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槌大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 三白美人(第1页)

祁霁慢悠悠搅动着咖啡,袅袅香气,映着眼前这位佳人。

额头光洁饱满,下颌窄而不尖,眉峰飞挑,眼尾上翘,山根不高但鼻唇有肉。南人骨相窈窕,北方水土又养出了几分丰腴,神似唐寅的三白美人。

买受人叫闵敏,30出头的年纪,已经坐拥一间艺术中心——陆离空间。

“这画在陆离空间足足挂了两年,两年啊,多少人来看过?现在可好,全地球的人都知道画是假的,我花200万买到个赝品!钱不钱的,我还亏得起,可留下个二五眼的名声,以后在圈子里还怎么混?陆离空间还怎么经营下去?你们公司必须给我一个说法!”

闵敏单刀直入,凤眼嗔怒,定定看向对桌二人。

事情略带曲折。。。。。。

前年春拍,闵敏在乾诚拍卖行拍到一幅费天池的油画作品《瑞雪芭蕉》。

《瑞雪芭蕉》头回在市面上出现,是行内人最喜闻乐见的生货。

生货难得,一是新鲜,二是人气。

由于没有过往交易记录,委托人那边万事好商量,不会咬紧一个底价不松口,拍卖行的回还空间很大,能以较低价格起拍,甚至无底价起拍。

底价低,竞拍的人多,场子热闹,拍品便越有可能拍出高价,这其实就是拍卖行“低开高走”的小伎俩。

《瑞雪芭蕉》全幅150×130cm,布面油画,创作于2008年。作者费天池,1977年生人,广西籍当代油画艺术家,近年来其作品在一级二级市场备受追捧。

乾诚公司定的起拍价仅仅100万,同尺幅的费天池,一级市场拿货已经四五百万了。且画家声名日盛,长期看涨,这个价格相当诱惑。

但拍卖是个很随机的事情。

拍卖当日,正好赶上美联储10年内最大放水,离岸人民币破位拉升,几个有意向的买家都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手头攥着大笔没结汇的外贸订单,简直不要哭晕在厕所里,忙着结兑,哪里还有心情竞拍艺术品?

拍卖师不咸不淡叫了五六口,闵敏便以200万将此画收入囊中,算是捡了个漏。

一切原本很顺利,闵敏也在付款周期内交割完毕,是位体面买家。

不成想时隔两年,陡增变数。

缘起一档央视纪录片,记录“一带一路”的人文轶事,费天池也是受访者之一。节目组取景其家中,费天池侃侃而谈,其身后挂着的竟是《瑞雪芭蕉》。

片子播出,即被眼尖的行家发现蹊跷。

《瑞雪芭蕉》明明已被公开拍卖,怎地又会出现在画家家中?难道当年拍得者正是画家本人?是画家与拍卖行一托一举,联合做的局?

这种事情在业内并不稀罕,不丑闻也不光彩,上不了台面罢了。

有较真的网友专程打卡陆离空间,并与费天池家中的截图做了比对。

设色、尺幅、构图。。。。。。均十分相似,乍一看的确很像。可往细里瞧,却又不完全相同。比如陆离空间这幅芭蕉叶下面有一行炭笔小字——“千朵万朵压枝低”,而费天池家中的那幅则没有。且悬挂于不同地点,确定是两件作品。

联合做局的谣言不攻自破。

兴许人家就是画了两张呢?一张流入市场,一张自己珍藏。

画家都喜欢重复自己善画,且市场认可度高的题材。比如拉斐尔的圣母、郑板桥的竹子、冷军的肖像、草间弥生的南瓜。。。。。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炒作方式别无二致。

先扔一张或几张到市场上投石问路,养肥养成,一旦某件飙出高价,同题材作品也必然奇货可居,掀起新的收藏热度。这是商业运作的程序链条,也是画家名利双收的最优算法。

艺术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可成名成家的,哪个不是打烟熏火燎里钻出来的?

众人猜测费天池也存了这样的心机,更是赞叹其借得一手好东风,还有比央视更大的赤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