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8部分(第1页)

只是这么一打,自己家里的这些瓶瓶罐罐……多尔衮阴着脸,几乎能掐下水来。在他的身边,是最亲信的一群人,听他在这里盘算张守仁的实力,一个个也只能面面相觑……这些人,叫他们应付一些旗下的争执和斗争还能行,叫他们打仗更是没话说,也有几个精于内政的人才,能把钱财和土地撕捋的清清爽爽……但是叫他们说明国的话,探讨明国的内情,他们就成了瞎子和聋子,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了。

“暂且就先在此和他们对峙吧。”

已经是深秋时节,多尔衮搓了搓自己的手脚和脸,感觉到凉意袭了上来。无论如何,在这种要命的时候,他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赔上!

至于说打仗不利,这也是常有的事,两白旗满洲和蒙古加起来损失了小三千人,这个损失说给哪个旗的旗主也都能理解他的决定,这要是换了镶红旗或是正蓝旗这样的小旗,几乎就是和当初正红旗一样……正红旗是在济南打残了,到现在元气都没有彻底回复过来,这还是皇太极优先给他们补丁口的情况下。

要是这会子拼光了自己的家底,皇太极会不会优先给自己补丁?多尔衮唇角露出一抹冷笑……答案实在是太明显了。

睿王爷做这样的决定,除了少数强悍的主战派心中隐隐不服之外,更多的人都是松了口气。

今日交战,浮山军犀利的火器给他们留下了极为强烈的印象。在此之前,他们以为宁远的明军就够会弄火器了,三顺王也是火器专家和高手了,现在看来……他们全是个屁,甚至和浮山明军比起来,连屁也不算。

一千多火铳手用强悍的火力打的冲锋叠浪的步兵抬不起头来,打的弓箭手们节节败退,一百五十多门火炮的数字两白旗这边是不清楚,不过每次一击发,呼啸过来的炮弹在阵列中犁出一道又一道的血沟,几轮打过,几乎再强悍的勇士巴图鲁都忍不住想转身就逃!

就是到现在,他们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对面明军的火炮有那么多,为什么又打的那么快,为什么还能连续打上五六轮才停了一会,然后再继续轰击……搞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就拿众人的经验来说,清军汉军旗的火炮重达七千斤,似乎轰击起来的威力也不如对面的浮山军那么强悍,速度更比不上,那个大炮,打上三发就必须停上一阵子,炮管冷却后再打,就这样,一次战斗,最多打十发左右,再打的话,就十分危险了。

两相对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再悍勇的人,面对敌国的勇士他敢上去拼死一搏,但面对擦着就可能导致人被炸的四分五裂的炮弹时,再勇悍的人也是面色发白,没有人会有勇气面对那个玩意。

在刚刚的战场上,不知道多少勇武过人,身经百战的勇士被那个圆疙瘩给砸死了,头颅砸成烂西瓜的,整个人砸成稀巴烂的,或是干脆找不着一块囫囵肉的……能不打,真好,睿王爷果然还是睿王爷,决断英明。

部下不好称赞,但眼神还是看的很明显的,多尔衮露出一抹苦笑,心中也是一阵烦忧。

他和皇太极是一样的,都是坚决的“混元一宇”派。最少,他想的也是能恢复当年大金的风光,黄河以北地方,都抢下来。

明国明显虚弱了,无力了,三百年一轮回,也该又轮着大清当一回庄家了。现在八哥已经做的够多,桃子熟了,眼看就能摘下来,很多旗主贝勒胸无大志,觉着辽东地方已经够大,加上蒙古更是幅员万里的大国,抢那么多干什么?现在奴才多的用不光,土地多的分不完,再抢也就是那么回事了……他们想的是很明白,皇帝抢的多地盘就大的多,他们最多就是一个旗主王爷,打下天下又有什么好处?

这股风潮和想法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在多年之前,贵胃们就贪图享乐了,听戏,换大袖宽袍穿,讲究日常用度和吃喝,连随身的割肉小刀都不带了。

后来皇太极开展整风运动,将这股风刹住了,但这么多年之后,为什么登州货能大量行销辽东?还不是从旗主王爷贝勒到下头的普通牛录,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想着享福造成的?

多尔衮不同,他的心里向来把自己当成全旗之举,当成天下共主,所以在这个时候,他虽然存着保存实力的想法,可心里也是惴惴不安……若是这件事影响了全旗的心气,或是阿巴泰也惨败,这样的话,八旗的全部精力都要用来防人家的跨海来袭……人家是想来就想,你却得整年防贼,还谈什么入关和混元一宇?

“但愿汉军旗的大炮争气,能将浮山兵撵下海去吧……”

夜风之中,睿亲王在自己的大帐门前,仰望星空,虽无萨满在身边,却也是这么诚挚的祷告起来。

第八百一十六章

两白旗大败,还有盖州阿巴泰前锋军与浮山骑兵首战失利的消息,一前一后进了沈阳。

从城外到城外,普通的旗丁到旗下的贵人们,每个人都抿着嘴,一脸纳闷和想不通的神情……怎么回事呢?大汗……不,皇上不是在不久前刚带着全旗所有的旗丁,大家一起出动,把明国的十几万精锐边军都包了饺子么?

当时不少人都说以后再也没有大仗可打,大家等着将来灭了明国,进关去过好日子……怎么没隔多久,又窜出一股明军来,不仅打败了饶余贝勒的前锋哨骑,被人割了几百首级去,连两白旗都打了败仗呢!

两白旗在八旗的地位只在两黄旗之下,事实上两黄旗的牛录数目和人数及披甲的数量,都远不及两白旗,只有在骄兵悍将上,比如葛礼什贤营的勇士们的战力上,皇太极和两黄旗才有把握说在两白旗之上。

其余的两红旗和正蓝旗都是小旗,实力十分有限,他们要是打败仗的话,给人们的冲击也不会这么大……

很多人面色阴沉,嘴也闭的紧紧的,一天都没有好声气,家里的汉人包衣也是怎么看都不顺眼,惨败消息传来之后,沈阳城里不知道多少包衣好端端的挨了主人的打……留在沈阳的除了少数新人之外,多半都是效力多年的老人了,不少包衣就跟正经的旗下人一样,学着旗人的规矩,留着旗人的辫子,穿着旗人的服饰,不仔细分辩都看不清是旗还是汉,这么多年,怕是头一回有这么多听话懂事的包衣无端端的遭了难,挨了打……

外头的情形是这样,由明朝总督衙门改建的皇宫里头,更是有人心惶惶之感。

皇太极一听消息,原本刚有起色的身体立刻就顶不住了……他倒是想装一下,但这几年身体实在亏乏的厉害,如果是正常的历史进程来说,他还能支撑一年多时间,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头,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只是捱日子罢了。

现在有这样劲暴的坏消息,给他的打击肯定是毁灭性的……他能强撑着起来视事,接见满汉大臣,无非就是还有一点希望。

“派人立刻传旨给恭顺王等,此番大战,仰赖汉军和大炮之处甚多,汝等必务打起精神,出尽全力与来敌交战,若胜,朕必有厚赏……就照这样的意思拟旨吧。”

清国皇帝在这时候也是与明朝不同,虽设内院,不过就是备咨顾问,当然,拟满汉语言的上谕也是他们的最主要的责任,在皇太极口述的同时,内院将他的话拟成汉文和满文两种,再由人急速送至前方。

“要多铸炮,多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