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部分(第1页)

既然如此,那就往死里操练罢!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扩编(2)

张守仁是说干就干的性子,正好,大佬们都走人了,他的浮山营营号也不用流行的什么选锋,刚锋了,就用浮山二字,将来再立新营,就按卫所取名,正好也一目了然。

这一点就是张守仁实在没有几分雅骨,营号取的这般掉渣,实在是叫人笑掉大牙。

营旗也是设计出来,和勋章一样,正面是刀剑相交,背面是绣的浮山图景,有山有水,倒也漂亮别致。

这些表面功夫一做完,接下来就是充实营伍。

六百多兵,几天功夫就扩充到了两千人左右,并且预计在半个月内,收足五千人。

当然,是包括辎重营和辅兵在内,否则五千战兵就太逆天了,够大明一个省的军镇抚标镇标相加的数目了。

营设五个步兵队,一个炮兵队,一个辎重偏厢车队,当然,还有一个张守仁一直想建立的马队。八个队三千多人,加上一千多纯粹的辅兵,五千人的架子就能立的起来了。

各队原本的队官几乎照旧,都是第一批亲丁队时的小旗官的资历才够格,辎重车队还有炮兵队的队官人选尚未确定,马队的队官更是叫张守仁头疼,还好五个步兵队不仅编入人手,而且队官除了甲队调入曲瑞外,别的队官都是十分稳定,省了他不少事情。

补进来的新军,原本在方家集和堡中训练的就有一批,人数不多,但算是教导队的前身,都是识字和机灵的营兵立功后选进去的,读书,识字,学习管理和更强化的技能训练等等。

人数是不足五十人,培训三个月后,正好赶上了这一次大扩编,他们全部充实进了底层的军官队伍,这使得各队扩编之后,好歹还保持了最基本的运动和调动能力。

“原来如此。”

林文远虽然久隔军伍之事,但很多东西还是烙在骨子里的,听了几句就是明白了。

新入伍的加入二十来天了,现在是七月快下旬的天气,中午热,早晚凉,每天跑步和队列训练之外,也是开始格斗和军阵阵战的训练,这个时候,拉出来吃点苦头,把长途行军和宿营,警备等诸多行军时遇到的问题实践一下,学习一下,对各队官和哨官正目副目等军官,对普通的士兵,都是难得的考验。

倒是有一点林文远不大明白,向着曲瑞问道:“怎么才二百人不到?按大人的编制,一队满编得四百人才是。”

“大人说,浮山一带的精壮已经差不离了,几次招亲丁,合格的早进来了,不合格的补补身子,也是第二次就进来,或是列为候补,这一次也直接补进来了。再继续收浮山一带的人,兵员素质就得下降了。”

曲瑞的声音很小,尽管身边的都是贴队副官和老资格的哨官,没有什么闲杂的人,哨官以下,都在继续打扫战场或是追击逃敌,不过事涉机密,曲瑞谨慎的天性还是占了上风。

“原来如此。”

林文远立刻就会意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扩编(3)

按浮山人的想法,营兵当然是继续在浮山招就行了,最多要一些方家集的民户,毕竟也是离的近,算是乡亲。

当了营兵,一个月一两五的俸禄加支粮,还有衣服鞋子等物品下发,浮山营的福利早就在胶东一带传扬开来,人近皆之。

加上屡胜强敌,死伤也不大,老实说,别的营头将领没事砍脑袋玩都比浮山的历次大战要死的人更多一些。

如此种种,能进营当兵当然是最好不过。

但浮山一地的人口是有限的,合格的精壮就是现在这些了,两千人不到。

剩下的,要么是性格不合适,要么就是年龄不合适,或是心志不坚,或是体能不足,要么就是家中独子等等。

继续在浮山招兵,兵员素质确实无法保证。

不过张守仁向来是以浮山保护神的形象示人的,这等事,就算是在理上,也是不在情上,只能瞒着。

“大人的意思就是借拉练为名,沿途招募豪杰志士,是好汉子的,我们浮山营都收!”

“这样当然最好,正好,我也随甲队一起,如何?”

“求之不得,哈哈。”

两个队官都是聪明人,这个话题并不适合再聊下去,也就适时打住了。

此时打扫战场的士兵大半回来,火铳手们也是把枪膛清理干净,背在肩膀上往回走着,沿途到处是面色狰狞的尸体,这些士兵也象没看到一样。

“高密真不太平啊。”曲瑞看着战场情形,还有呆若木鸡的百姓们,感慨道:“拉练了两天,打了三仗,斩首过百,最菜的菜鸟都开过荤……嗯,我是说最少都拿枪捅过人了。”

“开始是难,不过习惯了就好了。”

“这等事,不习惯也没办法啊。”

“大人在哪里?”

曲瑞笑道:“我以为你一开始就要问来着,怎么到现在才问?”

“其实我和大人天天有书信往还,所以其实不大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