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吕氏天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部分(第1页)

未免军心sāo动,吕义一边打发孙观下去准备马匹,干粮,一边传令全军,通知了这件事情。

随即,又跟臧霸商议了一下,要抽空整编城中的泰山军。

忙忙碌碌下来,转眼就到了晌午。用过午饭。孙观忙着赶回泰山去,饭也不吃,只带了一块麦饼,牵了战马就走。

吕义带着众将相送。一直看到孙观的马匹消失在眼前,依然没有回城的意思。只是按剑立于城头,脸上,若有所思。

陪同在一旁的陈宫,脸sè露出迟疑之sè,徐徐道:“主公,老夫恐怕,孙将军此去未必能够成功。”

“还望军师教我!”吕义微微一笑。陈宫这是话中有话的啊,表面上是担心孙观,其实,是在委婉的指出,自己的先礼后兵之计,并不可行。

见吕义没有生气的意思。陈宫微微点头,语调也高了一些,沉声道:“我军虽jīng,却少。泰山诸将人众,粮多。加之泰山诸军,多是贼寇,所谓人为财死,要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吃下去的钱粮,我恐怕,他们未必肯!”

“公台所言,深得我心!”吕义微微的点了点头,事实上,他压根儿就不希望那群泰山军投降。之所以先礼后兵,不过是为了安抚住臧霸与孙观,这两个新收大将的心罢了。

“主公明知如此,为何…。。为何…。。”陈宫大惊。说得话都有些结巴了起来。

张辽高顺也是大惑不解,满脸好奇的竖起了耳朵。

“很简单,军师可知,在我的老家,曾经有过一个名言:面带微笑,不忘带跟棒子!”吕义笑眯眯的道。手中的剑,却是按的更紧了。

这是什么意思?

陈宫隐隐的觉得自己察觉了什么,却是始终抓不住那丝头绪。。

吕义却不给陈宫深思的机会,眼看着城墙下乱糟糟的泰山军渐渐的整编完毕,脸sè一冷,沉声道:“张辽,高顺,听令!速速召集众将士,城外列阵!”

“诺!”

张辽高顺浑身一激灵,略略拱手,飞速的奔下了城头,不多一会儿,千余并州残军排着整齐的军阵,杀气腾腾的冲出了城门。

“主公,你这是……。”陈宫震惊,感觉自己的脑子似乎不够用。

“备战!杀敌!”

吕义冷漠一笑。杨剑出鞘,直指城外数千人马。

“主公!”

“主公!”

“主公!”

城外,数千士卒刀剑高举,发出震天的欢呼之声。

第二十五章 悬赏令

琅琊以北,徐州与青州交界的地带,自黄巾之乱开始,就是一处混乱之地。这里不单单有着数量众多的黄巾残部,还有各路山贼溃兵啸聚的最佳场所。

其中,泰山军则是这里最大的一股势力,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孙观急于立功,一路上顶着刺骨的寒风,不断的赶路。只是一rì一夜,就从莒城赶回了自己驻军的地方。

但是出乎孙观意料的是,他的营地里面,早已经等着一个人。他的亲兄弟,孙康。

孙康三十余岁。面容白皙,笑容可掬。冬rì的天气十分的冷。一身熊皮的大氅紧紧的裹在他的身上。身后十步之外,还摆放着一个黄铜的炭盆,破碎的木炭火苗正旺。红彤彤的驱散了四周的寒气。

“兄弟,臧帅怎么说?”

没有任何的寒暄,一见自己兄弟一人归来,孙康沉下了脸,脸上露出失望与疑惑的神sè。忍不住问道。

“哼!就你一个人来?”

两兄弟的关系,似乎真的很差。孙观跳下战马,把马缰交给营中早就伺候着的马夫,自顾自的抖着身上的尘土。

“自然不只我一个,其余的泰山军头领,都已经到齐了!”孙康温和一笑。对自家兄弟态度习以为常,脸上露出大度的神sè,只是眼眸的最深处,才能令人隐隐的发现了一丝隐藏的极好的不悦之sè。

“大哥呢,为何没跟你一起回来?”

“你管不着!见了大伙,我自然话说!”

鼻孔朝天,孙观不耐烦的顶了孙康一句话。随即搓了搓冻的有些僵硬的双手,一边哈着白气,一边踩着营地中枯黄的野草,大步流星走向营中最大的一处茅草屋。

草屋的外面,数十名一脸凶相的士卒乱糟糟的站着。衣着颇有些光鲜,每个人的肩头,还披着杂sè野兽缝制的坎肩。手里家伙也是白森森一片。在冬rì的寒风下透出有些惨白的血腥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