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周宥的新发现(第2页)

范雎的注意力在那个古老的青铜球上。

这是关于地下的那个地母文明存在的证明!

一个古老的不为人知的久远文明,就摆在眼前。

青铜球的表面,岁月的侵蚀让它变得有些粗糙,灌注的金属依旧光滑冰冷,显示着它独一无二的伟大智慧和工艺。

它在证明,一个古老地下世界的存在,曾经它以无比璀璨的姿态,在地底诞生发展直到消亡,如今以神秘的面目,默默地埋葬地底。

对于一个遗迹学者来说,它带给范雎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范雎趁着乱哄哄的人群,对着青铜球用拍立得拍了一张照片。

随着“吱吱吱”的声音,一张相纸从拍立得里面伸了出来。

范雎拿在手上甩了甩,画面逐渐清晰。

三人环抱的青铜球,上面有着完整的图案。

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那么图案就是地母文明传承的工具。

画面有些抽象,像是一个小孩跪地祷告着什么,然后天空中横挂着一个火球,几只飞鸟绕着火球飞舞。

天马星空的图案,抽象得根本看不懂,像是神话故事,又像是历史的记录。

范雎想了想,将手摸在了相纸的画面上。

在触摸的那一刻,一段非常奇妙的感觉传入脑海之中。

果然,从他来到这个世界,无论是文字,图案,他只需要触碰,就能得到一些“解说”,就像文字或者图案仅仅是一种表述的形式。

所触即所得。

脑海中关于这些图案的解读是一个故事。

>>

“在无尽黑暗的地底,有一地母创造的年轻小孩,他渴望光明,他向地母进行了祈祷,于是……”

“于是地母作为回应,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火球,让十只神鸟每天拉着火球从地底的东边升起,横空而行,最后降于西边的大坑,东升西落,从此往复,没有终止,直到某一天,白霜升起,天空的火球掉落,火焰熄灭,化作大球,如同尘埃,寂寞地埋在再无光芒的地底。”

范雎有些惊讶,这是关于这个青铜球的来历?

是神话,还是真正的关于它的历史?

地母又是怎样的存在?

地母创造的火球为何会掉落?白霜起源便是这个火球从天空掉落之时?

这和地母文明被深埋地底走向衰落有什么关系?

遗迹学之所以那么吸引人,正是因为它充满了各种各样未解的悬疑。

很多人将遗迹学和神秘学,超自然学科混淆,其实不然,遗迹学是真实的,只是它的真实还需要学者不断的努力去揭露去证实。

范雎的目光不由得投向那个通往地底的大坑,白雾呼啸,那里有一个未知的文明等待着他去发现去记录。

其实,范雎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初的不知所措迷茫,到现在又变得有一些期待了。

说范雎胆子大,其实不然,他只是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抱有难以想象的热情。

若不是热情,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绝不可能报考遗迹文化这么偏门的科目。

那一队人不让任何人靠近那青铜球,并快速的离开。

一场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

范雎研究了一会照片,然后将它小心翼翼地夹在笔记的书页中,并用笔下了点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