家未出阁的女儿都糟残害,尸体几乎都是在周边山野发现,死状各有不同,但是都是生前被糟蹋了。

之后镇子里有钱的商家带着家眷搬出去了,没有能力搬走的便整日闭着大门,生怕自家女儿遭遇不测,往日繁华的悠明镇变成了人心惶惶的‘幽冥镇’”。

“难怪您听到我的声音让我不要进镇子,是担心我会有危险吗?”冷忆凝明白了老人的用心。

“是的,我虽然看不见,但听你的声音年纪不大,你们听我的,不要进到镇子里面。”老人还是希望冷忆凝一行远离这个镇子。

“老伯,晚辈还有一事不解?”靳奕清问。

“你说!”

“您的住所应该在镇子内,迎亲当天为何会走到悠明镇外的山路呢?而且整个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就算整个队伍都晕眩了,难道没有行人注意到整个迎亲队伍,然后发现点什么异常吗?”

“我家就住在镇子内,靠街的外堂用于营业,这些年也是中规中矩的收诊金,后院便是我们的住所。但是高家经商,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的财富,镇中有他家几处药行铺子,但是高家家宅是前些年斥巨金在镇子周边的澜依山半山建的高门大院。”老人答到。

“将家宅建在半山腰,要开荒且耗如此之巨资,上下又不方便,高家图了什么?”靳奕清不解的问。

老人嗔笑一声,略显无奈的说到:“图什么?人的贪欲无限。高家这些年确实气运很好,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所以为保住气运,高家迷信风水。据说是找了风水大师看的,说在澜依山半山的位置,山脉的走势呈现出一种环抱的态势,这种态势能够为宅院带来良好的气场和运势,有助于家族的繁荣昌盛。”

“官府能随意允许平民在山头建宅院吗?”木易杨在濮阳府做了几年濮阳公子,知山头林木不归个人所有,于是问到。

“唉,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家早年和高家相识时,高家老太爷还在,那时高家还是正经生意人,老太爷去世后,高旌这些年逐渐被铜臭蒙了心。这天高皇帝远的,估计几十年也不会关注到我们这个弹丸小镇,说到底还是镇守说了算。那高旌用银钱买通了杨镇守,官府可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澜依山本就人迹罕至,加之都知道那块山头成了高家私地,更是没人去了,就连迎亲队伍都是高家花了平时三倍的价钱,所以那天迎亲在上澜依山时,周边并没有人看见,这也正常。”老人补充说到。

此时,夕阳已全部落下,悠明镇内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老伯,现在天色已晚,我三人不知可否随老伯进镇借宿一晚?”冷忆凝说到。

“你们还是决定进镇子吗?”

“放心老伯,我不会有事的,根据您说的受害女子都是未出阁的女子,我与靳公子对外扮做夫妇行事即可。”说罢,冷忆凝扶老人起身,靳奕清顺势将旁边的拐杖拿起递与老伯。

“那好吧,你们随我来!”老人拿起拐杖,敲击着地面,一点一点试探前行。

冷忆凝和靳奕清牵着马随老伯走了,一旁的木易杨慢吞吞的赶着马车,谁知那马贪着树下的那口青草还不愿意走,木易杨怎么都拉不动,他看着那二人的背影调侃的说到:“你们‘夫妇’倒是成双入对策马奔腾了,留我一个在这喂马。”

“好了,马儿你吃够了没?再不走,你靳哥哥冷姐姐进城了我们俩可真没人要了!”那马儿似听懂了般,随着木易杨马鞭挥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起来,坐在马车架上的木易杨还没反应过来,差点摔下马车去。

不一会木易杨就赶上了靳奕清,他们一行随柳老伯进了镇子,从后门进入了柳家宅院,一进门就闻到了浓浓的草药味,院子里摆着一排排整齐的草药架,上面晒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

院子里已经晒干的草药都捆扎得整整齐齐,还有一些草药半干未干应该采摘时日也就月余的草药松散的放着,可见自家宅出事之后,柳家人也无心打理这些。

柳宅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是一座小小的院落,除却用于营业的外堂外,院内有几间瓦房,正屋是客厅和卧室,两侧还有几个厢房,除了几间专门打扫用于客人居住外,其余都用来储存药材。

冷忆凝仔细观察,房间的布置简单,但整洁有序,除了砖瓦小有修葺外,这些年看没有大修翻新过,看来柳家人确实节俭。

当老人一行走进家门,一位约么四十多岁的妇人听到声响后立刻掀帘出屋迎了上来,关切地问道:“父亲,您怎么才回来?我让良嫂给您再热一热吃食。”

老伯听见声音后,说到:“在镇外遇到了外来的几个年轻人,和他们诉诉苦罢了,不觉意日头都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