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老灯先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归乡(第1页)

公元2000年,新世纪元年秋末,东方龙国东海之滨BH市的高速出口,有辆长途巴士在收费站内调转车头停下。

车门打开,一位身穿浆洗发白,没有军衔标志军服,身体健硕的中年汉子,背着墨绿色硕大行李背包跳下巴士。

这汉子满头满脸灰白发须,如风霜雕刻般的脸上露出木讷神情,对司机露出一口白牙,浑厚的嗓音发出两个字“谢谢!”

开车的司机年岁五十多,挥挥手关闭车门,重新驶上高速。

这是为数不多的超远程巴士客运,随着高铁快速修建,这类超远途巴士已辉煌不在,各省市只有仅存的几辆车还在运营。

巴士车上,刚被停车晃醒的一个小伙从软卧上起身,揉揉惺忪睡眼说道:“爹,那老兵下车了?”

开车的中年汉子熟练并入快车道说:“刚下车,能在喀喇昆仑山口驻守二十年的人,老爹还是头次见呐。”

小伙撇撇嘴说:“原本咱就只拉七个人,为了这老兵,活活多跑两百公里,不然咱们这时候已经到家,卸完货洗完澡吃饭了。”

开车的汉子摆摆手:“若不是有货物,咱连油钱都挣不出来,左右今年合同到期,咱就把车卖了,从此离开这行当,能送这老兵一程,也是缘分,就当行善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小伙不再埋怨,用湿毛巾擦擦脸,给他爹递过杯水问:“爹,您下决心了?那孩儿以后干啥?”

“老爹早就想好了,你都二十五了,跟我跑了七八年,该单飞了,从家里到昆仑边防站六千八百公里,那边市场上的老板们你也熟悉,明年给你买辆带恒温的厢货车,以后就看你自己的啦。”

小伙马上脑补着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小伙,开着崭新的厢式货车,驰骋在平坦宽阔的高速路上,旁边再坐着美丽的新娘,想想就心潮澎湃。

不说这爷俩如何规划未来,单说刚下车的老兵邓先盛,背着行囊走出收费站,工作人员看着走过的五十多岁退伍军人,善意的挥手打着招呼。

这个年纪退役叫转业,保不齐分配到哪个部门都是领导级别,先混个脸熟也是应有之意。

邓先盛挥了下手,走出收费站区域来到天桥上,看着北方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一时间有些晕头转向的感觉。

他本是孤儿,父母因故意外离世后,因为没有叔姑亲属,五岁那年被安置在福利院,直到后来高中毕业参军入伍。

那一年,这座滨海小县城共有四人参军,一起去了遥远的西部边陲。

此后几年,其他三人陆续退役,只有他一直熬到今年,整整二十年,终于等来整编通知,因“年岁”已高选择退役,心累了,又凄然一身,选择了货币安置,只想找个清静之地,放羊终老。

站在天桥上的“老邓”,单看模样怎么都像五六十岁的老农,虽然身材挺拔虎背熊腰,但灰白寸发,满脸沧桑沟壑,让他这三十八岁的人,早早混进了老字辈的队伍。

在福利院和学校的时候,人们都叫他灯先生,随着同乡入伍,他这响亮的名号也在军营升华,上至营长团长,下至后勤列兵,都喊他老灯先生,幸好退役证上的名字写着邓先盛,不然连他自己都忘记这名字了。

老团长得知消息,把他找到军部,问他退役后去哪里,什么大城市,度假区,只要他开口,指定安排妥妥的。

老灯也想过,光棍一根无牵无挂,去哪都行,后来想想,北海城是自己出生地,父母的坟地也在那里,自己唯一的发小张国劳多次写信介绍家乡变化,也让他有了思乡之情。

当然,心底深处还有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就是同在福利院长大的一个叫庄燕的女孩,这事儿跟谁都没提起过。

入伍走的前一晚,他俩终于手拉手,一起坐在海滩上,看着皎洁的月光,她说过,等自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