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槌大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3 老货不假(第1页)

“《临流抚琴图》佚名作,无款无识,绢本青绿。画幅旧黄,整体保存尚算完好,人景清晰可辨:山阴密林,亭台竹桥,一位高士盘坐溪流旁抚琴,远峰眉黛,飞泉爽籁,流水潺潺,鸟鸣溪涧。”

程峰单手握拳轻咳,食指微弯,指节骨向上推了推眼镜,提肩屏气,近前端详,良久,款款吐出四个字:“老货不假。”

书画鉴定素来浅表深坑,断假容易断真难。

断假,横挑鼻子竖挑眼,存了心,怎么着都能寻出错处。断真,意味着背书,需要守擂不破的底气。

搁在平时,程峰也不会如此言之凿凿,多半云山雾霭地搪塞过去了。但对于赵总这样段位的藏家,开诚布公才是最好的维系交际。

赵总很高兴,笑容将两腮经线慢慢扯开,映着夜晚斜透入室的皎皎月色,像极了过年城门楼上微微摇曳的大红灯笼穗,追问:“断代呢?”

“不晚于元明。”程峰回答。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

中国古书画能流存下来的,一般以宋为最,元明次之。

藏家心理,年代当然越靠前越好。

元明400年,元朝不到100年,大部头还是明。将元明合在一起说,既能让藏家倍感受用,又在断代上留出了余地。

程峰何许人啊?拍卖行书画总监,业内头部专家,深耕古书文献几十年,纸墨堆里成了精的。

看似飘飘洒洒,实则字字颗粒归仓。

-----------------

“小祁,你也过来瞧瞧。”程峰招呼。

不忘亮亮嘱咐:“看出什么就说什么,赵总可是行尊,点拨一二,都够你吃用好几年的。”

祁霁知道程峰在抬赵总的轿子,也故意给她留了白。

一是借机考考她的眼力,古书画鉴定可勘可磨,绝非一家之言即可定夺;二也是让年轻人在老藏家面前冒个头,方便日后业务联系,不必次次非要他来站台。

程峰说罢,便同赵总一旁继续闲聊吃茶去了。

领导已经发话,祁霁也不好扭捏,上前细看。好半晌,大概有了七八分成竹,抬眼,沉了沉气,又整理整理措辞,才缓缓道:“绢是陈年老绢,疲破之相并非人为刻意做旧,的确是积年累月氧化泛色的结果。画中的石青、石绿、赭石、蛤白等矿物颜料有自然开裂的迹象,这是由于画绢各处经线、纬线张力不同所致。在张力较弱的地方,表层颜料更容易磨损,经过隙缝下沉到底层,底层就会因沉积而开裂。”

程峰说老货不假,她便就着他的话茬展开,怎么个不假法。

“至于断代。。。。。。?”见程峰微微颔首,祁霁心下略定:“我个人更倾向于明中晚期。”

赵总忽地来了兴趣:“丫头,那你倒是说说看!”

程峰也含笑点头,示意她继续。

祁霁会意:“弹琴之人,左手跪指,右手为四指八法中的叠涓,即右手食指中指抹勾同两根弦得四声,但从手指的伸弯曲度来看,勾抹显然是反了。唐宋元人作画极为严谨,巨细可考,神态、衣着、指法,都描绘得精确到位,有时甚至可以根据指法推断出所弹奏的古曲。这幅画显然。。。。。。形似而理亏。”

理,自然是乐理的理。

赵总一辈子看人,眼毒得很。心道小姑娘懂得还真不少,知音断画,法言法语,倒一点也不像个学艺术的,不禁又多打量了几分。

二十三四的模样,肥不见肉,瘦不露骨,恰到好处的身量。额头光洁,指甲干净,正该簪花嵌草、环佩叮当的年纪,偏偏素气得紧,只随意挽了个松拢小髻。整个人清清爽爽,像一件细烧的德化白瓷,又像白瓷盅里盛放的西湖莼菜。

祁霁见不被打断,索性一口气说完:“青绿山水最易流俗,此卷工丽却不失韻致,清雅之气扑人眉宇。树木繁茂苍虬,枝干盘结曲折,颇得南宋马远夏圭的笔意。近处山石用小斧劈皴,硬朗如刀削,嶙峋如笋衣。山顶作密林矾头,纤细精微、工整严谨,又兼收北宋院体画的技法。远景层峦以赭石打底,以石青石绿点染,再涮墨点水将两种颜料晕染开来,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山林清旷之气习习扑面。最显笔触个性的则是人物开脸,弹琴之人脸短且圆,髭须匀净,眼睛细小如豆。虽是男子,却无霸悍之气,敷色妍柔,反倒有几分仕女的华仪。笔墨总总,与其说宗法宋元,更像是直接得自明仇英遗则,处处暗合仇英笔法,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