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小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借二位的大印一用136(第1页)

这支庞大的队伍,就这样一路磨蹭着,慢慢行走在陕西黄土飞扬的官道上。

因为得了很多螺马驴子的缘故,现在老营的人已经能跟上大军的步伐了。

但李定国这支大军走的依然很慢,就好像李定国还没有赚够曹文诏和左良玉的便宜,还想利用这二人搞到一些东西一样。

可不管是朝廷兵部,还是各处官府来的行文中,现在都已经开始埋怨这二人,说是他们索要无度不说,还迟迟不肯去往山西,有挟兵自重,不尊军令的嫌疑。

自然,这些行文也是李定国最早看到的。所以,李定国便拿着这些行文,对曹、左二人说道:“你二人在朝廷和官府那里,好像已经不做人了。”

曹、左二人看完那些或是斥责他们,或是严令他们,或是恳求他们去往山西的行文,心说这都是拜你所赐,都是被你坑的啊!

看到这二人好像已经没了利用价值,李定国便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到了四月份,李定国这支贼寇队伍,就来到了榆林城这边。

榆林城,原来只是一处军堡。

明初洪武年间,有人在此屯兵,是大明设立在长城沿线众多军堡里的一处。

其紧靠长城,又是护卫京畿的重要卫城,位置便是十分重要。

永乐六年,设榆林寨。成化七年,设榆林卫。

因屯军众多,世人习惯称之为榆林军堡。

其实,榆林是一座城,也是唯一一座城墙高度由皇帝亲自钦定,比京城城墙还高的城。

榆林是个好地方,这地方以前主要是防备蒙古人越边墙而入,是九边重镇重要的一边。

后来,大德年间,大明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改善,此处就成了大明与蒙古人之间主要的交易场所。

榆林周边设有许多堡、墩,李定国的这支贼寇队伍还远在百里之外的时候,榆林军民已经得知有一支军队过来了。

从榆林向西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山西。故而,榆林守军也早就接到了兵部的军令,命他们严加防守,不可使流寇越过黄河入晋。

而就在这之前,大股贼寇已经进入山西的消息,已经在陕西各地传开了。

这对山西官员来说,那就是防寇防寇,最终还是让贼寇都进来了。

贼寇入晋,犹如烈火遇柴薪,瞬间就烧遍了整个山西。

有乡绅上书说,“始之寇晋者,秦人也。今之寇晋者,半晋人矣。一二月间从贼者十之一,三四月间从贼者十之三,至今多而从贼者,已是达十之六七矣。

故而,欲除晋之贼,莫先于抚晋之贫民……”

抚晋之贫民?没钱!

于是,原先在陕西剿寇的各路大军,又都转道山西继续剿寇。

曹文诏和左良玉二人也接到过数次行文,命他们转道陕西继续剿寇。

可他二人说了不算啊,他们只能跟着李定国走。

到了榆林这里后,曹文诏便猜着李定国肯定又要故伎重演,利用他和左良玉,狠狠地敲诈榆林一次。

左良玉则猜着,李定国不仅仅会敲诈榆林,还会利用他们的身份,在这里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陕西贼寇都已经进入山西了,没道理这个李定国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