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神言位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镇煞(第1页)

厢房里,流宋为玉云白披上麻衣道袍,这是一件墨青色的袍子,袖口宽肥,抬臂下垂,能垂到玉云白腰间。

玉云白换下湿漉的内衬,眼部也蒙上了白布目遮。

却见玉云白自己整理衣襟,左襟压住右襟。

流宋脸上的汗毛卷成一个个小问号,玉族从没有压衣襟的讲究,先生这是哪里学来的?

玉族没有道文化,在生活习俗上也与古代中国有着细小差异。

望气术感知到流宋的心思有些嘈杂,玉云白忽然说话:“禁思。”

流宋听罢,顿时掐灭自己的思绪。

“扶我去窗户边,搬开桌椅,然后从橱柜里取出一个黄色方盒子,递给我。”

流宋这般照做,不时,玉云白觉得自己手上多出来什么沉甸甸的方形事物,他上下摸索一番,找到卡扣,咔哒哒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装着两支毛笔,都是半臂长短,小指粗细,材料却有别。除此之外,盒中还有其余物件。

这是他十八年来攒下的施道材料。

玉云白挑出一支木质毛笔,开口道:“流宋,扶我到窗前,备好浓墨浆,烛白木页。”

玉族与前世古代有着诸多的异同之处。

玉族没有造纸术,用一种名为“烛白木”的木材取代纸张,用以书写。

巧合的是,在没有太阳的汪洋天里,烛白木的树叶不是绿色,而是墨黑。

墨叶汁水饱满,挤压出浆液,再加以材料熬制烘干,就能熬炼出便于储存和使用的墨粉。

流宋取来一块轻飘飘的木头,这木头足有脑袋大小,切得方方正正,通体洁白。

流宋刨下一页薄薄的木片,又挖来一勺叶墨粉,混合清水,冲入墨缸,一一铺在玉云白身前的窗台上,摆放在玉云白平日里习惯的位置。

玉云白也没闲着,他从方盒中捻出一团香泥,裹在一支细棍上,搓成条状,再吹火折子点燃这柱土香,顿时,青烟袅袅升起,向窗外高空的汪洋天飘去。

青烟像是连接着天地的一条绳索,若是玉云白看得见,定然想抓住它向上爬,一窥烟径尽头,是否藏着一颗蔚蓝的行星?

做完这些,玉云白才提笔蘸墨,深呼吸,气沉丹田,只觉得小腹中,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丝微弱的“炁”。

他连忙集中精神,引导炁韵在经脉中运转,一路上涌,送到喉口处,再吹一口气,将这炁韵送出身外,渡入青烟,荡进风中。

豁然间,玉云白只觉得这股炁顺着袅袅青烟飞升到了某个神秘而宏大的地方,一道道高大的目光从九天之上投下视线,庄严地注视着自己。

玉云白不敢停歇,他连忙落笔在木片右上角,指尖翻舞,留下几列清秀的汉字。

此刻的玉云白不似一个盲人,身前纸张仿佛化作自己身体那般熟悉,工整的青词有条不紊地书写在木片上,毫无斜错。

“忠苦主,孝贫家,无障无逆亦无瑕,

灾祸扰,鬼祟乱,善德良功怎罚判?

天清德,地贞理,仙神将帝正明矩!”

此刻,玉云白所为之事称作“拜章”,这是道学礼仪中最重要的开头一步,将所求之事告知上苍,遣神调将,是道士获得法力的前提。

拜章实际上还需要祭品和一套繁复的仪式口诀,对法力也会有影响,可时间紧迫,玉云白只好在章文中写以契字,以自身阳寿为祭物,以报上苍。

不时,拜章文字书写完毕,玉云白躬身行礼。

收起毛笔,左手提青蚨剑,右手食指蘸上墨汁,转过身去,在地板上写下“魁”“罡”二字。

这是第二步,踏罡步斗,向北斗七星传达自己的意念,提升自身神性位格。

他先一脚踩在“魁”字上,腮帮鼓动,轻叩牙关,口中“哒”的一声脆响,绵绵悠长,在寂静的厢房里回荡。

他再抬起一脚,猛然踏在“罡”字上。

厢房里仿佛出现了一头野兽,发出沉沉低吟——是风,厢房里忽然掀起一阵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