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月色三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左白衣(第2页)

父女厮见后双双松了口气,朱颜一边为李姑娘引见一边问说:爹爹今日怎么在府里?

她本打算给荣王妃报个信,没想到来的却是荣王。

荣王正擦汗,被女儿这么一问,憨憨笑道:落了份图纸在家,着人去拿又怕他们弄不明白,反坏了事,只好趁工匠们歇晌儿回去一趟。

李持盈:

一旁的晖哥儿见危机已经解除,跳着脚道:舅舅舅舅!上次答应我的小青蛙可做得了?

此时已经有发条玩具问世,不过造价较高,主要受众仍是成人,之前有洋人送了一个来,他瞧见了,闹着要舅舅也给他做一个。

荣王对晖哥儿是既头疼又溺爱,毕竟是妹妹的第一个孩子,生得又玉雪可爱,就是这性子实在难缠:哪里有那么快?少说还得要半个月呢。

晖哥儿不依不饶:那半个月后你让姐姐带去学堂给我。

他习惯了称呼朱颜为姐姐,无形中衬得李持盈有些尴尬,身为长辈兼大人,其实此时荣王只要打个哈哈就能混过去,偏他尴尬无比地看了一眼李持盈,大姑娘登时后背一麻。

我不介意的!真的!不用那么看着我!

回头给你们姐弟都做一个,荣王状似无意地重读了姐弟两个字,仿佛是想把场子圆回来,三郎还小,一时半会儿玩不上。

李持盈:

荣王府与华仙公主府本就挨得极近,朱颜的意思是先把他们姐弟送回去,荣王亦没有反对。李姑娘其实有些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一来找不到人询问,二来事态看上去并不轻松,最终识相地选择了闭紧嘴巴。

以维护京城治安为由头,五城兵马司与锦衣卫都派了人,但谁是听指挥的,谁是当大爷的,实在是一目了然的事。随处可见骂骂咧咧、一脸不忿的老兵小兵,穿着甲、列着队,挡在一些婆婆妈妈面前:别挤了,都别挤了!往后稍稍!

各大路口仍在戒严,看来人还没抓着,又或者抓着了,但有同党埋伏在附近。好容易回到公主府,里头的奴仆个个面容严肃,晚间华仙甚至把大家叫去一齐用了顿饭,李持盈才发现荣王竟然没走,想是兄妹二人已经商量过了一遭。

近来外头不太平,虽说不与咱们相干,还是谨慎些儿好。华仙道,你们小孩子家,放了学便径直家来,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使人出去买去,别教我们操心。

李持盈看了一眼李沅,左思右想,还是多嘴问了一句:可是出了什么事?

公主身后一个衣饰华丽的老妈妈赔笑道了个万福,又给她斟了一杯木樨甜酒:凭他什么事,横竖闹不到咱们府上,姑娘若是闷了,去花园子里赏花赏景儿也使得,派人去书局买些书也使得。

这是哄孩子的话。不过李持盈没恼,她今年才八岁,要是这里人人都拿她当个大人看才是古今罕事。反正每个月有月例银子,连脂粉头油、四季衣裳都是公中出钱,只规格不高,她本身不爱在这些事情上留心(有梅枝嘛),一句书局倒是提点了她。

常听人说京里的书局极大,洋文书、俄文书都能找到。还能订报订杂志,可不是老鼠掉进米缸了吗?

你能看懂俄文?李沅下意识地接了一句。

李持盈忙道:看不懂,原说想学来着,没寻着好先生。

近几年朝廷同俄国关系紧张,贸易往来少了,学俄文的教俄文的自然都跟着缩了水。李沅见她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也就撂开手,不提寻人来教的话;华仙无可无不可;倒是荣王,联想起五年前俄国大使被刺身亡之事,胸口一沉。

末座吃饭的晖哥儿忽然说:学里就有会说俄国话的。

他也没看李持盈,仿佛是忽然想起这么一遭。华仙公主笑道:你不提我都忘了,快过年了,你们学里就要年末大考了吧?

晖哥儿立刻缩了缩脖子,很是识相地闷头扒饭,惹得一干人都笑起来。

美了没几日,却是学堂先传出风声,不少同学午饭时聚在一起闲话:你听说没有?都道真定大娘娘在福建巡视水师时受了伤,过年且不一定能赶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