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市井田园-桃花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这两年盖了猪圈、牛棚、雨棚,又抓了两头猪、六只兔子、十只鸡,加上之前的大黑花,算来算去都是很大一笔开销。

高氏攒的钱也基本花光,景枫已经不去伴读也没有钱拿,高氏又不想让他辍笔,还要买笔墨纸砚、时不时地去拜访先生,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现在柳无暇的孝期已满,高氏寻思他肯定去童试,只要他去哪怕并不管自家的景枫至少柳家不会再反感。,那么他们自己想想办法,给景枫请保人,筹钱让他去考试,怎么说中个秀才,就算不中也是童生,以后在县府乃至省府也能挂了名,以后再考也熟门熟路,保人也好找一些。

这就需要钱,可她又没了钱,有时候狠狠心去借镇上地主家的高利贷,等以后收成了卖掉粮食,也就还上了。如今景枫已经十六岁,也不能再拖,一拖就要三年。

可她觉得男人不会同意,毕竟一大家子人吃饭,如果借了高利贷……这事情她很自然地排除了出去,以后也断然不会再想。除了钱的事情她还考虑保人的问题。

陈先生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他几次表示愿意为景枫作保,孩子大姑父虽然是私塾先生,但也不过是个落第秀才,根本做不来保人,仝芳吧,她又不想总麻烦人家,每年给自己家那么多东西,况且童试这是男人的事情,仝芳说了也不算,她们萧家虽然是富户,可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人家,至今也没有出过什么秀才之类,不过是靠着祖产坐享其成罢了。如果仝芳帮忙找人,这就是让仝芳欠了人家人情,是整个萧家的人情,只怕不是很好办。

她犯愁的时候就喜欢对着唐妙说,以为唐妙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她不但懂,还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难处。

唐妙这个时候就会假装听不懂,咿咿呀呀地像婴儿一样编故事,然后滚进母亲怀里让她抱,逗她开心。

景枫这两年也去过柳家,夫人的头七、三七坟他都去祭拜了。虽然柳无暇是庶子,但死的是大夫人,他与亲子一样戴孝,景枫作为柳无暇的伴读,亦被柳家人看做是柳无暇的一部分,他能去,而其他几个少爷的伴读既不如他这般优秀,也没有这样懂礼,柳家对他还算满意。只不过也并未有其他的表露,而景枫也从没提过再通过柳家来童试科考或者伴读之类的话题,只当做朋友一样去拜祭。

只是如今大夫人去了,本来柳老爷想要扶正柳无暇的母亲,后来却不知道为何,又娶了济州府一赵姓大户的老姑娘做续弦。

新夫人进门,比从前那位大夫人强势的多,从前大夫人宅心仁厚,对柳无暇等庶子也是极为关照,如今却大不一样。

知道这层,景枫对柳家便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萧家一行

唐妙因为跟着老唐头久了,对农活津津乐道,都说她是个神通小把式,虽然才是个孩子可说起道理来比老唐家几个儿子还强很多。

老四因为自己没孩子,特稀罕大哥家的几个,尤其是唐妙。他把唐妙抱起来往肩头上一放,“桃花,来,你给大家安排一下农活。”

唐妙嘿嘿笑了笑,黑亮的眼珠子骨碌一圈,挥舞着粉嫩的小手大声道:“爷爷说了,现在其他的地都不能动,我们去耕北沟崖那片荒地吧!”

老三听见了逗她:“你也知道荒地,耕了有什么用?去年种的蜀黍和棒子几乎就没结实,都做牲口草了!小棒子都被你吃掉了!”

唐妙笑弯了眼睛,说起来到了古代也有古代的方便,到处是野菜粗粮,绿色天然没有任何污染,吃起来纤嫩可口,是她从没吃过的美味。

如今她深深地热爱着这样的生活。

去年荒地的玉米没结多少,小小的,刚入秋她就开始缠着要吃,高氏寻思一个孩子也吃不了多少,每天去砍几棵回来,棒子煮煮给孩子们吃,玉米秸就喂牛,结果一来二去,吃了接近小半亩地。

老四媳妇从正屋出来,摘下围裙,拢了拢头发,朝唐妙伸手:“桃花,过来四婶抱!”

唐妙又乖巧地伸手给她抱,然后瞅着当门口出来的爷爷,“爷爷,去耕地啦!”

老唐头看了看天,前几天刚下雨夹雪,地还冻着,那片地贫瘠地很,反正早晚要耕,现在去也行。因为有差不多十亩地,老唐头让老三牵两头牛去地里,又让老四套马车放上犁和耙子等农具。

唐妙一直觉得这个耙地的耙子不实用,虽然也是利用牲畜,但短短的效果不够。

只是现在自己小没有权力做主,如果太过于表现又怕大家会觉得奇怪,她也直犯愁。

到了地里老四把大黑花和马套上一起拉犁耕地,两个来回之后用大黄牛换掉马继续,如此继续两个来回再把先前的牛换下来。

景枫在前面牵牲口,老大和老唐头换着扶犁,这里土地贫瘠,大块的土坷垃翻出来,并不是那种肥沃地黑土,也没有那种特有腐殖土的气息。

唐妙和景椿几个在地头的沟里挖了一会儿野菜,然后跑上来看三叔耙地。他牵着大黑花拖着小耙子走,这样可以打碎大块的土坷垃,小块的四叔便用长柄的耙子在后面一下下敲碎。

因为下过雨,现在土质松软,并不难敲。

唐妙看了看,寻思:这耙子太短,如果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框子,钉一圈耙齿,然后中间两根横梁可以让人站在上面或者放重物上去,估计会比现在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