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我是慈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2页)

冯婉贞抬起了头,窗外无暇的月华射入窗棂,照在她白净的脸上,脸上露出了既忧伤又向往的迷惑神色,“爹爹你说的都对,可我还是不甘心,”冯婉贞的眼中晶莹发亮,“就说当年在通州,这就是纠缠不清了,我这心里已经容不下别人,父亲若是要我嫁人,我也只好进宫求太后,”冯婉贞咬咬牙,“让我继续当老姑娘!”

“你!”冯三保听着险些气破胸膛,胡子一吹一吹的,“你是要气死你爹爹吗?!你可知道我为了你,如今已经不和他府上来往了!又为了你,”冯三保气急,“给多少人赔了笑脸,磕了多少头?!!”

“爹爹做的事儿我都知道,虽然我不说,我也想着让爹爹别这么累,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一直这么劝着爹爹,可爹爹你一直都不肯听,女儿的事儿,女儿的将来,女儿自然会自己有个数,”冯婉贞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外头的街上吹吹打打过去了一班鼓乐,听着曲调,是那家在迎亲了,冯婉贞痴痴得听了一会,这才抽泣着继续说道,“可爹爹,我若是嫁了人,你是满意高兴了,那女儿心里不痛快,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ps:对不起。要到下周末结束才能正常更新。

二 明月孤云(三)

如今所幸两省叛乱业已评定,算是了了自己的一个心事,军机处也能长长得舒了一口气,御史们很少指摘帝后,大部分的弹药只是朝着议政王和军机处倾泻。这下他们能松快点了,慈禧太后放下这个本子,翻开了第二个,第二个是军机处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分管礼部的贾桢上的折子,贾桢自从在同治元年听从高人的劝告,摸住了皇太后的心思,率先上书建言改革科举,使得皇太后大悦,恰逢桂良去世,沈兆林外放,贾桢轻轻巧巧得就进了军机处,进了军机,贾桢也不揽权,只是管着自己的礼部事宜,并将同治二年的春闱料理的妥妥当当,虽然当年的春闱,在皇太后谕旨之下,反对变法洋务求强的举子一概罢黜,朝野轰然,当然,此黑锅是贾桢去背了,引得了朝内外无数骂名,所幸,同治二年春闱扩招二百余人,又在各衙门见习之后均外放,这事情吏部已经在准备了,一时间人心浮动,今年除了外放江南各地的美缺之外,多了别的新去处,虽然天津上海二地将作为吏改官的试点,一应新任官员均由十一品开始做起,但是鉴于两地发达的经济和非常客观的财政,已经有人喊出:“宁为上海一小吏,不做他处一黄堂”的说法,春闱之前,见习进士的安排问题,一定要先弄好,不然接下来若是安排不妥当,也是让人拿话柄的事儿。

贾桢如今斗志盎然,丝毫不见接近七十的糟老头样子,折子上说,“依照二年定制,循洋务之事,揽取人才。”贾桢虽然干劲十足,倒是也不是不知道进退,折子里说的清清楚楚,按照同治二年的例子继续来办理这次同治五年的春闱,除八股文之外,按照算术,策论加试二场,并按照八股文中下之后,均不取中。太后想了一下,用朱笔添了上去,“算术策论中下之下,亦是不中。”想了想,今年若是不赞成洋务的一概罢黜,怕是物议沸腾,不过这事儿难不倒我,“策论以王安石、商鞅变法出题为上。”这只是个初步的意思,具体的题目还要和贾帧并当年乡试主考官议定过才作数,这样写了朱批出去,就算被有心人看到,也算不得什么。

后头是浙闽总督左宗棠上折子,说北洋水师名不副实,滞留上海至今,需即刻备上,拱卫京畿。太后正奇怪左宗棠如今怎么又咬上北洋水师了,仔细看下去,义正言辞之后才图穷匕见,“南海疆域无水师可防,需另设水师,英法两国北上入侵中国,均从南海而过……水师拱卫南海,一可拒敌于京畿之外,二可屏障南海诸藩篱,扬我国威……北洋水师新设三年,已然成熟,为国家财力计,亦不用多费银两于北洋水师,宜另建水师为上。”

慈禧太后微笑,这个官司打了许久了,左宗棠巴巴的送了许多浙江福建子弟到上海学习海军,可如今这几年,才多少只军舰,北洋水师学堂出身的人一时半会还排不上,还要许多人就安排在长江水师里头,福建过来的人,自然都是海上谈兵而已了,这事儿怪不得李鸿章,左宗棠却不能把怨气发到中枢头上,只能发到别的地方去,先是弹劾李鸿章,又弹劾曾国藩,“阴用湘军子弟充斥北洋水师,手握大权,其心可诛。”

如今看北洋水师人多了去,他怕也是动了要另起炉灶的意思,太后点点头,这也应该要提上议程了,兵部已经派了人修好了威海卫的港口,接下是应该提兵北上了!具体什么时候,怎么移军,还有这南洋水师该不该建,都要好好商议一番。

