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崇祯七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部分(第1页)

他回身吩咐道:“石进,让他们都滚蛋!别在这儿碍眼。”

一听这个,这些流民顿时便是慌了神,不少人都叫道:“家主老爷,俺们说,俺们说。”

说这话便是纷纷往两边儿挪过去,把几个人给露出来。

董策打眼瞧去,大约是四五个人,有两个女人,剩下的则是孩子。看来之前闹事儿的那应该是流民首领之类的,在这个群体中也有相当的地位,竟还能养活自己的老婆孩子。

他们看向董策的眼神中没有什么仇恨怨毒之类的情绪,而是满满的都是恐惧。

董策眼中神光变幻,终于是摆摆手:“也不难为你们,走吧,自寻活命去吧!”

那几个人如蒙大赦,赶紧磕了头,互相搀扶着离开。她们之前有自己男人的保护,吃的也多些,身体不算太虚弱,应该能走得远一些。只不过之后少了男人,下场如何还真是难以预料。兴许被大户人家看中,成为男主人泄欲的丫鬟,就是很不错的归宿。

石进打马从后面过来,笑道:“大人,我去送送他们。”

说着便是打马向前,董策伸出胳膊,想要叫住他,终究是叹了口气,手缩了回来。

接着,白忠旗便是现场为他们登记造册。

和之前那些相比,他们就有些拖家带口的意思立刻,一共是十二户,口数却足足有六十七人。平均每户将近六个人,能活到现在的就这么多,可见当初逃难的时候,可说是整个家族都倾巢而出了。

一二一章 世家雏形

十二户,六十七口,男丁三十七口,十三岁以上丁男的二十九口,丁女三十口,十三岁以上丁女二十二口。

之前那抱头痛哭爷儿仨引起了董策的注意力,因为那两个汉子在报名字的时候,说出的赫然是‘白音’和‘乌兰巴日’这两个典型的蒙古名字。而应该是他二人老爹的那个老者,则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名字——陆添丁。董策仔细打量了他们一下,发现他们面部特征还真是有些蒙古人的面相,自己一看还是很明显的。

统计完成之后,董策便是在耶律斡里和及五个骑兵的簇拥下,带着他们去了安乡墩。

由于有着这些人的拖累,一行人速度很是缓慢,等到了天色擦黑之时,方才赶到安乡墩。

此时的安乡墩,已经是比月前破败荒凉了不少。

演武场上一个人都没有的,牲畜栏还在,但是里头的牲口都没了,墩堡周围,大片大片的荒地长满了蒿草。本来墩中军户也还种了一些土地。一听要搬走了,顿时便没了热情,以后总不成跑这么远来伺候庄稼地吧?就连马圈里头的战马,也少了许多。

墩中的男人现在都在董策身边当差听令,不少人已经许多日子没回来了,而墩中的军户也都已经得到了董策的通知——再有些时日,就要都从这里搬到磐石堡里去了。

对于这个命令,众人都又是欢喜又是难过。

欢喜的是,自家男人都有了不错的前程,进了磐石堡,那是要当官儿的,自家也是跟着水涨船高,去了磐石堡,房子住宿等条件,肯定都要好。而难过则是,在这儿住了这许多年,有的是祖祖辈辈在此,要走了,还真是难过得紧。

墩里的人也不多了,很多房子便空了出来,董策让把这些百姓先安顿在这些房子里,然后又让李贵婆娘整治了一些杂粮饼子给饿的眼前发蓝的他们吃。

吃着饼子,住在这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里,这些已经成为董策家奴的百姓却是感觉十分的幸运——老爷毕竟是对自己人体己贴心,那些公中的人就只能住窝棚了。

当天晚上,董策便让他们都签了卖身的文书。

以其一为例。

“立卖身文约仆人洪三元……”

他们多半不认字儿,就咬破手指头摁了血手印儿。

平心而论,这文书上面的内容条款,及其的苛刻严厉并且极不人道,一道签了这文书,那么不但是董策家奴的问题,更是可以被董策任意的打杀,而董策却不会负任何的责任。

要知道,家奴也分三六九等。

明朝的民间风气颇为的开放,在别人家做工伺候人并不是什么太丢人的活计,尤其是在大户人家,更是可以拿出去说嘴的光鲜事情。有的家奴是有期限的,文书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旦到了期限就要放出府中,恢复了人身自由。而有的家奴虽然是家生子,却有自己单独的事业,有很大的自主性,只不过是因着情分和利益依附在主家周围。

而这些流民成为的奴婢,则是最下下等的那种,毫无人身自由,世世代代为奴效力,而且家主可以任意打杀。

若是升平年份,也没多少人原因如此卖身,但是现在,却是一切去休。

不过董策给他们的条件也是相当的优待,不但租给土地,租给耕牛,发给粮种等,和民户们一视同仁。而且若是他们家里的女儿小子被瞧上,拿进府里当差,不但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不菲的月钱补贴。

现在董策有官职,有田产,有势力,有实权,又多了这十几家家奴,再有一处足够大的大宅子,一个将官世家的雏形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