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世家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4部分(第1页)

看着熊定仓,聂振邦深深鞠躬道:“熊老。感谢你为国家,为民族,为陇西所做的一切。”

熊定仓自然是知道什么意思,随即扶住了聂振邦,有些感动道:“聂书记,言重了。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啊。我熊定仓是组织上培养起来的,是人民养活了我。做这点事情,微不足道。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熊定仓没有这么好的本事,只能和泥巴、沙漠打交道。倒是聂书记您,才真正值得钦佩。您上任陇西之后。陇西省的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聂书记和省委领导们的功劳啊。”

聂振邦此刻也摆了摆手,笑着道:“熊老,等下进去,要不要换上工作服和无菌服什么的?”

在聂振邦的印象里,进实验室,一般都是要走这么一个流程的。

此刻,熊定仓却是摇头道:“聂书记,完全不需要。我研究的是农业。本就是在外面风吹日晒的。如果还这么娇贵,那就没有实际的运用价值了。我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模拟沙漠的真实环境。包括微生物包括沙蝎、沙漠蜥蜴、蚂蚁等等这些。整个沙漠的生态结构链,我都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这最真实的环境里。检验治沙乔木的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速生能力。”

跟随着熊定仓走进了实验中心里面,扑面而来,就是寒冷。

熊定仓也在旁边开口解释道:“聂书记,是不是感觉有些奇怪。沙漠应该是热浪冲天才是。其实,并非如此。我国的沙漠。主要集中在西北自治区、草原省以及甘州省等几个省份。这些地方。夏季炎热,冬季的气温同样也是零下十几度。建设这个实验室之前,我们专程在冬季去了沙漠一趟。住了一个月,详细的掌握了冬季的气温变化。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气候数据。”

在实验室最核心的区域这边。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有一百多棵高度在三米到五米之间不等的针叶常绿乔木。

熊定仓看到这些植物,就如同是看自己的孩子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喜爱。向聂振邦介绍道:“聂书记,这就是治沙五号。这是根据寒带针叶林木专门改进和培育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适应干旱区域生长的植物。采用针叶乔木。这是因为沙漠地区干旱,蒸发量大。针叶林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蒸发量。根据研究发现,三到五米的高度,防沙治沙是最好的。超过这个高度,沙漠区域的沙暴风力强劲容易导致树木折断。低于这个高度。则没有太多的效果。还不如灌木植物。”

听着熊定仓的介绍,聂振邦也微微颌首,老一辈的科学家,就是不同,在做研究的态度上极其的严谨近乎苛刻。对树木的高度都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对于这些,聂振邦是不太熟悉的,术业有专攻,作为领导,只要能把握住大方面就行了。随即道:“熊老,治沙五号在抗旱能力、存活能力以及生长能力上怎么样?”

说到这个,熊定仓更是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从实验来看,很不错。完全模拟沙漠化的环境。土壤成分、酸碱度、盐碱程度都一模一样。采用滴灌的方式。一棵树一年的耗水量大约在三百升的样子。治沙五号的根系细长而发达。可以迅速的深入地下二三十米深的地方。对周围的沙子有强效的固定作用。聂书记,你看,这是去年种植下去的,种植的时候,植株一米五左右。如今,已经看不到表面的沙子了。对土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生长的速度,一年可以生长一米左右。两年就能达到三米的要求。一片沙漠,只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治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数据仅仅是实验室的数据。还没有能够在自然环境之中真正实验。”

听到熊定仓的话语。聂振邦也兴奋起来。如果,这些数据不掺杂任何水分的话。这一个成果,必将引起巨大的反响。轰动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不敢说。影响整个国内是完全可以的。毕竟。熊定仓研究的植物是以国内的土质为基础的。不一定能适应国外的环境。不过,这也不一定。熊定仓的研究,如今已经有了成熟的数据了。只要做相对的改良,适应起来很快速。

想到这里,聂振邦看着熊定仓道:“熊老,你准备怎么试验。”

