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市井田园-桃花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部分(第1页)

唐文清家没这样的意识,景枫中了举人,乡绅们见了客气有礼地招呼就好,有人称呼他大老爷之类的他都不自在,摆着手让人别来这一套,照旧就好。在家里村里,他还是唐家老大,别人该叫大叔大哥的还是那么称呼,他也没觉得自己高了一头。庄稼也还是那么个种法,只不过想起来儿子有了出息,浑身都有劲儿,心里像是三伏天吃冰那么舒坦。

因为这些对王氏有些小动作,他反而更加包容,觉得自己家好起来,也是兄弟们的功劳,他经常跟高氏商量,不管家里有钱没钱,景枫已经做了官,平日里该请亲戚邻居们吃吃饭喝喝的,也别吝啬。高氏说也是。

虽然他们心理上没什么特别的优越感,可村里人有意无意地开始跟他们攀比,他家的几个儿女都算出息,如今虽然不是什么地主富户,家里吃穿不愁了,儿子又做了官,女儿还嫁去薛家,跟薛知府也攀上亲戚,小女儿看样子也要嫁给萧家的,到时候估计就能一家子跟着沾光。

如今有人介绍唐家堡会说考中了举人的唐家堡,也有人出门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会说自己和唐举人是一村的,买卖东西都能沾点便宜,这些唐家自己出门少倒是不知道。

过两日是九月九重阳节,唐家堡是没有山登高的,大家也不过是借着过节时候吃吃喝喝,串串门找一起聊天休息一下,孩子们能吃集市上买来的菊花糕、大蜜枣等甜果子。春天缠着大人买风筝没得逞的孩子这也是个机会,买了风筝,或者小泥人吱嘎老虎,聚堆玩得不亦乐乎。

文沁带着孩子来串过门,给家里送了点心等吃食,还悄悄给李氏一百文钱。文沁家如今日子过得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却也吃喝不愁,又不用下地劳动,依然细皮嫩肉的。

他们家铺子如今生意好,四年前也开始卖包子馒头面条之类的吃食,文沁一直按照市价把大嫂家多余的麦子和那些绿豆之类的都买去。

这两年被唐妙侍弄的麦子格外白一点,而且出面上也好一些,活了面韧劲足,做的饺子馒头格外有嚼头,吃着份外香甜。用高氏家麦子做吃食卖得格外好,半年前有位曹姓客人打探好了,只要是这样的吃食他一次性高价全买去,还说如果再有依旧全要。

文沁公公懂这些,跟儿媳妇说回头要多给大嫂家一些钱,不能白赚人家便宜,文沁回来说,高氏却不肯多要钱。

成长烦恼

作者有话要说:

高氏记挂小女儿一个人在家,又加上唐妙素来容易生病身体稍微弱一点,便早早地打发了杏儿来家做饭,顺便照顾妹妹。杏儿一回家,看到萧朗的马在门口吃草,摘下斗笠嘟囔了两句,便抱了草进屋。

唐妙听到二姐的声音忙起身叫她,杏儿进了屋跟萧朗不冷不热地打了声招呼,然后问唐妙想吃什么。唐妙自己无所谓,只要是农家菜,自己家种的她没有不爱吃的。想萧朗爱吃韭菜炒蛋还有虾仁菠菜等,便随便说了几个他爱吃的。虾仁是仝芳送的,景枫不能回家,也托人往家捎钱和东西,还州府下面的水城县养水产。虾仁、海米、乌贼等水产物家里就有了。每次有个一两斤,就够亲戚们分一点,剩下自己家留着做汤炒菜伺候客人,也是顶好的。

杏儿看了她一眼,“你身子不舒服,还能吃韭菜?我给你煎两个鸡蛋吧!”唐妙知道杏儿有点不高兴萧朗这么大了总忘他们家跑,吐了吐舌头,脆声道:“二姐做的我都爱吃!”

