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部分(第1页)

稍有身份的,请和尚来家里做场法事,然后体体面面下葬,还有钱请风水先生寻一块万年好地,那就是前生修来的福份。

再上一层,就是有身份的士绅,前者所需要的他们都是有了,再想锦上添花,那就得有好的墓志铭和挽幛一类的东西,用来鄣显自己的身份。

要是能入国史,那是一等一的身份,寻常官绅也不敢想,墓志铭外,再能有一生的行状被记录笔记,或是与人合著一本诗集之类的书籍,留下大名,也就不枉一生。

象刘景曜以前也是多次给人写过挽幛,墓志铭这种只吹捧不恶言的差事也是干过几回。这种银子是正大光明的赚,干这营生,哪怕是阁老也不能免俗。

第一百五十章 葬礼(3)

严嵩当年,写的联和铭就不少,毕竟严阁老是一笔有名的好字,价格再贵,也是有人花重金相求。

在刘景曜等文官眼中,能做到上面的一半,就算这一生混的没溜檐儿,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就算他们自己,死的时候,有上等寿材,上好的干燥山场坟地,能鼓捣一队道士加和尚做法事,然后有阁老级的大人物写个墓志铭行状挽幛……这一生这样就算足矣,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但眼前这一切,却是把以前的认知砸的粉碎!

相比眼前这一切,以往过去感觉最荣耀,最值得,最有脸面的做法,不过就是无聊无味的举动,只有眼前这样的葬礼仪式,才是使得人觉得,男人生于世间,如果能有这样的一场仪式,能使得眼前这些豪杰壮士如此缅怀,那才是叫不枉此生!

“我儿值得过了,值得过了。”

“咱们百户大人这样做法,我儿纵战死了,九泉下也必是高兴的。”

人群之中,当然也是有三个战死将士的家人,看到眼前的情形,虽然是忍不住的泪流满面,但脸上仍然是遮不住的高兴和骄傲。

死者已矣,在初闻死讯的头几天,这几家肯定是哀惨至深,任何外在的东西,也是弥补不了死去亲人的伤痛。

而随后数日,停灵,安顿尸身,清洗,换衣服等诸多繁琐的规矩上来,人的哀痛就减轻了很多。

再下来就是张世福代表堡中慰问,每家战死的,一次性就给百两白银,这些银子,在以前要一家人辛苦赚上十年,就算现在,没有几年功夫,也是绝无可能攒下这么多。

而且这只是初步的抚恤而已!

战死者的家属,称为烈属,每家门户前的墙上,都是挂着烈属的标识。

有这个标识,不论是谁,路过时都要低头静声,否则,就是挑战张守仁的权威!换句话说,这几户人家,日后在堡中除非是去欺负别人,若是有人想欺负他们,那可真是厕所里打灯笼,自己找死了。

这还只是荣耀的一种!

标门立户,从此不同于寻常人家,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了。

各阵亡将士的遗族将会在工作,读书,医疗等诸多具体的生活琐事上,都是享受优待。比如医药全免,就算将来全堡和整个浮山都全免,但烈属可以享受不排队直接看病,或是随意挑选工作等最具体的优惠。

在规定这些时,不是没有人提出意见,张守仁只是一句话就堵了回去:不服气?你也拿命去换便是了。

在人的生命面前,这一些照顾优待,又算得什么?

此外就是每年的年节,规定也是要送数额不等的银子和蔬菜肉食,柴炭等物品,规定了有人送到家中,夏天西瓜,冬天取暖的炭火,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规定,直接就是叫不少人眼红,当然,愿意拿命去换的人,暂且还没有。

但看到这些,替张守仁效力的这些人,对自己的身后之事,却是再也没有一丁点的担忧!

这,便是张守仁花费重金的目的所在!

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1)

第一百五十一章祠堂

人群之中,哪怕是这数百虎贲的落力表现之下,最耀眼显眼的,当然还是张守仁。

说起来,张守仁是刚刚二十一岁的年纪,当然,这是在今世,若是后世和今世相加,那可是年过天命快近花甲了。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张守仁身上感觉到的是远异于年纪的成熟和老练,哪怕是对着刘景曜和叶曙青这样的大官,或是周炳林这样的直属上司,他都是落落大方,从来没有一点窘□□怕的感觉。

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特质了。

他的年纪,在这个时代还真不算大,和后人的想象不同,明朝人固然有十五六岁就成亲生子的,但大多数还是二十左右,甚至读书考秀才年近三十不婚的,也并不是没有。

倒是以张守仁现在的年纪,不仅未婚,还做到了四品武官的高位,并且还有升级的空间,这一点,就是十分难得了。

张守仁并不是出身勋戚之家,他的父亲也不是什么侯爵和伯爵。

这些勋戚的家中子弟一出生就是卫指挥使,长大后稍微做一点事,就可以加功直至武职一品的都督。他只是出身百户世家,到现在凭自己的一已之力,能做到如此地步,哪怕是在场自视甚高的文官,在能力上,也是对张守仁推崇备至。

此时的张守仁还没有蓄须,他也没有到蓄须的年纪,强而为之,反而为人所笑。在军阵之中,他并没有走在最前,也不是最中,但仍然是最显眼,最受瞩目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