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酸文解呓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桃花林21(第1页)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烂漫时节;村北过了一条柏油马路,就是一片桃林,方圆大约有五六亩;远远望去,桃花开处,满目烟霞。

据说桃花苞冲水喝,可治疗肠胃滞涩之症,疗效显著。便趁傍晚时分,天已见晴,暖暖的太阳偏挂在西边的天空,且风也渐小,院子外的钻天杨,树梢只轻轻地摇;于是就想带着五六岁的小侄子,去桃林摘花。

虽农历已进三月,昨夜却骤降飞雪;厚厚的,能没过脚面。只因为天气没有冬天那么冷,早晨回温,不肖三四个小时,夜雪就都化尽了,弄得满地泥泞。小侄子听说要带他去桃林摘花,说不尽的高兴欢欣,把玩具一扔,拽着我的袖子就急着要出门。

这片桃林并不好进,外围种了一圈花椒树,丛生地密密麻麻,大底是主人为防偷桃子的贼,所种下的“机关”。可如今桃花尚未开完,更没有鲜桃可供不速之客前来偷盗,因此主人自然不会在意是否会有人潜入桃林。大概也想不到会有像我们叔侄二人这样,前来偷花的“雅客”吧;反正我们可以自在从容地穿过这道正在生芽的花椒树屏障。

小侄子个儿矮,他正得意于可以钻过荆棘下极为有限的空隙,却不料被脚下干枯的藤蔓绊了一跤,实实地摔在泥地里,沾了浑身的泥巴,幸好没被针刺刮到脸,否则又免不得要被母亲臭骂一通了。

对我而言,过这道屏障倒有些难,带着芒刺的荆条相互交叉,我必须费尽心思一根根拨开,躲过脸以及其他暴露在外的皮肤,置于腿脚,都有厚衣服隔着,随它扎去。透过茂密的花椒从,星星点点的红晕从远处透过来,像仙境中红色的云,像绣在树上绚丽的彩霞。

过了花椒围墙,就是桃林了;刚入桃林,桃树栽得很密,开着花的枝子,在头顶上相互掩映,交织着,竟把天遮住了。身体碰到花枝,一阵摇曳,红雨般的花瓣,飘飘而落;落在头发里,落在衣领上,落在小侄子胖乎乎的手心里,落在泛着潮湿的土地上。太阳渐渐变得赤红,洒在花瓣上的余晖,染得如血一般,更加明艳。正是这雪后的夕阳余晖,朦胧如诗,停留在桃林的每一朵花瓣上,浅吟低唱。

小侄子掏出一个布口袋,用来装花苞。这桃花的药性,都藏在即将绽放的花苞里,他像一个个芳香的口袋,装着花蕊,装着春天,装着我正在欣享的诗意盎然。树上的花苞有高有低,我摘高处的,侄子摘低处的;风有一丝丝凉意,吹得手有些颤,我把小侄子背后低垂的连衣帽给他戴上,谁知帽子里藏满了零落的花瓣,撒了他满头满肩;此时此刻,竟连如此淘气的一个孩子,都显得诗意盎然,我在其中乐此不疲。

我牵着他的手在桃林里穿梭,摇落了盛开的桃花无数朵;越往桃林深处走,树空就显得更加开阔,在桃林中间有块空地,四周桃树林立,空地上都是尚未初醒的荒草,并几株低矮的桃树,都零星的开了几朵花;站在这里觉得豁然开朗,趁着太阳尚未落山,我和小侄子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摘花的效率很高,已见有半口袋了。我问他在学校学过什么古诗没有,他低头寻思了片刻,竟背诵了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我惊诧不已,这么大一个小孩儿,学校怎么会教这样一首情诗呢,似乎也太不合逻辑,不过此时此刻倒也切景。忽又觉得一阵凄凉,诗中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今日此时,我在这人间仙境,虽没有烟环云绕,碧水青山,可是身同稚子,游冶在这桃花丛中,亦笑亦嗔,亦喜亦悲,都不必在乎他人感受,若一生逍遥在此,夫复何求?可到明年此时此刻,还会有这样的雅兴可以自娱吗?贾宝玉有一愿“愿花能常开,人能常在”,前日又遭逢亲人辞世,所有的愁肠悲绪,似乎都顺着漏斗,一股脑儿倒到了我的心里。我本以为心已洒脱,看透了人世轮回,草木荣枯,正如唐寅《落花诗》中句“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当时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可如今身临其境,心仍不能自主。

似乎是小孩子奈不住性子,也没有我这样的伤春悲秋之情,一会就过了瘾,急着要回家;说要把摘下来的花苞种到奶奶的院子里,要是种的早,明年结果子也早。我听了又好笑,又好气;笑他这样天真,气他明明想要回家,却找个别的由头,拐弯抹角地蒙我。他见我不理他,就一个人蹲在棵大桃树底下,手揣在肚兜里,就那么孤零零地蹲在那儿,嘟着嘴儿生气瞅着我;真是拿他那天真的眼神没办法,我知道他觉得冷了,白天虽然暖和些,到了傍晚,气温骤降,大人能抵御一番,小孩儿抵抗力差,要是感冒了,我可担待不起。花也摘了半兜子,不管是阴干留用,还是泡酒冲水,也都足够了。摸着侄子的小手冰凉,我让他把手缩到袖子里,牵着他的袖子,循原路往家走。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烂漫时节;村北过了一条柏油马路,就是一片桃林,方圆大约有五六亩;远远望去,桃花开处,满目烟霞。