杏儿做好了饭,荆秋娥送了一小盆芫荽鸡汤,里面还有半只鸡,是四叔去给老丈人家帮工,老丈人连吃带送的。荆秋娥让杏儿拿小盆倒下,杏儿让道:“娘娘,你留着给蔷薇和景林吃吧。”

荆秋娥如今有了个五岁的女儿,去年又刚生了个儿子,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只是她自己眼睛有点不大好,夜里不太看得清东西。说是生蔷薇时候做针线落下的眼病,李氏却说荆秋娥应该是在娘家得的这个毛病,只不过以前不怎么厉害,大家不知道罢了,后来嫁过来,这么多年了自然就厉害起来。

为这事李氏还跟高氏抱怨过,高氏说其实也没什么,不算大病,看不清就点灯好了。再说老四不介意,也有了孩子这么些年,李氏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李氏跟高氏私下嘀咕当时王媒婆还说跟荆家帮忙找出给文沁戳媒的人呢,结果后来没了消息。她话里话外也问过几次,他们遮掩得倒是也好,不曾露一点口风,李氏便断定荆家知道,却因为自己女儿有点不好,所以装作不知,怕人家出来说。又觉得那戳媒的真是坏,自己家女儿要嫁好人家他们就给戳,娶个有毛病的媳妇,便住了口。想来是想看他们唐家笑话。

高氏劝李氏,让她别声张,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荆秋娥这些年该怎么干活就怎么干,也没耽误过,就是夜里稍微多费点油了。李氏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也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实际不会对媳妇怎么样,甚至让高氏帮她瞒着,别让人知道。免得让外面的人嚼什么舌头,看热闹。高氏自然懂。

荆秋娥自己去饭橱那里拿了小盆倒下,笑着说家里还有,进去跟萧朗和唐妙打招呼,见萧朗正手里拿着书抿着唇,瞪了一双水色的大眼出神一样看着唐妙,不知道在想什么。她笑了笑,跟他们说了两句,问了萧家老太太等人好,便回家准备饭去。

杏儿把饭用小炕桌端了放在炕上,让唐妙和萧朗吃,自己则收拾去地里给爹娘和二哥送。唐妙看自己这里菜不少,忙道:“二姐,我们吃不了这么多,你要是不在家里吃多倒一点去。鸡汤用瓦罐装着,拿去给爹娘喝吧!”

杏儿利索地装了饭菜,又倒了一罐子水,用绳子系住放在篮子里,走得时候用扁担挑着。除了开始说了句话,她没搭理过萧朗。

萧朗追出去,拽着杏儿的扁担道:“我帮你送,你在家里吃吧。”

杏儿沉着脸,“不用,你去吃饭吧,凉了不好吃。”

萧朗看着她,直截了当地问道:“杏儿,你要是对我有意见,便直接说了。我不是听不得批评的人。你别当着唐妙那样,她很难办。”

杏儿冷笑着看他,“好,你想让我妹妹好办,你以后就别这么勤快往我家跑。让人家看是怎么回事?知道不知道的还都以为我妹妹许给你们家了。你都十五了,是个大男人。我妹妹也十三岁的人,过两年就该有人上门提亲准备出嫁的,你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人家知道了,谁还敢要她?”

萧朗怔住,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神有些发空,良久听杏儿冷哼,他才缓缓道:“要是我来就让人不敢来提亲,那我应该见天儿来!”

杏儿气结,不再理睬他,挑着担子就走了。

萧朗站在那里发怔,半晌听到身后有人走近才回过神来,见是景森便打了个招呼往家走。景森道:“萧朗,骑马来的呀!”

萧朗应了一声,从小对景森没好感,连敷衍也不想,举步就走。

景森又叫他,“教教我呗?到时候我也买一匹!”

萧朗淡淡道:“这马性子烈得很,你别碰它。想学的话改天吧,我换马来!”

景森嘟囔了两句,跟着他往唐妙家去,萧朗皱了皱眉,“你不要忙吗?唐妙有些不舒服睡觉呢。”

景森笑了笑,顿住脚步,回头撇着嘴,哼了一声回家了。

自从分了家,老三家也攒了些钱,日子过得舒坦。只是觉得孩子太少,王氏四年前生过一个女儿,结果没出满月咳得厉害夭折了。后来一直没再怀上,她越发觉得住在这里不舒服,是风水的问题,好处都被老大家的占了去压着自己家,所以才这么背的。

她便去买了巷子东头唐文东家靠大街的一座小院,没有东西厢和南屋,但是正房有四间,家里有一口井,很旺,极是便宜。

前几年雨多,只是这两年唐家堡干起来,村里很多水井都泉不出水来。唐文清家打了两口井,一口干了填上,另一口也没什么水,只用来掉放点果、肉、鱼的东西。老唐头家的井也干了,这两年两家都从老三家挑水吃。

这也让王氏心里有一种优越感,两家可都是喝她家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