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4部分(第1页)

他是个好强的人,这会子仍然不愿休息,但又不能起床,只得叫人传来启心郎索尼,叫他在自己的榻前读最近几天的奏折,在听读的同时,皇太极说出自己的意见,再由内院拟旨,通知到各部,由各部承政分别执行。

在这样类似休闲式的处理政务的过程中,皇太极的心神得到调养,整个人也平静的多,那种晕眩感也减弱了很多。

“但愿饶余贝勒尽快建功,以安定大局。”

虽然舒服的多,但皇太极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大妙了,能不能熬过一年或两年时间,也实在难说的很。

他的病,应该是过度肥胖和长年戎马生涯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应该是心血管方面的毛病,在后世都是不好医治的顽症,在明末这个时候,确实无非就是看心情和拖日子而已了。

……

十月初时,阿巴泰终于率大军赶到了盖州境内。

明军,也就是浮山军已经很轻松的拿下来复州,复州全境被光复,防守复州的一千多披甲人这一次逃的很快,有小四百人成功的逃出生天,远远离开复州境内,逃到盖州,甚至有一些跑的快的,已经一溜烟窜到海州,和孔有德等人的汉军先头部队接触上了。

阿巴泰接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明军的火炮实在太过犀利。

不仅仅是舰炮,上了岸的几千明军也是携带着相当多的火炮,数目十分惊人,每次炮击,达到的效果都有叫人觉得天崩地裂的感觉。

对这样的话,阿巴泰无法不信,于是向来做战勇猛,所向披靡的饶余贝勒,平生第一次变的踌躇起来。

清军对明军火炮的记忆和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

浑河血战,没有火炮破不了明军的枪阵,宁远之战,在城头的红夷大炮轰击下,打到山海关的想法成了妄想。

后来清军自己想方设法铸炮,工艺粗陋不合格也铸,甚至怎么发炮,装药,药量,炮弹装填,这些东西,满洲八旗都摸索了很久。

一听说明军火炮众多,阿巴泰就决定暂时留在盖州,派出游骑与明军接触,试探虚实,同时催促孔有德部带着大炮,急速赶来与他会合。

第八百零九章 短兵

明军的前锋,确实也是抵达了盖州附近。

战事顺利,到目前为止,斩首五百七十余级,俘虏是一千一百余人,其中七成到八成是汉军,两到三成是满洲和蒙古八旗。

而战死的浮山将士才十一人,受伤也不到百人。

这样的战损比,在战前不要说普通的将士了,就连马洪俊和胡得海等水师陆师的高级指挥人员,也是万万没有想到。

马洪俊没有在旅顺,而是赶到义州和镇江前线去了。

在那里,其实在真正的战略要紧程度上是远远不及旅顺这边的,从旅顺一路杀过去,打的可是清国的腹地。

而在义州一带,是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地方贫瘠,人民稀少,宽甸到镇江一带,全部是高山和密林,地形十分险峻。

但从镇江和宽甸一路出击,面对的可是赫图阿拉,也就是满洲人嘴里的老寨。

和后世一样,现在打仗也要讲政治意义,打下赫图阿拉的意义有多大,不用多说,所有人都明白。

皇太极派出两白旗精锐,急急赶赴凤凰城一带支援,也是深知此理。

胡得海在旗舰上指挥主力舰队,而从旅顺到复州的陆军指挥官换成了老资格的军官马勇。

在临清之战中,马勇表现优异,水师陆军虽然没有军镇一级的番号,但指挥官马洪俊一样是总镇总兵的待遇,马勇也被任命为水师陆营的副总兵官……在一年多前,他指挥的只是二线的轻骑兵,在一年多后,他已经是一万水师陆营官兵的副指挥官了。

在浮山就是这样,机遇很多,能在一瞬间抓住的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人中之杰。

马勇的用兵谨慎,但也有相当的进取心。

在那个不知道名字的小镇包抄兖州兵的一场仗,把轻骑的优势和好处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