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奥姆珊蒂之天龙八部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大理见公主(第1页)

奥姆珊蒂

——天龙八部续

河南信阳,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正是隆冬时节。这日朝曦初上,城外几十人破衣烂袄,稀稀拉拉列成数队,不住翘首远望。为首一人,白发银须,面色红润,恭容肃立,不怒自威。正是丐帮帮主吴长风。

不多时,只听蹄声答答,远处人影攒动,几十匹马疾驰而来,到了众人不远处一声呼哧,纷纷下马,甚是整齐有序。吴长风面露喜色,急忙迎上前去。走在前面一人,身形高大,头戴金冠,身披黄袍,衣饰华贵。吴长风挽起袍襟,正要下跪,黄衣人疾走两步,伸手扶住,道:“吴帮主万万不可,你年龄尚在我等之上,咱们平辈论交便是。”吴长风道:“岂敢岂敢。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失敬失敬。请上马到厅上叙旧,沿途有丐帮弟子接应。”转身作了个请的动作。

黄衣人抱拳道:“有劳了。”一挥手,众人纷纷上马入城。丐帮弟子从不乘马,在后步行。吴长风施展轻功,紧紧跟在黄衣人马旁,竟是不落下风。

到得一所宅院之前,只见处处张灯结彩,甚是喜庆。吴长风紧走几步,扶着黄衣人下马,迎进厅内落座。众弟子上茶毕,吴长风一挥手,众人退出厅外,将来客引至厢房休息。诺大一个厅堂,只余二人在座。

黄衣人道:“我曾再三嘱咐,此行轻车简从,不必劳师动众,迎候事宜,一概皆免。吴帮主却是客气了。”吴长风道:“陛下万金之体,亲临敝帮,上下皆感荣宠。如此待客,已是失礼之至。”原来黄衣人正是大理当今圣上段誉。

段誉道:“我离开中原日久。近来思念义兄,此行一是祭拜,二是爱妃省亲,三是拜会故人。此番便装出行,不以真实身份示人,尊称一概可免,帮主不要客气。”吴长风听他提到萧峰,不禁眼圈一红,哽咽道:“恭敬不如从命。”

段誉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我义兄的遗子,算来也有十五岁了吧,不知道长成什么样了呢?”吴长风道:“托皇上洪福,小徒一向安好,学业、武功日有进境。请看。”

吴长风拍拍手,偏房内走出一少年来,虎背熊腰,浓眉大眼,面白唇红,双目炯炯有神,隐隐有一股英挺之气。吴长风喝道:“永宁,还不拜见段皇爷。”

少年双膝一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段誉伸手扶起,仔细端详,依稀有当年萧峰的模样,不禁眼圈微红,笑道:“不愧是萧氏后人。”原来少年正是萧峰遗子萧永宁。

当年群雄雁门关大战,萧峰感念辽帝恩德,无颜再见辽帝,自杀以殉。群雄撤入雁门关后,丐帮吴长风想起萧峰幼子尚在南京,留在辽境甚是凶险,便亲带几名亲信弟子,深入虎穴,救出萧永宁。

因萧永宁身份特殊,吴长风对此严格保密。当初救人之时,亦只对弟子说受恩人所托前去救人,既未说明受何人所托,亦未说所救之人是谁,是以丐帮中除吴长风外,无人知道萧永宁身份。群雄之中,也只少林方丈玄寂、段誉、虚竹知道此事。四人商议待萧永宁年纪稍长,便由吴长风为主传授武功,教养成人。

吴长风为避人耳目,带着萧永宁借住在乡下一萧氏农家之中。数年中,萧永宁如雨后春笋般飞快长大。渐长渐高,虎背熊腰,颇有乃父萧峰的风范。吴长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膝下无子,亦无妻室,视此子犹如已出。教书识字,指点武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最基础的蹲马步开始,站桩打穴,外术内功,逐渐打下扎实的根基。

其时他早已接任丐帮帮主,并经由虚竹传授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只是自己习练降龙十八掌时年事较高,内力尚有欠缺,好在可以慢慢修炼,并不急在一时。

萧家虽穷,但有吴长风接济,衣食亦算丰足。农家乡下,触目处尽是蓝天白云,碧野肥田,怡情养性,自是无有此处为佳。萧氏夫妇老实忠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萧永宁忙时忝作帮手,闲时白天爬墙上树,逮鸟捉鱼,与人游戏,夜晚听村中老人谈天说地,仰望天空,时常见繁星满天,苍穹变幻,有时听着听着便睡着了。萧永宁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着实过得无忧无虑。

段誉握着萧永宁的手,一股内力缓冲而至,萧永宁“啊”了一声,脸上讶异,急运内力相抗。段誉只觉对方内力绵绵而至,虽不浑厚,却也根基扎实。于是急收内力,点点头,哈哈一笑:“不错,不错。”萧永宁只觉对方内力急放急收,来无影去无踪,一时间愣在当地。

正不知如何时,吴长风一挥手,道:“退下吧。”萧永宁不知来者是谁,只是一切俱遵师命而行,闻言退出厅外,只是心下暗暗纳罕。

段誉道:“从前我与义兄情投意合,踏马中原,行侠仗义,豪气冲天,好不风光快活。这种日子以后再也没有过。”他想起与义兄种种过往,如今自己早已登基为帝,他却长眠地下,天人永隔,不禁黯然神伤。吴长风道:“皇上贵为一国之君,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比之行侠仗义,那是宏大的多了。”

