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郡太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颍川英杰(第1页)

本欲次日就出发的周旭硬是在新蔡县休整了三日,县中大小官吏和富豪士绅们为感谢周旭破贼之恩,哪里肯放他走?每日无分昼夜的宴请,令周旭应接不暇大为头疼,只好很“没义气”的将义兄太史慈推出抵挡应酬,弄得太史慈也苦不堪言。第四日天不明,早与县令刘纲打过招呼的二人带着家族侍卫,悄悄地从北门溜走,用周旭的话来讲,再喝下去就变成第二个“布囊韩非”了。

据传,战国哲学家和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年轻时嗜酒,经常醉倒在墙边。一个服侍他的仆人十分担心,于是请教他的妻子该怎么办。韩非子的妻子回答说:“我现在只需要一个布囊和一套衣服。”她先把韩非子的衣服脱下来,再用布囊裹住把他扔到了街上。结果,韩非子突然清醒过来,把自己的衣服穿上,闪电般地跑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度饮酒。自此人们常用“布囊韩非”来形容嗜酒如命的人。

一路行来,眼见逐渐繁华起来,路上行人不绝,家家炊烟缭绕,比起久经黄巾战乱常常行数十里无人烟的汝南郡来说,简直如同从地府到了仙境一般,周旭兴致高涨,回头询问侍卫这是何处。一名侍卫禀道:“公子,我们已进入颍川郡境内,前面就是颖阴县了。”

周旭与太史慈道:“义兄,连日赶路辛苦,不如我们今日就早些在颖阴县落脚,寻个酒肆好生吃一顿?”太史慈自然应允,一路上多以干饼肉脯充饥的侍卫们也兴高采烈起来。

在厩置(官营驿站)将马匹行囊存放好,侍卫们将甲胄脱下,皆着便装来到街上寻了个食肆,周旭与太史慈选了个临窗的座位,又让侍卫们坐了两席,酒菜上齐,二人开始慢斟细饮起来。正交谈间,忽听邻席一人高声道:“今奸宦当道,外戚专权,天子视听闭塞,文若兄纵有王佐之才,又当何用?”

听见有人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朝政,周旭立刻来了兴趣,循声望去,只见三人席地共饮,其中正襟危坐的两人在三旬上下,另外一位略小些的青年双腿箕张,坐姿不雅,正在高谈阔论旁若无人。

见三人皆气度非凡,周旭起身举盏走了过去,躬身施礼道:“三位兄台,在下听得这位仁兄直抒胸臆见识不凡,可否斗胆求同席共饮?”

为首之人见周旭年纪虽轻,举手投足自有风范,遂邀其入座道:“但请入席不妨!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周旭谢座后道:“在下庐江周旭,未请教三位仁兄大名?”

其中那名年纪最大的青年讶道:“莫不是新蔡城下以三百县卒大破五千黄巾之周旭公子?”

周旭答道:“不才正是在下!”

三人皆拱手为礼道:“原来是周公子!失敬失敬!”周旭一一还礼。

为首青年介绍道:“在下荀彧,字文若,世居颖阴。”又手指年纪最大的青年道:“这是在下族侄荀攸,字公达。”最后一指年纪最小的青年道:“这位是颍川阳翟人士,姓郭名嘉,字奉孝。”

周旭拱手道:“原来是颍川荀氏子弟,旭早有耳闻,失敬了!奉孝兄谈吐不凡显见胸有大志,今遇三位先生,真乃旭之幸也!若不弃,旭当以兄事之。”

荀攸道:“如此说来我等就托大了!贤弟新蔡城下一战功成,如今声名已传遍豫州,攸欲结识久矣!”说罢手指郭嘉道:“我三人中奉孝年纪最小,机谋见识却远胜我等,天下无人可服,却独独对贤弟‘兵贵精’之论颇为信服!”

郭嘉杯中酒不停,接口道:“正是正是!人言当代庐江周氏翘楚二人,周瑜周旭,依在下看,周瑜只可比文若、公达兄,周旭贤弟方可比郭奉孝耳!”说罢举盏又是一杯下肚。

荀彧二人似乎对郭嘉的狂放不羁早已习惯,纷纷摇头微笑不语,周旭却十分欣赏郭嘉的性格,举盏道:“奉孝兄生性洒脱,旭万万不及,且请再饮一盏!”说罢与郭嘉三人共饮。

周旭又将义兄太史慈介绍与三人相识,荀彧等虽不甚重视武人,却久闻东莱太史子义侠名,倒也客气了一番。

几人对坐畅饮,荀攸问道:“不知贤弟如何看待当今朝野形势?”

周旭微微一笑道:“方才奉孝兄所言极是,天子为群小所蒙蔽,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复光武帝之盛况也!”

郭嘉一拍案几道:“正是!文若兄世家子弟,又有王佐之才,却只空举孝廉而不用,何其昏庸!”

荀彧忧郁道:“依贤弟看来,我大汉似乎再兴无望?”

周旭看向荀彧道:“今天子重用奸宦,身旁皆张让、赵忠等辈;又有外戚专权,市井屠户高居庙堂之上。文若兄博览群书,岂不知履癸(即夏桀)杀关龙逄而夏亡,帝辛(即商纣王)戮比干而商灭,强秦横扫六国却二世而终,皆因君主近小人而绝忠臣言路。今我大汉情势何其相似!文若兄,尚要妄谈再兴吗?”

屠户,指大将军何进。何进出身屠户家庭。由于其妹选入皇宫得宠于灵帝,被任为郎中,再迁虎贲中郎将,又出任颖川太守。后其妹立为皇后,召何进入朝任为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中元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拜其为大将军。

荀攸、郭嘉二人皆点头称是,唯荀彧默然不语,只顾独自饮酒。

荀攸赞道:“贤弟年方束发,即通兵事、晓谋略、知兴替,解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周旭道:“公达兄过誉了,旭不敢当!”

郭嘉笑道:“当得当得!贤弟可知月旦评否?”

周旭点了点头:“奉孝兄说的可是汝南许劭兄弟之评价时人?”

郭嘉道:“正是!最近之月旦武评,贤弟可是榜上有名啊,评曰:‘庐江周旭,年十五,舒县周氏子弟,于中平六年卯月(农历二月)从征皖城,献计破贼;又辰月(农历三月),于新蔡县以三百县卒灭五千黄巾,当乱世之英杰也!’贤弟,能被许劭称之为英杰者,可为数寥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