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市井田园-桃花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部分(第1页)

7、测完培养料的温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开始接种。

(六)播种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

2、播种量为每m2 1—1。5瓶菌种。

3、播种用的工具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干净纱布擦干。

4、先取菌种总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后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动几下,使麦粒落入料面下2—3cm处,然后把剩余的一半种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轻轻的在料表面轻拍一下。

6、用草纸或报纸盖在料的表面。

(七)发菌管理

1、勤观察棚内温度和料内温度,料内温度最高不超过29℃,最适为22—27℃。

2、三天内棚内温度不高就不用通气,三天后报纸取掉。

3、三天后菌种正常萌发即可微通风,七天后可加大通风量,促进菌丝往料中生长,直至菌丝到四分之三处准备覆土。

(八)覆土

1、准备:河泥土和粘土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约20cm,然后把土打碎放在阳光下晒几天过筛。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过磷酸钙充分混合均匀,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调湿,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盖上,在覆土前12小时揭开。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喷轻喷调节成湿润的状态。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匀,采用轻喷、细喷法,喷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净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轻撒在料面上,厚度为2。5—3cm。

6、覆土后前5—7天关闭通风口,促使菌丝向土层生长,菌丝爬土后,加大通风量,覆土表层再撒一层不加营养的细土,厚度为看不到菌丝为宜。

(九)关于最佳播期

双孢菇的最佳播期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过9月25日。播期过晚,温度下降影响秋菇的产量,每晚播7天,影响一荐菇的采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须完成稻草的预湿工作,争取在10月10日左右开始出菇。

(十)对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体要牢固,排水通畅,棚内过道不积水。

2、棚内覆盖物要厚一点,棚内最高温度22℃最低5℃。

3、菇房北墙上、下留有两排通风口;南墙有通风口,东西墙与走道相对留有通风道;标准棚8m宽,30m长,东西走向;棚建在地势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间3个过道宽66cm,两侧靠墙菌床宽1m,中间两床宽1。2m;过道挖出的土作前后墙,前墙高30cm,后墙高1。2m。

(十一)采收

播种后,35天左右开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较大,要及时安排采摘。采摘的标准是伞径3—3。5cm以内,柄长在0。5cm 。间隔7—10天,第二潮菇现蕾。

种植食用菌主要有四个步骤:

一、菌种培养。将保存或购买来的菌种进行需制作、接种、培养。要在适宜培养基,一般的家庭是没有条件完成的。(野生蘑菇在菌种培养前要在野外进行菌种采集。)

二、栽培料的发酵制作。将麦秆、棉籽壳、木屑、米糠、肥料等适宜栽培蘑菇的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两次发酵堆制,杀死其中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三、播种管理。用各类空闲房、专用蘑菇房、大棚等。将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放入菇床,然后播菌种,并使菌种和栽培料充分混合,也可以制成相应的菌块。

四、栽培。栽培过程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食用菌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85—90%,培养料酸碱度PH值5。8—8。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