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部分(第1页)

按现在的标准,浮山营五千人满编,一年将会耗本色六万石,布匹六千匹,其余杂物价值在五千两左右。

银两则是饷银不到十万两,维持训练费,伙食费中的荤菜费用等杂费相加,耗费是在两万银子左右。

第一百七十七章 涨工资(2)

这个标准,按明朝营兵的标准来说已经是很高了!

因为普通的营兵虽然也是一两五,辽东的营兵甚至拿的更多,但一般来说,大明的军饷是要打折扣的。

一兵支饷,一年最多是能拿九个月,少的则是拿六个月。

就是说,有些军镇,帐面上可能比浮山还高些,比如关宁兵,但实际上所拿到的银子,肯定不如浮山营的官兵多了。

就算这样,张守仁还是觉得少了。

未来数月,全营满编后,战兵的军饷每个月将会大幅度提高。

步兵每月支银会是在步兵三两,火铳手和炮兵三两五钱,骑兵四两,而辅兵一两五钱的水准上。

这个收入,因为是不打折扣,所以十分可观。

山东的土地是六两到十两银子一亩,近河的水田要稍贵一些,一幢五六间房的瓦房宅院价格是五十两银子,这种院子一般是占地半亩左右,要是在城池稍贵一些,地也会稍小一点。

牛是十二两一头,挽马是十两一匹,就是说,一个士兵一年的收入,算上战功赏赐,很可能一年就在城市中买一幢象样的瓦房宅院,或是买三四亩地,或是三头牛。

这种收入,对很多士兵来说,是一笔不敢想象的不折不扣的巨额财富。

这还不算六七万石的粮食,一万五千匹优质棉布,大量的皮货用来制鞋和靴子,加上大量的鸡鸭鱼肉用来给士兵强化身体……张守仁要的是经常训练的强兵,天天训练,伙食费就不能省,衣服和鞋子的损耗就要大,拿的银子就得多,这些全部相加一起,才能练出符合他标准的强兵。

现在浮山营已经够强,但还不够,他要的是更强!

这样算来,五千人的浮山营一年的费用加起来在三十万两银子左右,这还不算打造兵器的钱。

当然,以现在张守仁的收入,这笔钱他完全拿的出来就是了。

至于武官,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

发放俸禄,就不再继续按小旗总旗的府卫官的官职来发放了,而是按营中的职级标准来发放。

伍长一级,就比士兵多拿一两,什长就多拿三两,排正目月俸和以前小旗官一样,月俸十两,支粮布匹另算。

哨长一级,月俸二十四两,不仅有布匹粮食,还格外有柴薪补贴等等。

林文远是队官一级了,月俸禄六十两,福利与哨官也是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还能拥有卫兵和通信传令等贴身的辅助兵。

这个定级标准,其实已经是公布了,也就是说,林文远在未来赚的银子,一个月就等于是以前军户人家一生一世才能赚的到的数字。

一年所得,加上福利补贴,胶东一个拥地千亩的地主,一年净得,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这般高收入,大明的官员根本难以想象。

当然,他们可以贪污,文官侵吞地方杂费,盘剥百姓,有各种灰色收入。武官则是吃空额,侵吞军饷,把军械倒卖掉,甚至连马的豆料都不放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涨工资(3)

大明营兵的铠甲烂,兵器差,马匹瘦弱甚至毙亡,这里头都是有学问的。

张守仁觉得,朱元璋指望人人都是圣人,指望人中□□混出头来还过苦日子的想法实在是无厘头,他对自己的儿子十分大方,亲王郡王镇国将军奉国将军一路下来,最低等的宗室按明初的标准都不弱于最高的一品当朝,这样巨大的不公平直接导致明朝无官不贪,潜规矩盛行,吏治败坏不说,军队的战斗力就不提了,十分的悲催。

后世人总以为汉唐强,宋弱,明清的版图都不小。

其实明清之季,封建末世,处处都是没劲,除了明初时动辄五十万军队规模的动员农兵,也就是卫所兵外,到了明朝中期,整个国家的战斗力就不行了。

主要是财政破产,军户逃亡,又没有动员能力,卫所兵平时要种地,战时还要自备刀枪去打仗,宁有是理?这样的军队有战斗力才是怪事。

从土木之变的也先,到嘉靖年间使得京师□□的俺答汗,蒙古人已经穷的连铁制弓箭都快没有了,一样在明朝北部边防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浪潮。要不是明中期痛定其思,开始募集边军,怕是早就撑不住劲,要被人家经常打到京师脚下了。

就拿现在闹的欢腾的满清来说,起家是全旗才不到七万丁,真正的战兵不到两万,披甲兵不到一万的小部族,这样的一个部族,在汉或是唐,一个边郡太守就搞定他们了,明朝却是动员大军之后还是一败再败,从这通古斯部落造反时开始,一直打到现在,明朝在辽东战场损失了数十万计的军队,光是总兵级的将领就战死了不知道多少个,除了马匹粮草铠甲兵器的损失,还有数千计的大炮,数千万两的白银,加上数百万的民众被屠杀!

一个号称强大的庞大帝国,西部防线始终未出甘肃,西域是什么样从头到尾没见识过,北边草原蒙古人始终不服,河套地区也被入侵,打下越南又守不住,只能丧师辱国,从此叫越南独立,不复为中国所有。

从武力来说,明朝实在是一个很失败的王朝,从财政支持到军官和士兵的待遇,简直是一无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