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地球大劫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部分(第1页)

是很奇怪?用这种传统的,都要被现代人忘记的形式来联络,我想他们不是作秀,而是表明在通讯方式方面,他们可以选择的不多。假如是这样的话,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选择还不如一般的公民,是不是证明其行为受到一定限制?最后,我觉得在这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与外界联系,反映他们有重要的事情想说。” 肖扬讲述了自己最直接的感受,有些疑点,他也无法解释清楚,如为什么要选择今年2月16—18日这个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在在K国哈罗马王子酒店2007号房……

陈霞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间的对话。肖扬的观点各讲解已让大家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改变了刚才那种沉闷的局限。可对这条类似密码的信息如何解答,至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她以极大的耐心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和变化。

“肖扬,你的思考方向可能是搞错了,我觉得:采取这种方式发送信息,因为这信息本身就是一个计谋,目的是想引蛇出洞!”

地球大劫难(64)

肖扬刚讲完自己的一些推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就见海生起身说:“肖扬,你的思考方向可能是搞错了,我觉得:采取这种方式发送信息,因为这信息本身就是一个计谋,目的是想引蛇出洞!”

这一点肖扬确没想到,它会是一个计谋,自然很想知道些理由,他放下茶杯:“说说看,为什么会是个计谋?”

海生的观点也让陈霞和赵欣有点吃惊。虽说肖扬的推测,他们也不一定能认同,但海生说它是个计谋,让其感到十分新奇,都很想听听他的高见。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海生拿起茶几上的羽毛球拍,走了几步,指着电视中定格的画图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海底探测器的出现很奇怪和突然?上一次它失踪了很久,在我们都快对它不报希望的时候,它却神奇地出现了。从影像资料能发现,它这次出现目的性非常强。你们看,它一出现,就急于被用作扫描早已准备好的文本资料,随后这些人就离去了。我想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这次行动前,他们已经知道它可用来发信息,二是这次让它出现,就是要捎个话。”

海生喝了口茶,缓和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他很少这么一本正经讲话,所以感到浑身上下都有点发紧。现在他感到已找到了破译这密码的办法,而且是在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时候,所以力求庄重些。他定了定神,接着说:“这些人为什么突然急着向外界传递信息哪?我的分析是这样的,看看这个画面,它确是个类似实验室的地方,将它建在海底,其目的就是为了避人耳目。原本认为这里是最安全的,没想到海底探测器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上次取回探测器后,发现了它具有发射信息的功能,这一定让他们产生了恐慌。怎么也没想到,在这种环境下也会被别人发觉,你说能不吓一跳嘛?”

他稍作停顿,尽量控制着语速,又说:“他们会怎么想?那一定是要快速消灭知情者!可又如何找到知情者?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最后他们想到用海底探测器引蛇出洞的计谋,先用它发出‘诱饵’,留下联系的时间和地点,让知情者上钩。待上钩后,再将其一网打尽,以除后患,这样他们就可一劳永逸了。”

肖扬边听他的讲解,边思索,感觉按照分析,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海生能另辟蹊径,看来这回他还真下了不少的功夫。忽然,肖扬觉得影像资料有一个细节被其乎视了,那就是这些人发完信息后,并没有关掉探测器的开关,还将它留在海底,任其自由自在地发送更多的信息,这好象与其行动的目的有点自相矛盾。

如按海生的推测,用海底探测器发出了‘诱饵’,引蛇出洞的计谋已可以实施了,为什么又将海底探测器放在海底?他们怎么能忘记,它会源源不断地将下面实验室的信息发送出去?假如真想把知情者一网打尽,以除后患,为什么又留下了一个“活口”?让新的的知情者出现?他们是有意留下的,还是无意哪?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计谋。假如他们认为由于探测器发出的信息,暴露了在海底的秘密,想用计谋引知情者现身,从而消灭他们,以除后患。有这个必要吗?及时切断了情报泄露源,不就可以万事大吉?没必要费劲去清除所有知情者,这种行为有时难度是很大的。打个比方,你发现这条信息已传到中央情报局,或是克格勃,怎么可能将情报局所有知情人都一网打尽,打得完吗?”赵欣找到了他的观点的“软肋”,开始攻击。

