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七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东西,其间甚至还出去一趟,拖了不少树皮被扒得光溜溜的粗木头回来。

当日傍晚,在外面地里劳作了一天的墩军们回来之后,瞧见这些东西,都是心中诧异,不知道这位新上任的甲长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儿。

第二日,墩军们照常下地干活,而董策等人又是忙碌了一天。

傍晚时分,墩军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在安乡墩旁边不远处清出来一片空地,大约有百米方圆,很是平整。进了大门,发现库房大门开着,里面放了些东西。

崇祯七年的六月初八日,天刚蒙蒙亮,董策便把大伙儿都给叫了起来,出了安乡墩,在旁边那片空地上集合。

今儿个是个阴天,天色灰蒙蒙,阴沉沉的,不见半分太阳要出来的痕迹。

墩军还有他们的家眷来到之后,惊异的发现,在空地边儿上竖了个头牌子,上面用刀刻了三个大字——‘演武场’。字不是很好看,但是如刀砍斧削一般,力道十足,崖岸高峻。

而在空地的另外一边,还一溜儿竖起了十来个靶子,做的很简陋,但是墩军们都能认得出来——这就是如假包换的靶子。

王浑走过来,把一堆东西放在众人旁边,赫然正是一些弓和箭。

董策背着手站在众人面前,扫了一眼大伙儿,道:“今日把大伙儿叫来,是宣布一件事儿。”

他顿了顿,继续道:“从今日开始,咱们就要训练演武了,每日都要进行。”

人群中顿时是起了一阵骚动,虽然是身为军兵,但是他们之前何曾有过什么严格的训练?大明朝军中的各项制度早就废弛,士兵们更像是军官的佃户,训练一个月能有一次就算不错。而这位新上任的甲长大人竟然说每日都要练?

这是要做什么?他疯了吧!

不过这种话,终究也只是敢在心里说说。

对于他们的想法,董策一眼就看的分明。

“都闭嘴!”董策低喝一声,众人声音顿时是消失的无影无踪,针落可闻。

“我不管你们以前怎么样,但是现在,你们是我手底下的军汉,就得听我的规矩!”董策的眼神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划过,如刀一般锋锐:“咱们是大明朝的军兵,就算是不为国效力,也得想着,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

“过去是察哈尔的蒙古鞑子,后来是后金国的东奴鞑虏,这些鞑子屡屡入寇,有多少百姓被杀,多少女子被掳去,多少儿女成为他们的奴隶!你们自己说,有多少?”

董策吸了口气:“不胜枚举!镇羌堡在大同镇最边境,十里铺在镇羌堡最边境,咱们安乡墩在十里铺最边境!一旦鞑虏入寇,咱们就是首当其冲!你们说说,鞑子以来,你们能济得了什么事?就眼睁睁的等死么?”

董策终于在人们的眼中看到一丝动容,这让他很是欣慰。大明朝的百姓,军兵,之所以麻木不仁,不是因为他们本心想要这样,而是艰苦的生活,无能的朝廷,如狼似虎的贪官污吏,看不到希望的明天把他们逼成了这样。

他不再多说,指了指夜不收霍让,道:“你来射一箭看看。”

霍让迟疑了一下,出列拿起弓箭,比划了一下,冲着董策苦笑一声:“大人,能不能离得近一些?”

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靶子大约有六十米左右。说实话,这个距离不算远,六十米,也即是四十步,在这个距离上,后金兵使用强弓和柳叶重箭,基本上可以做到十中×八×九,而且柳叶重箭足以钉进两寸厚的木板中,威力极强。

但是对于这些缺乏训练的大明军来说,当真是有些难了。

“就在这儿,快点儿!”董策板着脸道。

霍让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张弓搭箭,瞄了好一会儿之后,方才是松开了手。

他膂力还不错,那弓也能拉得开,只是这准头也太差了些,只听到嗖的一声响,那箭便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几个靶子上都是空空如也。

董策叹了口气,夜不收在一个墩中也算是精锐,就这水准?

这几日他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叹气了,一切都得从头来做,任重而道远。

“去,自己捡过来!”董策面无表情道。

霍让在距离自己瞄准的靶子一米开外的地方捡到了箭支,灰溜溜的回来了。

接下来,董策便是让这些墩军们都挨个的射了一箭,不出他所料,果然没一个中靶的。霍让还算好的,别人都偏的更加离谱。

“别在那儿光顾着笑了,你们也过来射一箭!”董策瞪了一眼正在偷笑的王浑等人。

毕竟放眼军中也算得上是精锐,跟这几个墩军相比,石进等人就要强的多了。

便是看上去最不靠谱的王浑也是命中了,除了王通之外,五人无一落空。

让董策颇为诧异的是周仲,这个飞扬跳脱,颇有些游侠儿气质的年轻人,一箭命中靶心。董策以为他是运气,连着让他射了三箭,结果全都命中靶心。

这箭术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