据说桃花苞冲水喝,可治疗肠胃滞涩之症,疗效显著。便趁傍晚时分,天已见晴,暖暖的太阳偏挂在西边的天空,且风也渐小,院子外的钻天杨,树梢只轻轻地摇;于是就想带着五六岁的小侄子,去桃林摘花。

虽农历已进三月,昨夜却骤降飞雪;厚厚的,能没过脚面。只因为天气没有冬天那么冷,早晨回温,不肖三四个小时,夜雪就都化尽了,弄得满地泥泞。小侄子听说要带他去桃林摘花,说不尽的高兴欢欣,把玩具一扔,拽着我的袖子就急着要出门。

这片桃林并不好进,外围种了一圈花椒树,丛生地密密麻麻,大底是主人为防偷桃子的贼,所种下的“机关”。可如今桃花尚未开完,更没有鲜桃可供不速之客前来偷盗,因此主人自然不会在意是否会有人潜入桃林。大概也想不到会有像我们叔侄二人这样,前来偷花的“雅客”吧;反正我们可以自在从容地穿过这道正在生芽的花椒树屏障。

小侄子个儿矮,他正得意于可以钻过荆棘下极为有限的空隙,却不料被脚下干枯的藤蔓绊了一跤,实实地摔在泥地里,沾了浑身的泥巴,幸好没被针刺刮到脸,否则又免不得要被母亲臭骂一通了。

对我而言,过这道屏障倒有些难,带着芒刺的荆条相互交叉,我必须费尽心思一根根拨开,躲过脸以及其他暴露在外的皮肤,置于腿脚,都有厚衣服隔着,随它扎去。透过茂密的花椒从,星星点点的红晕从远处透过来,像仙境中红色的云,像绣在树上绚丽的彩霞。

过了花椒围墙,就是桃林了;刚入桃林,桃树栽得很密,开着花的枝子,在头顶上相互掩映,交织着,竟把天遮住了。身体碰到花枝,一阵摇曳,红雨般的花瓣,飘飘而落;落在头发里,落在衣领上,落在小侄子胖乎乎的手心里,落在泛着潮湿的土地上。太阳渐渐变得赤红,洒在花瓣上的余晖,染得如血一般,更加明艳。正是这雪后的夕阳余晖,朦胧如诗,停留在桃林的每一朵花瓣上,浅吟低唱。

小侄子掏出一个布口袋,用来装花苞。这桃花的药性,都藏在即将绽放的花苞里,他像一个个芳香的口袋,装着花蕊,装着春天,装着我正在欣享的诗意盎然。树上的花苞有高有低,我摘高处的,侄子摘低处的;风有一丝丝凉意,吹得手有些颤,我把小侄子背后低垂的连衣帽给他戴上,谁知帽子里藏满了零落的花瓣,撒了他满头满肩;此时此刻,竟连如此淘气的一个孩子,都显得诗意盎然,我在其中乐此不疲。

我牵着他的手在桃林里穿梭,摇落了盛开的桃花无数朵;越往桃林深处走,树空就显得更加开阔,在桃林中间有块空地,四周桃树林立,空地上都是尚未初醒的荒草,并几株低矮的桃树,都零星的开了几朵花;站在这里觉得豁然开朗,趁着太阳尚未落山,我和小侄子相互配合,默契十足,摘花的效率很高,已见有半口袋了。我问他在学校学过什么古诗没有,他低头寻思了片刻,竟背诵了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我惊诧不已,这么大一个小孩儿,学校怎么会教这样一首情诗呢,似乎也太不合逻辑,不过此时此刻倒也切景。忽又觉得一阵凄凉,诗中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今日此时,我在这人间仙境,虽没有烟环云绕,碧水青山,可是身同稚子,游冶在这桃花丛中,亦笑亦嗔,亦喜亦悲,都不必在乎他人感受,若一生逍遥在此,夫复何求?可到明年此时此刻,还会有这样的雅兴可以自娱吗?贾宝玉有一愿“愿花能常开,人能常在”,前日又遭逢亲人辞世,所有的愁肠悲绪,似乎都顺着漏斗,一股脑儿倒到了我的心里。我本以为心已洒脱,看透了人世轮回,草木荣枯,正如唐寅《落花诗》中句“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当时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可如今身临其境,心仍不能自主。

似乎是小孩子奈不住性子,也没有我这样的伤春悲秋之情,一会就过了瘾,急着要回家;说要把摘下来的花苞种到奶奶的院子里,要是种的早,明年结果子也早。我听了又好笑,又好气;笑他这样天真,气他明明想要回家,却找个别的由头,拐弯抹角地蒙我。他见我不理他,就一个人蹲在棵大桃树底下,手揣在肚兜里,就那么孤零零地蹲在那儿,嘟着嘴儿生气瞅着我;真是拿他那天真的眼神没办法,我知道他觉得冷了,白天虽然暖和些,到了傍晚,气温骤降,大人能抵御一番,小孩儿抵抗力差,要是感冒了,我可担待不起。花也摘了半兜子,不管是阴干留用,还是泡酒冲水,也都足够了。摸着侄子的小手冰凉,我让他把手缩到袖子里,牵着他的袖子,循原路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