之后是一切琐碎的事儿,太后浏览了一番,等会子反正要听军机处的意思,自己也懒得细看,放在一边,等会商议就是,内务府上折子说修缮圆明园等园子为今年避暑之用,这是小事,准了,礼部和宗人府为两位公主册封的庆典事宜,这也是小事,准了,理藩院禀告几个来北京朝见的藩属,都是来打秋风的,慈禧看了看,有南掌和越南,还有一个缅甸来的小官,缅甸来的似乎不是使节,这藩属里面的靠近英法势力的国家之一,虽然打秋风是讨人嫌了些,可为了让英法等国不那么容易得渗透中南半岛,也只好好好款待,礼数上不能缺,这时候醇郡王在外头当差,不在京,慈禧批了几个字,“军机处派亲贵大臣接待”还没等放下折子,杨庆喜就跑了进来,脸上虽然不甚慌乱,嘴里的话似乎是惊天霹雳一般:“石逆在南边建国了!”(未完待续)

二 明月孤云(二)

“是,”安德海笑眯眯得应下来,“不过这些日子高大人已经不太管着升平署了,专心应付着报纸那头,升平署混进了几个文人,排了几出别致缠绵的小戏,按照太后的口述,编了天仙配,白蛇传,梁祝几出戏,准备着给太后换换口味。”

“等空着吧,”说这个的时候,太后站了起来,“皇帝和你说了些什么?”

“万岁爷拿了奴才下一次新进的西洋物件,”安德海装着愁眉苦脸,“这下子,可难办了。”

慈禧太后指了指安德海的额头,“你别多嘴,皇帝拿了你的东西,只有好的,我告诉你,若是皇帝用上新奇的东西,底下人怎么不亦步亦趋?到时候赚翻了才是。”

安德海扶着慈禧太后出了储秀宫,一行人走去了养心殿,到了养心殿冬暖阁,原本嬉皮笑脸得安德海也收了笑容,杨庆喜迎了上来,安德海退了出去,慈禧知道安德海是去处置内务府的事儿,也不多说什么,杨庆喜指挥几个小太监捧着厚厚的几叠奏章拿了上来,“这是内奏事处拿来今个的折子,军机处说,这些都是这几日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上了炕上,盘着腿倚在靠垫边,打开了第一本折子,第一本折子是陕甘总督和十二镇督军钦差大臣联名上的折子,说的是绵延为患陕甘多年的回乱终于平息,贼首白彦虎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捻军残部一应剿灭,陕甘大局初步平定,善后事宜上奏中枢,军机处拟了意见,太后细细得看了一番,再拿起朱笔写了几个字:“白彦虎死活要见。”

第一件就是好消息,慈禧太后不由得神清气爽,秉政这么几年,各地均是太平得紧,洋务的事儿循序渐进,教育的改革也是润物无声,和洋人们的关系也是好的很,除了这几年陆续买了军舰枪火之外,通过和俄罗斯人做生意,花了六百万元银子买了阿拉斯加,这比美国人的出价高了两百万两,俄罗斯自然是满意的很,慈禧原本也不指望就靠这六百万银子来打发俄罗斯人,要知道北极熊对于领土的**是无穷无尽的,中国从东北到西北,蔓延几千里的边境线,都是和俄罗斯人接壤,俄罗斯人放弃了北美洲,除了朝着南边来想啃几块肉下来,还能去那里?

除了阿拉斯加原本的价值之外,让俄罗斯人暂时不要咄咄逼人,让自己在北边稍微喘口气才是花这600万的价值所在,就是美国人有些不太高兴,当然美国国内民众一片欢腾,认为“居然还有比我们国务卿更傻的人了”,美国国务院十分得不高兴,这个事情,还要好好得和总理衙门吩咐一下,美国不能轻易得罪了。

相比较前些年的光景,同治元年开始,对外通商的限制一下子全部打开,除去东北三省之外,各地均可和洋人做生意,只是出口的口岸还在那么有限的几个,为了出口口岸的事情,江苏、山东、广西等地巡抚已经连续上了好几个折子,要求在各自省份设立出口口岸,并对浙闽上海广东天津等地的税务机关开始了攻击,连赫德都被弹劾了好几次,不得不亲自拜见慈禧,澄清自己。这个事情,也要好好的商议一番。

所以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下,只有陕甘回乱才是那么不和谐的一个光景,类似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感觉,这件事又是发生在同治元年,德龄的消息,说回来禀告,说是外头议论纷纷,同治皇帝和咸丰皇帝一模一样,初践大宝就有叛逆作乱,先帝爷是太平军,直到咸丰皇帝归天,这洪秀全还未灭,如今好不容易平定了太平天国,又出来陕甘回乱,白彦虎的口号更是惊人,“排满灭汉”,更是要火烧黄帝陵,如此乱纷纷,大家一看,私下起了嘀咕:是不是如今的皇帝也不是天命之主?

为了这个缘故,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