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世家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随即,聂振邦铺开了材料纸,拿起钢笔,唰唰写下了题目《论苏联的改革弊端》,这个时候,苏联和国内几乎是同时间开始了经济改革。和国内谨慎的改革不同,苏联的改革步子很大,几乎是全盘西化,这也导致了苏联的改革不稳。根据上一世的记忆,聂振邦从苏联和国内改革的政策进行对比。列举了一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关于改革就是自由化的这种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内改革开放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目前,国内就是有这种激进的改革想法。元首是很重视这个的。最后,聂振邦大胆推测。苏联将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四分五裂。可以说,这一篇文章,一旦面世。将会产生巨大的轰动。

聂家的院子,是一栋五进的四合院,中厅是老爷子的居所。不过,老爷子一般都不在,而是住紫禁城里面。聂国威家和聂国栋家同在后进,事实上,聂振邦此刻住的卧室,和聂家民的卧室就隔一堵墙。

聂振邦在墙上有节奏的敲击了几下,很快,就听到了对面的回声。聂家民在这种事情上还是很有经验的。聂振邦刚一出来,果然就看到聂家民也鬼鬼祟祟的溜了出来,看到聂振邦,聂家民就开口道:“老三,什么事情。我怎么感觉咱们跟做地下工作似的。”

聂振邦的脸色,此刻十分的严肃,看着聂家民道:“家民,大哥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吧。平日里,大哥是不是有种习惯,喜欢把工作拿回家做?”

聂家民诧异的点了点头,大哥和老三的接触很少,可是,老三怎么知道大哥的习惯。不等聂家民说话,聂振邦就将写好的东西递给了聂家民道:“二哥,这份资料,你想办法不让大哥发现,夹在他的文件之中,记住,一定要夹进去。这关系到我们老聂家的前途。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害聂家的。”

聂家民有些迟疑:“老三,该不会是什么犯法的事情吧。会不会把大哥和聂家都给拖累了。”

聂家民别看大大咧咧,可是,豪门子弟出来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傻子,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谁都很谨慎。

聂振邦此刻的眼神无比的清澈真诚:“二哥,你看着我。我会害人,那是不假。可是,你记住,我也是聂家人,流的血和你一样。害谁,也不会害聂家。我以生命保证。你去吧,我在这等你消息。”

聂家民沉默了一下,随即也点了点头,走进去不到半个小时之后,聂家民再次走了出来,给聂振邦做了一个OK的手势。随即就闪了。这时候,聂振邦也松懈下来,犹如打了一场战斗一样。结局,从这里开始将慢慢改变,自己的努力,总算是得到结果了。

之所以选择大哥,因为聂国梁是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每天,聂国梁整理的文件,最后都会送到黄副总理的手中。黄副总理,那是谁,聂国梁的外公,可惜的是,也是改革派。这对聂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老爷子两个亲家。都是坚定的改革派,而老爷子却是保守派。搞得如今两家亲戚都没有了多少来往。老爷子依然如故,照样是我行我素。

等到黄副总理看到这篇署名为聂国栋的文章,肯定会上报给元首,以元首的睿智,不会不抓住这个机会。把聂国栋的这篇文章发到《警钟》上。到时候,聂家老爷子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聂振邦就是想用这样的手段,一步步,先让保守派对聂家产生嫌隙。最后,让保守派主动将聂家踹进改革派的怀抱。

第12章 聂家太子

“顾主任,这是呈送给首长的文件,您过目一下。”国务院办公厅,聂家梁一上班,就将自己昨天晚上整理好的资料递了上去。虽然聂家梁主要是负责协助黄副总理,而且,黄副总理还是他外公。可是,在做事的时候,聂家梁却都是依照职务来进行的。

聂家梁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写什么文章或者是讲稿。对于时政拿捏得十分的准确。再加上聂家梁的身份摆在这里。顾主任倒是没有摆什么上级的架子。笑着道:“家梁,这么客气干什么。你做事,我放心。”

……

很快,资料就放到了黄副总理的桌子上,看了几份文件之后,突然,这篇文章却是落入到了黄副总理的视线当中,一看到标题。黄副总理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家梁这孩子会写这样一篇文章?是不是有人刻意要这么做?黄副总理有些惊讶。仔细的看了一下笔记。黄副总理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聂振邦虽然是竭力的模仿聂家梁的笔记。可是,上一世,聂振邦和聂家梁之间的交往并不多。虽然知道这个笔记。也极力去模仿。可惜的是,模仿总归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这要是换了一个领导,说不定都会认为这是聂家梁写的。可是,黄副总理是什么人,抛开这层职务不谈,黄副总理还是聂家梁的外公。或者说,这笔字就是黄副总理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是什么人要害自己外孙呢?黄副总理也沉思起来,眼中也充满了怒火。不管是谁。只要让自己查到。一定决不轻饶。

耐着性子,看完了整篇文章之后。黄副总理的神色却是十分凝重。望着桌子上的这篇文章,黄副总理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用惊世骇俗?还是危言耸听。甚至,是别有用心,想到借此机会扰乱目前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又或者,真的是一种警醒?

想到这里,黄副总理站了起来:“小郭,准备车子。我要去一趟梅香园。”

梅香园,这里是元首居住的地方。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掌舵人。元首虽然没有在党内担任最高职务。可是,却是军委最高领导。

“健生啦。这么匆忙。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啊。”看到黄副总理火急火燎的赶过来,元首却是笑着说了起来。

“首长,今天我收到了一篇文章,是通过我那外孙聂家梁的文件递上来的。您请看看。”黄副总理此刻很聪明。并没有指明这是谁写的,却又点出了文章的来源。这样说的话。为自己也为聂家梁留下了一些回转的余地。

看完文章,元首的脸色也严肃起来,半晌之后,元首很是严肃道:“健生啊。这是高人所为啊。你那外孙。恐怕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啊。国内的政治,他都还要锻炼,更何况是国际政治环境。”

一句话,道破了真谛,到底是元首。这让黄副总理松了一口气,不管如何,至少聂家梁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这时候,元首却是微笑着道:“健生啊。我的意思是。这事情,你和我知道就行了。这篇文章,你交道《警钟》那边去,就说是我的意思。一定要原文刊发。嗯,名义嘛,就用聂家梁的好了。”

随着元首一锤定音。新一期的《警钟》,在头版醒目位置,标注了文章的标题。在卷首语还特意使用了元首专门为这篇文章作出的一个评论,第二页开始,全文刊发了整个文章。

一时之间,国内都沸腾起来。苏联,偌大的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社会主义阵营里,唯一可以和美国对着干的超级存在。竟然因为改革。而面临着解体的危险。笔者的大胆推测,立刻让全国的理论家和教授们都行动起来。

中立派和保守派这边,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各自授意下面的人在报纸上对这篇文章叫好,说什么不能改革,苏联就是华夏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