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吹水一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消息传播(第1页)

晚饭在快乐祥和中开始了,人到的比较齐,在外面玩耍的‘棒槌’赵侠也归家了。

四菜一汤,后面大妈又加了一个鸡蛋白菜汤,这个标准已经是顶级了,家里能拿出来的都上桌了。粮食酒也已经摆上,两个中年男人正愉快的对吹,对于招待孩子们的饮料,那是想多了,目前的礼节还没有攘括少年到青年这个群体,还是不富裕的缘故。

正当气氛热烈时,突然聊到赵东刚才的表现,顿时又引起王心芳与赵侠的惊呼,看向主人公的眼神很热烈。

王心芳饭也吃的心神不宁,毕竟赵东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在学习和生活上,与自己的孩子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他们年纪也有差距,但两个孩子都读上了中专,马上就能端上铁饭碗,也是自己骄傲的源泉。

侄儿突然由学渣变成了神童,心里还是没有转过弯来,内心竟有点失落。

“你们先吃,我去看看东子语文试卷做的怎么样!”王心芳与大家打了个招呼,转身向房间走去。

“嫂子,先吃饭吧!这个事情又不急,你刚忙活了半天。”赵清随后劝道。

“你们吃,不用管我,我也有点好奇,他语文成绩怎么样。”

“不要管她,让她自己去看,喝我们自己的。我刚瞄了一眼语文试卷,钢笔字确实是好,难怪赵武说已经入门了,是真不错。”赵之华举着酒杯咪了一口道。

“清儿,你要更努力了,这苗子得来不易,这家伙不考个重点大学,都对不起开窍后的天赋。你两儿子,全靠地里刨点伙食,还是要多动动脑筋,吃点苦,增加点收入。”

“大哥,这你放心,只要他们两兄弟愿意读书,砸锅卖铁都要供的,这是老赵家的传统。”赵清胸脯拍的蹦蹦响,端起酒杯又碰了一下,说道。“就算学习不行,最起码也要读个中专或高中,走后门,也要读书的。”

“走后门,我这个做大伯的是帮不了什么忙,没那本事。”赵之华一本正经的说道。“目前来说,只有‘洋沙’的赵恒有这样的能耐,对了,他现在是什么职务了?”

“他现在在洋沙县教委任职,好像挂了个小组长什么的,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上次去拜年,喝酒的时候提过一嘴。”赵清笑眯眯的回复道,感觉自己与有荣焉。

其实两家祖上,都是一个爹,只是隔得比较远,依据农村的说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

赵清、赵武、赵之华、赵恒都是这种关系,只是血脉远近的区别。

有不有例外,当然有。

赵清就算的上意外之一,和他们在血缘上都不是最亲的,但是生活中,走动的最亲近,都是照着亲戚的礼遇在走动着。

其余人之间除了亲兄弟外,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就算见到了也是闲聊两句,没有其它交集。

赵东在小的时候也发出过这样的疑惑,问母亲道:“妈,我怎么这么多大伯?”

“问那么多干什么,你爸那边的亲戚,与你爸年纪相仿,大的不知道叫什么先叫大伯,比你爸小的就叫小爸或者叔。”母亲敷衍道。

后面因为这个解释,闹出了不少笑话,把年纪比我爸大,辈分小和我同辈的人也叫大伯,被别人搂着说我们是兄弟,叫哥。

推开他就跑,边跑边叫,“你想的到美,年纪那么大,还想要我叫你哥,买副镜子照照自己吧!”

迫于无奈,大人们详细的讲解了一下我家亲戚的大致关系,让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对亲戚这个词汇有了大概的概念,不是所有大伯都是爸爸的亲兄弟,还有堂了好远的堂兄弟,唯一的亲兄弟赵知和我们一起生活。

并且,不是所有有血缘关系的都是亲戚,这个也要随缘。

最后,自己总结的是,不走动就算熟人,互相走动的叫亲戚。

互相走动频繁的,血缘关系远的,也变亲了;不怎么走动的,血缘关系近的,也变熟人了。有点拗口,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靠自己去悟!

有时候自己也很是不解,为什么我的父亲这么受欢迎?难道是因为我,想想也不对劲。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上可以结交城市工薪、政府职员、商贾,下可和从来没有离开过城镇的农村老哥打成一片。

只能以当过兵的来解释了,见过外面的世界,上可聊国家大事,经济发展;本职工作是农民,下可聊农业发展,种田秘籍。又在村里挂个小队队长,好家伙,齐活了,国家政策最后一里地的执行者。

就问你,遇见什么样身份的不能侃一侃,万能型选手。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家亲戚贼多,母亲每到年节初一至十五忙个不停,最后迫于无奈,主动离弃了一些。

对于离弃的方法,赵东很是好奇,开始想着是不是要到对方家讲一声,某某,我们以后不来往了,不是亲戚了,这得多尴尬啊!

现实给他好好上了一课,简单的很,拜年时不去他家拜年,别人秒懂,根本不需要言语,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现实生活中,照样打招呼热聊,但是默认不是亲戚了,过年过节不相互走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