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山东的曹州总兵刘泽清,不就是靠着杀人和送钱,加上能养兵,一步步从一个吏员做到总兵官的位子?

眼前这位二十出头的副千户,安知没有能到总兵官的那一天?

一念如此,商人们自然就是更加客气了。

“诸位请先回,本官有官身在,不便远送。等五月时,咱们再见。”

夕阳西下,酒宴也是到了终结的时候,几个巨商心满意足的离去,张守仁一脸淡淡的微笑,很客气的将人送到了酒楼门前。

再往前他就不能送了,毕竟一边是商人,一边是朝廷的武官,体制还是要讲的。

“秦东主,请稍留一步。”

到最后,张守仁把利丰行的秦邦华留了下来,拱手笑问:“托贵行买的生铁,皮子,焦煤等物,不知道在路上没有?”

这一次他花费巨资,买了一万多两十几万斤的生铁,还有皮子硝子等要紧物资,这么多紧俏的东西用来做什么,当然不言自明。

说实话,要不是明朝的矿禁不严,而且吏治败坏,象这种军国重器哪里能由一个商行代买,并且通行无阻?

秦邦华答道:“皮货和焦煤等物,还有牛筋、膛床、车床,这些都是幸不辱命,全部买得了。不过,生铁一样,最近几年铁矿废驰,不论官私都出铁很少,而战乱不止,用铁极多,所以只买得三万斤,远不及大人所托的数字,真是惭愧。”

这些全部是军需物资,而且是张守仁请利丰行代垫货款,这等事当然不合规矩,不过彼此合作愉快,所以托李掌柜的时候,对方也是爽快答应了。

现在大半物资都买到,而且经由白河水路运输,十分方便。

但生铁是最要紧的,买的数字却远不足所需了。

“大人是要打造兵器,铁甲?”

当时铸炮主要还是铜炮,象辽镇的铁芯铜胎的火炮尚未成型,火铳不为明军将领所喜,所以秦邦华问的虽内行,却是问的错了。

“正是。”张守仁也无心解释,只是答道:“本官曾经向兵备道刘大人保证,在夏至之前,重整张家堡一带的海防,练兵制甲,亦是海防的一部份。”

第六十七章 物资(2)

“那么,大人为什么不想办法申请民炉执照,自己去开矿呢?”秦邦华笑道:“我山东临淄一带自有铁矿,也易开采。不过,官府限制炉房很严,官炉工又不行,民炉被盘剥,以大人的身份势力,自己申请官照开采,较为省事。”

他不说省钱,倒说省事,张守仁听了便是明白,就算以自己的身份,被上下其手克扣盘剥怕也是免了不的了。

怪不得明末时铁的产量不增反减,特别是北方的铜铁诸矿已经败坏不堪,官矿根本没有产量,嘉靖年间就已经是朝廷花钱在民间买铜,至于铁矿更加不堪,产量连年下降,官矿工被虐待逃亡,投的钱血本无归,时间久了,朝廷也不会在这无底洞上花钱,于是也是简单一个字:买。

原本这个买字是把问题解决,但万历年间行之天下的矿监和税监又把民矿给搅和的差不多了。以明朝的制度,民人办矿只要到官府申请执照就可,但也有种种不合理的限制,等矿监一至,反正挑毛病是很随意的,于是银钱自是滚滚而来。

这其中逼的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也是实在不少。

这么一来,自是矿业凋敝,产量下降了。

张守仁需要大量用铁,自己开矿是个好办法,就算不赚钱赔钱,好歹比买不到要强些。

“多谢东主提醒,”张守仁合掌一揖,笑道:“此事暂且放着,等有空再说。”

秦邦华懂得这个年轻武官的意思,现在对方根基还浅,手不好伸的太长。在莱州境内,张守仁算是有办法了,从知府到胶州知州,同知,上下几十号有权力的官员大约都打点过了,再到登莱兵备道,也有交情关系。

但出了府,临淄可是青州府管辖,那边是两眼一抹黑,张守仁官身太低,隔着府州和官员打交道,太过吃亏,拉一个大关系网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妥的,莱州这张网,好歹也织了几个月下来了。

当下便也是呵呵一笑,秦邦华长揖一礼,在李掌柜等人的簇拥下,告辞离去。

商谈顺利,张守仁的心情也是足够愉快。

穿越数月,就有如此成绩,并且有更宽广的未来,他也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并自豪!

“走吧,我们也该回堡去了。”看着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张守仁笑道:“赚的钱,也该要花出去了!”

……

……

曲端回胶州,张世福和张世强留在方家集,只有一个孙良栋顶上张世强以前的角色,带着一小旗的老兵,护卫着张守仁返回堡中。

十余人行进在官道上,虽然崎岖难行,倒也是欢声笑语不绝。

不少人都出来很多天不曾回家,自然也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