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部分(第1页)

秦增寿的计划就是打算给张守仁致命的一击。

现在张守仁和刘景曜关系密切,寻常的小事根本撼动不了他们的根基。公然袭杀和火拼不行,那就把这脏活交给海盗来干。

趁着这些大官都在,把动静搞大,血洗浮山,最好能杀掉刘景曜或是张守仁其中一个。反正这两人随便死一人,整个浮山也是全完了。

然后毁掉那些海防设施,洗掠浮山,海盗拿走自己的红利之后,接下来就轮到秦增寿的营兵上场了。

营兵一至,海盗就假装不敌,仓皇退走,然后秦增寿接管局面,底下他掌握胶莱盐利,把胶州和方家集,即墨县,灵山和浮山两个半岛盐场并入囊中笑纳下来……这样的结果,恐怕秦游击做梦都会笑醒吧。

“嗯,是一个野心勃勃而且很实际的计划。”

张守仁颔首点评,笑道:“如果是我,也不会做的更好了。”

“大人!”王云峰急道:“昨天下午海盗就得了火器,下官估计他们发动的时间很近,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来回报,今天早晨,灵山那边有人坐船过来,说是在海上打渔时,看到最少超过四十艘海船,其中四百料以上的最少有一半!”

当时的中国海船在建造工艺上已经落伍于西方的风帆战舰了,不论是配置的火力还是动力,中国的海船在西方人嘴里叫“戎克”船,也就是以一两百吨的小船为主,最多也不会超过四百吨,配置的火炮也就是船首和船尾,不会超过四门,加上一些佛郎机和虎蹲炮一类的小炮,和西方战舰一装就是几十门甚至过百门的火力输出相比,也是差的太远了。

但现在这几十艘海船杀气腾腾的过来,对浮山营的考验和压力就是非常大了。这些船小的几十吨,大的二百吨,每船最少平均能上岸五十名做战的海盗,也就是说,这一次海盗动员的人数在两千人左右。

这个船只的数量和海盗的人数,应该是浮山和灵山卫,加上威海卫、登州一带海域的大半的海盗了。

他们垄断住北方海域,控制着渔民和全部的商船,加上突袭式的打家劫舍来维持生存,和南方海盗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的规模相比,胶东半岛这一带的海盗,动员能力也就只是如此了。

“嗯,黑室预估过海盗将会在哪里上岸没有?”

“这……”王云峰面露惭色,摇头道:“这件事下官没有想过,呃,下官只是想把情报报给大人,由大人判定决断。”

“这倒也没错。”张守仁抚着下巴,沉吟道:“你们的工作很出色……不过,我需要更多的人才。你在亲丁队中,或是全堡范围,帮我寻找话多的,遇事喜欢分析的,哪怕是喜欢抬扛的人……要年轻,头脑灵活,最好是识字的。”

“是,大人!”

眼前的特务头子挺起胸膛,大声答应,不过眼神中还是充满疑问。

“去吧。”张守仁微微一笑,挥手道:“他们想来给我致命一击,不过还是太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啊,两千多海盗,嗯,我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呢。”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军制(1)

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军制

整个白天,浮山所就是在一种欢快和酒宴征逐中过去了。

方圆不过几里的所城住进几百人,一下子就显的拥挤了很多。一个千户所,客栈也就一家,还有几家饭馆可以勉强住人……不过指望这些达官贵人们和他们的随从住那种苍蝇馆子,这肯定是绝无可能,并且会大大的得罪人。

好在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所城原本是一个军事防御中心,所以有军营和马铺等建筑,再加上打扫干净的城隍庙也能住一些官员,随员们多半安排在军营,事先修缮和打扫过,被褥什么的也是齐全……反正夏天只要一些薄被或是毯子就可以了。

这样一直到黄昏时分,刘景曜领着登州都司和兵备道下的属员们在所城四周巡视了一圈,看了看这个守御千户所的防御设施,到黄昏时分,众人都感觉十分疲乏,毕竟是从各处先到登州,然后再一起赶路过来……二百多里的路程,这些人足足赶了四天,一个个还累的人仰马翻。

他们都是知道张守仁带队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从浮山赶到登州,然后还和登州兵狠狠干了一架……对这件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表示了谨慎的怀疑,毕竟这个记录实在是叫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刘景曜没有要求阅兵,随行的官员武将们也很知情识趣,没有提出这个叫周炳林难堪的要求。

一般来说,地方上负责军务的文官,每到一地,都会要求校阅兵马,从点名开始,然后是考较将官和士兵的弓箭,看了弓箭火铳后,再考较阵法,也就是什么三叠阵,九宫八卦大阵什么的,这一全套考完事了,视乎合格的程度,然后给武将考评打分。

每次阅兵都是上上者,就算没有实绩的战功,时间久了也会得到升迁。

屡次考核不合格的,特别是点卯不齐的,时间久了,上官也回护不得,营将是一定要被免职开革的了。

卫所这里不考不阅,主要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卫所兵早就不能用了,朝廷拿他们当辅兵的心思都是没有,校阅卫所兵,就是强人所难,当官的太不知道体恤下头的人,传扬出去,会被人说刻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