“你美国大片看多了吧?你还搞出什么中央情报局,克格勃了?这怎么会涉及到那里?他们最多也会怀疑是商业对手干的,它只是属于商业间谍。”海生不屑一顾。

“好,就算是商业间谍,能成为如此背景公司的竞争对手,也不会是等闲之辈,必定规模相当。假如真是用引蛇出洞的计谋,想一网打尽知情者,其实也不过是竞争对手公司的‘马仔’而以,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再说他们用探测器发完‘诱饵’后,并没关掉探测器的开关,还将它留在海底,这又该怎么解释?你不会是认为,知情者会前仆后继,甘心自投罗网吧。”赵欣也注意到了这点,故再出重拳。

“那可能是他们忘记关了嘛。”

“忘记关了?三个人在它面前站了那么久,难道说都忘记这重要的环节啦?你不会是忘记这个画面……”赵欣拿着遥控器,准备再现那个画面。

“你别只知道问我呀,你说,你是怎么理解的?”面对他的步步紧逼,海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急需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海生的反问,打乱了赵欣的阵角。其实,对于这条信息,他开始感觉无从下手,也深知它并不简单。接着就专注地听肖扬的观点和讲解了,随后又全身心地投入论战,直到目前,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好在他反应较快,顺水推舟:“我们还是先听听陈霞的想法,女士优先嘛!”

“行,听听陈霞的想法。”海生并不知到赵欣已陷入困境,不然的话,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现在也只能为了缓解自身压力,应和着赵欣的建议。

“让我说?好,那我就说了。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期赴约。”她轻描淡写地说。

地球大劫难(65)

陈霞的话象颗重磅炸弹,在这不大的房间里炸开了,它的冲击波让在座各位倍感震憾。

“按期赴约?你不是开玩笑吧?你以为是再去一趟哈尔滨哪?把这当什么啦,是一局游戏?”赵欣怎么也搞不清,她会有这种想法。

“怎样,怕了吧?”看到赵欣的惊讶的样子,海生终于找到回击的武器,他急于开始全面反攻。

“我怕?要怕也是你,你不是说什么引蛇出洞之计,还会被一网打尽嘛!” 赵欣针锋相对。

“对,是我说的,但我还是敢去。这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怎么,敢不敢一起去?” 两人又在过招,象是两只好斗的公鸡。

“行了,你们就不要再添乱了,我们还是选听听陈霞谈谈。” 肖扬试图拉开这俩个喜欢搅局的家伙。陈霞的想法同样也让他感到意外,是否源于对那个简短的“留言条”产生的好奇?

“她的想法不是已说了嘛,按期赴约,就是这么简单。”海生还意犹未尽,还不愿意退出“战斗”,还充当起代言人了。

陈霞将茶杯放下,扬扬眉,轻轻地吐了口气,“这可以让你们把我逼出来的想法。”

“逼出来的,谁逼你了?”

她向后靠进沙发,伸展一下双腿,说:“我觉得肖扬分析的很有道理,在短短的文字中,他竟能读出这么多的内容,的确厉害。海生的想法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必竟现实是残酷的,任何事情皆有可能,理性地分析是无法取代现实的结局。当然,赵欣的反驳也十分有力,虽然我们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影像资料明显支持他的论点。总之,你们的观点,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我的想像空间,更别说是拓展它了,所以,我决定按期赴约。除是满足好奇心之外,同时也对理论分析与现实的距离感兴趣,等我回来后,再来裁定你们的推测。”

“绝!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你这一个按期赴约,就等于拿到了一切问题的正确的答案,厉害。好,在下不才,但我愿一起前往,共同见证它们的差别。”海生又象孩提时,自愿充当起护花使者了。

“你考虑过此行的风险吗?这代价是不是太高了吧?”赵欣关切地问道,同时,他也想借用风险让她改变想法。对于那条信息,在他看来,也只不过是一道智力测试而以,没有必要如此认真。如你要真的投入其中,那经历的过程就不会象分析的那么浪漫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