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吃月饼(第1页)

一路上再没遇到什么意外,李弘一行人很顺利地抵达了长安。

在李弘穿越前,一家人就是要去投奔在长安的娘家。

通过在赵家庄的这几天,李弘发现带着个小女孩的确不太方便。

妹妹需要人照顾,但三个大老爷们都不是会照顾人的。

前些日子几个糙爷们儿都把小姑娘带成什么样了?

而且日后定然是要做点把头别在脑袋上的事情,李弘不想妹妹也成天在悬崖边上行走。

他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跟杨算回汉中,还是决定先去长安看看娘家人是什么情况。

若是好,把妹妹安顿在娘家也未尝不可。

若是不好,直接带妹妹走,日子过得糙点就糙点,养成野丫头也不算什么坏事。

“前面就是长安了。”杨算看着眼前巍峨的城墙,脸上带有无尽的感慨。

他似乎不着急回汉中,一路上时时考教着李弘的学问,跟着一起来到了长安县。

“先生要进城看看吗?”李弘问道。

“同小友一道。”

这几天让李弘十分惊讶的是,杨算非常认同李弘作为现代人立场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他过去认为,古代儒生都是那种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可笑之徒,重文轻实,百无一用。

直到杨算给他讲《大学》,他对儒生的印象才有所改观。

杨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非常透彻,而且基本遵循着实践大于理论的基本原则,十分认可李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但杨算又不似一个经典的儒生,会的东西很多,路上无聊了偶尔还会讲讲兵法。

但是那些兵法理论在李弘眼里有点过时。

战略上还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一套,战术上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毕竟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幕僚,是个不错的参谋。

而且杨算掌握着许多明代行军扎营的知识,和现代部队拉练打仗很不一样,李弘对这方面的知识学得很认真。

一行人不缺钱,找了个好点的客栈下榻。

李弘娘家并不是什么大家族,不然也不会嫁到外地的秀才家庭。加之李弘对这副身体幼时走娘家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一时间竟找不到自己娘家在哪儿。

小门小户的,不好打听。

不过好不容易有钱有闲,李弘带着妹妹满大街乱逛。

马上要到中秋,城里街上卖时令瓜果和月饼的摊子一个接一个,看得李贞眼花缭乱。

明末社会风气开放,对女性的束缚也宽松了不少。

逛街的还有许多年轻的少男少女。

当然,都是男男女女结伴,未婚少年少女同行还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李贞在大街上蹿来蹿去,最终在一个卖月饼的摊子面前停下来,眼巴巴地望着。

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古时的月饼和现代的还不太一样,是很受人欢迎的点心。

不像现代,李弘已经被月饼搞出心理阴影了。

每逢八月十五单位发一盒,亲戚朋友送一箱,吃到入冬也吃不完。

想要放到冰箱里冷藏起来,一打开是去年没吃完的月饼。

更不要说那些奇奇怪怪的馅料,看都不想看。

“店家,这月饼怎么卖?”李弘问老板。

摊主堆出笑脸,答道:“看客人要什么馅儿的,莲蓉豆沙和枣泥的一个价,肉馅的又是一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