段誉道:“当年我与义兄曾有约定,我二人之后若为男子,结为兄弟,若为女子,结为姐妹,若一男一女结为夫妇,吴帮主可曾耳闻?”吴长风摇头道:“此事却未曾听闻。”其时段誉与萧峰情意契合,一时兴至,只觉天地之大,无有不可相与,遂有此相约。此后变故频仍,萧峰阿朱均是猝然离世,身后之事未及交待。

段誉叹了一口气,道:“世事当真难以预料。想我义兄如此豪杰,竟然英年早逝。阿朱聪明温柔,却也红颜薄命。本想兄弟情深,天长地久,纵情山水,何等逍遥快活?哪知故人已逝。如今这段陈年旧事,已不知该向何人提起。”说着大摇其头。

吴长风双目神光烔烔,已明了段誉心意,道:“皇上金口玉言,那还须向什么人提起?莫说当年还有约定,即使没有,自来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上直说无妨,但有所命,无有不从。”

段誉闻言欢喜,道:“小女年已及茾,该当婚配。只是自幼顽劣,任性不禁,难以约束,我们做父母的有时也头疼不已。近来想起当年婚约,辗转难以入眠。”

吴长风笑道:“这事容易。宁儿性情敦厚,甚得长辈欢心。皇上若有忧虑,可带宁儿周游一番,一来考察其性情人品,二来让其增长见识,三来让两个年轻人亲近亲近,一举三得,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段誉一拍大腿,笑道:“帮主之言深合我心!”言毕哈哈大笑,又道:“既然如此,我就带宁儿到大理游玩一番。事毕之后定当完璧归赵,请吴帮主放心。”吴长风笑道:“这是宁儿的造化,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宁儿的身份一直未对外透露。江湖凶险,还请皇上代为保密。”段誉笑道:“自当如此。只是如何保密法,还请帮主教我。”吴长风道:“我这里有一枚青竹令,乃本帮信物,在本帮有重大危险时使用。请皇上带在身上,我嘱宁儿随皇上取回,如此皇上可以本帮普通弟子之礼相待,如何?”

段誉微一沉吟,道:“如此甚好。吴帮主做事,当真滴水不漏。”顿了一顿,又道:“离国日久,恐有不测。我先去祭拜义兄。请帮主予以安排,准备停当即日启程。”吴长风道:“请皇上放心。”当下吴长风叫来弟子,一一安排下去。

吴长风又叫来萧永宁,嘱咐道:“这位段皇爷是我至交好友。当年我当执法长老时掌有一枚青竹令,不慎遗失,百般寻找不得。托段皇爷的福,此物在大理有了着落,你就随段皇爷辛苦一趟,到大理取回吧。”萧永宁躬身答应。吴长风沉思片刻,道:“此行路途遥远,你一路须得小心谨慎,一切听从段皇爷吩咐,不可造次。”箫永宁应道:“遵命。”

当晚,吴长风设宴款待段誉一行,席散二人进入密室,唔谈良久,至晚方散。

次日一早,萧永宁换上新衣,骑上师父所赠的小红马,兴高采烈地上路。

一路上段誉问到别后情形,萧永宁一一作答。段誉见他聪明伶俐,时时面露喜色,心中甚感宽慰。萧永宁心中略感奇怪,知其乃是大理皇帝,但见气势威严,却也不敢多问。

一行人回到姑苏,弃马乘船,来到曼陀山庄。但见四周烟波浩渺,岛上绿树丛丛,鸟语声声,山花遍地,阵阵清香袭来,闻之令人心醉。萧永宁长居北方,哪里见过这等江南景色,一时间禁不住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好奇之至,惹得同行人窃笑不已。

远远望见数人立在庄前。一人凤冠霞帔,气度雍荣,带同数女敛衽行礼,口称:“臣妾参见陛下。”正是王语嫣。段誉伸手扶起,道:“爱妃平身。”转身指着萧永宁道:“这是丐帮吴长风帮主门下高足萧永宁。”又引着萧永宁参见王语嫣。

正说话间,一个紫衣少女走了过来,一把拉住段誉,道:“爹爹,你怎么才来?岛上都玩腻了,憋闷得很呢,快带我到外面去玩。”

段誉不禁一怔,他本性不喜礼法拘束,但为帝日久,已习惯了众星捧月的感觉,不知不觉间有了威严。只是爱女自幼骄纵,在闺房间嬉闹习以为常,此刻在众人前不自觉流露出来,不禁神色颇为尴尬。

王语嫣忙道:“芮儿不得无礼,陛下旅途劳顿,需要休息。你过来,见过丐帮吴帮主的高徒宁哥哥。”萧永宁见她薄唇微张,一张妙目滴溜溜打量自己,慌忙躬身施礼,口称:“参见妹妹。”

王语嫣“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道:“你们兄妹相称,不用如此多礼。”段芮敛衽一礼,学着萧永宁的语气道:“参见哥哥。”说完“扑哧”一笑,随即嘟着小嘴不语,一双眼珠兀自转来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