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华锦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承德帝见他谦虚,心中欢喜又深一分,笑容满面的:“年轻人谦虚是好,不过有时候也不可妄自菲薄。年轻人嘛,该张扬的时候就要张扬,你又不是没本事,有本事的人,藏着掖着做什么,朕就喜欢少年人把自己的本事展现出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大夏朝才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舒鸿煊:。。。。。。陛下这是在鼓励他张扬?怎么感觉比他老师还像长辈的样子?这真的是一国之君?怎么这么平易近人?

不要说经过周景明科普的舒鸿煊,连包括秦初在内的官二代也有些懵,所有学子都愣住了,回过神后,看向舒鸿煊的背影就满眼艳羡。

居然能得到陛下如此垂青,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这样的好事怎么没有我的一份?

舒鸿煊满脑子的问号,胜在他反应敏捷,立刻就回道:“是,遵陛下旨意。”

“你们所有人的卷子,六位阁臣已经全部批阅了一遍,好的卷子,也已经呈上给朕看了。”承德帝不紧不慢的说道。

在场所有学子,心中一紧,心跳如擂鼓,不少人手心里已经开始冒出了汗,不少心思反应灵活的人,再次偷偷把目光放在舒鸿煊的背影上。

舒鸿煊是他们所有人里,独独得到承德帝如此垂青的人,难道说。。。。。。

“周崇澜先生又为我大夏朝培养出一个英才,今科的状元,无可争议,也是我朝最年轻的状元,舒鸿煊。”承德帝慢吞吞的说道。

这种由他亲自宣布一甲的事,已经好些年没有出现过了。

舒鸿煊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地攥起,他知道自己殿试的策问答得很危险,如果被采纳,头名除他再无第二人,如果不被看好。。。

老师多年来的招牌会被他砸的粉身碎骨。

从承德帝抽走他的卷子起,他就觉得事儿大约差不离,如今听到承德帝亲自宣布,就有一种大石终于落地的踏实感。

他正想再次行礼叩拜谢恩,就听到承德帝轻飘飘的放下一个炸弹。

“授舒鸿煊中书舍人一职,七日后正式上朝面圣。”

除了早已知道内情的蔡三得,殿中所有人齐齐怔愣,连褚相都愣住了。

就算是状元,也只是授翰林院修撰,这跟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完全是两回事。

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中书舍人是正五品,乍一看起来,就是官级多一品的事,其实不然,中书舍人是个很要紧的职位!

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就只单单看这个官职的职务,就知道要紧在哪里。

起草诏令,协作处理皇帝身边的事宜,参与机密,有些内幕消息,甚至中书舍人知道得比内阁还要快,这个位置,非皇帝心腹不能做,承德帝就这么简单的让一个少年担任此官职。。。。。。

最要紧的是,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已经空缺很久了,就是说,如果舒鸿煊一旦真的当上了中书舍人,那么承德帝内朝的心腹是蔡三得这个太监总管,前朝的心腹,又要多一个舒鸿煊。

陛下这种喜欢一个人就要捧上天的性子,这么多年还是一成不变。

六位阁臣暗地里又想骂娘了。

起先是周景明头一个站出来说舒鸿煊有状元之才的,现在承德帝又乱放大招,他只好当仁不让的继续头一个出来阻止。

“陛下,这不合规矩。。。。。。”周景明尝试跟承德帝讲道理,然而承德帝连他话都没有说完就打断了。

“哦,朕也觉得不合规矩。”

承德帝眼看周景明出来阻止的时候,舒鸿煊仍然自信从容,没有因为可能骤然失去此等要紧官职而患得患失,心中更添一分满意,对臣下的建议很看重,于是从善而流的改正:

“那就改授中书侍郎一职吧。”

中书侍郎乃正三品,协作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只要不出大过,待中书令退下来之后,中书侍郎就是接任中书令的不二人选。

中书侍郎是中书令的副手,多少人爬一辈子都爬不到这个职位。。。。。。

陛下又开始调皮了。

周景明败退,他怕自己再开口说不合规矩,下一刻承德帝就能授小师弟做中书令。

周景明心中简直欲哭无泪,这都叫什么事,做师兄的要亲自出面阻止陛下授予小师弟的官职,天知道他心里欢喜极了好吗?

规矩?屁的不合规矩!老子觉得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合规矩极了!

要不是迫于无奈,他才懒得出来阻止这事儿,如今听承德帝的口气,很好,小师弟的中书舍人没跑了!

周景明心中畅快大笑。

褚相只好出来救场,“陛下,老臣认为您的抉择非常英明神武,毕竟舒鸿煊乃我朝以来最年轻的三元及第,不说前无古人,约莫后无来者还是能说得上的。这等英才,中书舍人一职也是委屈了他,不过他年纪尚轻,老臣认为让他先跟在您身边熟悉一下朝政,以后才会更好的为您、为百姓做出一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