这句话,无疑已经表明了聂振邦的态度。这个意思就是,省里面已经决定支持你了。看你的规模和要求是什么。

熊定仓沉吟了一下随即道:“太小的实验,不太划算。滴灌装置的建设,水源的选定等,还有植株的培育。这些都是最耗费功夫的。如果小了,意义不大。我的意思是在陇西和甘州交接处的克乌沙漠进行实验。整个沙漠属于固定沙漠。周围取水便捷。整个沙漠面积一共是一百三十平方公里。第一期我想先进行十平方公里的实验。”(未完待续。)

第1220章 做造福万代的事情

熊定仓说完之后,心中也有些忐忑。目光望向了聂振邦。十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熊定仓也是有所考虑的。从试验的价值来看,低于这个数,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等于是没有试验。高于这个数,耗费太大。难以承受。

十平方公里,刚刚好,可以形成一个一公里宽,十公里长的防沙林带,两三年之后,甚至,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就可以看到防沙的效果了。

熊定仓的治沙五号,这不是一般的防沙林。在密度的要求上每两个平方就需要有一棵植株。十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需要500万植株。这就是一个庞大的数额。再加上滴灌系统的建设,后期的人工维护。一些死株的清理和重新移栽。这么一个工程,想要启动,至少是两亿的花费。

聂振邦并没有马上就答应。今时不同往日,以现在的身份地位,不说金口玉言。那说出去的话也是要算数的。这不是私下场合。这是十分正式的调研期间。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都是要负责任的。

不能光看到治沙五号的好处,也需要看到这里面需要耗费的成本。沉吟了一下,聂振邦看着熊定仓道:“熊老,大概的费用预算是多少,您这边,有详细的规划没有?”

称呼上,聂振邦一直都是用的敬语,熊老、您这都充分体现了聂振邦在对待人才上面的态度。这是其一。

其二,聂振邦最担心的就是规划。做学者和当领导干部不同,学者们。尤其是真正的学者。大多都有种理想化的状态。他们只关注于自身的研究。至于其他,项目有多少价值,能承受多少。这些都是空的。他们不去关心,大多都忽略了这个方面。

事情是好事,治沙五号如能成功。对整个国家都是千秋万代的好事,可以想象,十年之后,当这些土地完全的被改善之后。全国的土地都将变成适宜居住的地方。这对日趋紧张的人口压力是一个缓解。但是,就怕熊老这边没有任何的估计,完全凭借满腔热血。率性而为,到时候,光是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那就没有多少推广的价值了。

这边,熊定仓微微颌首点头道:“聂书记,这个方面,我做过了详细的预算。治沙五号的培育,造价低廉。可以采用根系培育。也可以采用扦插培育。治沙五号的最大优势是,前期的生长十分迅速。在实验室内。两个月就可以进行移植。前三年保持高速生长的趋势。之后,生长速度回复正常水平。十年之后,达到六七米的高度。

每一个植株的培育价格,在十五块钱左右的成本。五百万植株,需要耗费七千五百万,再加上以往成功的经验,采用乔灌草套种。以一植株治沙五号的面积两个平方来计算,需要成本约二十五元左右。全部下来,需要一亿两千五百万的成本,再加上滴灌系统建设和后期维护。全部下来,需要耗费两点五亿左右。

熊定仓的介绍很详细,具体到了每一个植物上面,这种细致而认真的态度。让聂振邦也有些感慨。不愧是地球卫士啊,熊老不光在研究上出色,在规划上也如此的周到。这才是真正的学者本色。

这边,熊定仓却是继续道:“聂书记,之前,我的团队已经在筹备这个项目了。联合国环境署那边,每年会给我五百万左右的研究资金。再加上国家星火计划的资金扶持,省财政的专项研究经费以及学校的支持。我们已经培育了三百万植株。随时可以移栽。等到三百万的树苗栽种之后。后续的苗源完全能够供应上。所以,这里面,大约可以剔除三千万左右。”

聂振邦一直不说话,这让熊定仓有些忐忑起来,把全部都情况都介绍了一下,几亿的花费,即便是省委也要考虑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