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解开一切红楼梦之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贾宝玉的性格58(第1页)

在贾政把贾宝玉打得重伤,贾母赶来后,对贾政所说的那一大段话可以看出,贾母(李氏)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贾宝玉(曹雪芹)不是贾政(曹頫)的儿子,贾政(曹頫)想打死贾宝玉(曹雪芹)这个侄子。

贾政(曹頫)把贾宝玉(曹雪芹)打得重伤了,尚且要靠他的嫡祖母贾母(李氏)搬出康熙下令让曹頫过继并赡养李氏和马氏的旨意来威胁贾政(曹頫)不能再打贾宝玉(曹雪芹)了。可见,贾宝玉(曹雪芹)在“荣国府”里的日子并不像《红楼梦》里所写的那样好。

贾宝玉(曹雪芹)是一个遗腹子,亲生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没了,亲生母亲又不在身边,而家里嫡亲的男性长辈又都不在了,嫡祖母虽然亲近,但她也要花费心思争夺“荣国府”的掌事权。再说了,这毕竟不是他的亲祖母,即便是亲祖母、亲生父母,也有照看不到的地方,而在“荣国府”里当家的又是对贾宝玉(曹雪芹)不友善的马氏和“贾政”,所以贾宝玉绝不像《红楼梦》里所写的那么天真无邪。一个天真无邪的人,也绝写不出《红楼梦》这样的绝世之作,更不会写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话来。

而且贾宝玉(曹雪芹)未出生,他的父亲曹珍就死了,他不到一岁时,他的亲爷爷曹寅也死了,他只能跟着和他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嫡祖母贾母(李氏)一起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曹雪芹)怎么可能安心做他的天真无邪的富贵闲人?只恐怕他小小年纪就会看人眼色了。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从《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的话“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可知,贾宝玉(曹雪芹)对他父亲曹珍的早夭是感到很伤心的。

只不过他不敢在《红楼梦》里直写,所以就只能略略得只这么暗地里提了一句。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

既然贾宝玉(曹雪芹)对他父亲曹珍的早夭是感到很伤心的,那么他在家族里的生活,肯定不像《红楼梦》里写的那么好,而他真实的性格也绝不像《红楼梦》里写得那么天真无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大概是曹雪芹自己模拟的他在父母双全的情况下的性格吧。

所以《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甄宝玉在梦里寻找贾宝玉,说贾宝玉是“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这其实就是暗示读者们,贾宝玉虽然是曹雪芹的化身,但这并不是曹雪芹的真实性格。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甄宝玉在梦里寻找贾宝玉,说贾宝玉是“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这其实就是暗示读者们,贾宝玉虽然是曹雪芹的化身,但这并不是曹雪芹的真实性格。

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作者,他写下了《红楼梦》这部恢宏巨著,但他在《红楼梦》里的化身贾宝玉却是一个顽劣不堪、“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的形象。

从贾宝玉抓周时“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王夫人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加上林黛玉常听贾敏说过贾宝玉是“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无人敢管”;兼《红楼梦》第三回的《西江月》二词,批贾宝玉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再兼《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是“愚拙偏僻”;一个顽劣不堪、不服管教、“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的形象就呈现出来了?。

但是如果曹雪芹真的是这样一个顽劣不堪、“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他还能写下了《红楼梦》这部恢宏巨著?

“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混世魔王”、“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愚拙偏僻”等语,不过是作者曹雪芹写来欺瞒读者们的。

为什么《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要如此欺瞒读者们?

因为曹雪芹不敢把他就是曹珍的儿子直接写进《红楼梦》里。

因为曹雪芹是曹珍的遗腹子,而曹珍又在十四岁时就夭折了,《红楼梦》这样明写的话,这个线索就太明显了。

曹雪芹为了不让人轻易就看出《红楼梦》写得就是他们曹家的事,为了不让人轻易就看出《红楼梦》写得就是曹頫“莫须有”的亏空之罪的真相,出于“故将真事隐去”的目的,他们就不能在《红楼梦》里明写曹雪芹(贾宝玉)是曹珍(贾珠)的儿子了。

因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只能把他“伪装”成了是贾政的儿子。

但贾政(曹頫)并不是作者的父亲,贾政(曹頫)天生就不喜欢贾宝玉(曹雪芹),所以曹雪芹为了让书里的“身为父亲”的“贾政”不喜欢他的“儿子”贾宝玉变得合情合理、显得自然而然,让读者们信服,让读者们深信“最喜读书人”的贾政却极不喜欢、极厌恶“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天分高明”、“过目成诵”的贾宝玉,自然就只有把贾宝玉塑造(“伪装”)成是一个“顽劣异常”、不服从管教、“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这一个途径了。

当贾宝玉是一个顽劣不堪、不服从管教、“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时,对于“作为父亲”的贾政毫不喜欢“儿子”贾宝玉、还很厌恶贾宝玉,人们就觉得不足以为奇了。

补,

?《红楼梦》里把原是“天分高明”、“过目成诵”、“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的曹雪芹的化身贾宝玉“伪装”塑造成了一个“顽劣异常”、不服管教、“极恶读书”的纨绔子弟的形象。

①从贾宝玉抓周时“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