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元首的愤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部分(第1页)

,因为战况不利,才被换下来,有张治中将军带路,隆美尔他们想去哪里都应该没有问题。

隆美尔今天要去的国防线,全名叫京沪杭国防线,该国防工事是1933年由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主要内容是:以步兵营阵地为单位(特别重要的地段以团阵地为单位,次要地段以连阵地为单位)。阵地内设置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建有射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障碍等设备,以轻机枪、重机枪、战防炮工事为主体,组成环形防御体系。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工事。

可是民国的那些贪官,把国家大量投入的资金都放入了私人的腰包,修建出来的国防线就是豆腐渣工程,不然前两个地区的阵地也不会那么快丢掉,现在就只剩下南京地区阵地了。

该国防工事共分三部分:

一、京沪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在吴江县至福山镇,第二阵地带位于无锡至江阴锡澄线。两阵地间的龟山至梅村一线设置中间阵地。后方阵地带在石庄到常州一线。

二、沪杭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乍浦至嘉善(乍嘉线),第二阵地位于苏州至嘉兴(苏嘉线)为。两阵地之间的沿海地段还构筑了侧翼阵地

三、南京地区阵地:主要阵地带配置在龙潭、栖霞山、青龙山、苍波门、大胜关、上新河、下关、燕子矶一线,形成闭合性的环形阵地。

隆美尔他们今天要视察的是南京地区的外围阵地,这处阵地是临时修建的野战阵地,是因为蒋介石在得知德国将送十万吨军火到南京后,让部队和民工紧急修建的,距离南京城大约八十公里,距离南京地区国防线大约四十公里。这些野战工事修建的比较仓促,所以国军在进入阵地后,都是一边坚守一边继续修建,但是日军的炮火太猛烈,花几天修建起来的野战工事往往半天就被摧毁了,坚守在野战工事里面的国军士兵伤亡也颇大。

此时的日军也刚刚攻占沪杭国防线。还没有打到对南京地区国防线。日军只在南京外围阵地外面发动了攻击,但是因为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日军的伤亡也不少,所以日军还没有能突破南京外围阵地。日军的弹药补给都是从日本本土运送来的,弹药不足也让日本进攻也有点乏力。而国民为了等待德军的十万吨军火,坚守在南京与苏杭之间,距离南京大约八十公里处,蒋介石动用十几万民工在这一代挖了很多的战壕,国军与日军在这里进行着拉锯战。

因为日本占据武器和空中的优势,国军防守布置在这一带的军队可是五十多万,才进行了十多天的拉锯战,国军就损失了差不多十万人,加上逃兵,现在还在坚守的国军不会超过四十万。这条临时防线东起镇江市,然后以一个扇形的防御阵地一直延伸到马鞍山市,整个防御阵地约一百五十公里,每公里的防御兵力才两万五千人,每一米的兵力是二点五个人,这还是单线防御,如果设置成几道战壕,防御兵力还会进一步降低。

隆美尔一行人最先去的是正面防御阵地句容市这一段,当隆美尔一行人还没有到达前线的时候,就听到了浓浓的炮声,从大炮的密集程度来看,前线的战斗打得很激烈,隆美尔就是想到前线来实地看看小日本到底是怎么打仗,有哪些特点,到时候也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战略战术。

很快李默他们就遇到了国军的关卡,有张治中在,一切畅通无阻,关卡的哨兵立即电话通知了他们的军长俞济时,李默他们来的部队刚好是国军的精锐部队74军的防御阵地。

小车越往前走公路上的坑坑洼洼越多,车里面的人就如坐摇篮,但没有人去抱怨,这是去前线勘察,可不是去度假。李默他们三人在距离阵地十公里的地方遇见骑马而来的俞济时,这人可是一位悍将,很是能打仗,也不知道现在的俞济时打得如何。

“张长官,你怎么来了?”

“俞济时,我怎么就不能来了,来来,我给你介绍三个德国朋友,这位是飞鹰军团的军团长隆美尔将军……”

大家相互认识后,张治中将军就请俞济时同乘一辆车去前线,一辆轿车刚好可以坐下四人,上车后张治中就开始询问战况了:

“佐民,我在指挥淞沪会战的时候,你们七十四军打得很好,打得很顽强,伤亡也大,自从我离职后,你们就到这里来坚守,说说你们现在的情况吧!”

“是,长官,我就简要说下我们七十四军的现状,我们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以后,全军就剩下五千多人去了,还是委员长亲自下令给我们补充了两万地方民团,我们在这里刚好把部队编好,还没有来得及训练,小日本就冲来了,咱们只好和小日本在这里血拼,那些民工挖掘的无数战壕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咱们在这里已经和小日本拉锯了十几天,每一到战壕,每一个哨位都了反复攻占无数次。

……

【求啊,还差几票就三江状元了,兄弟们请帮落叶投三江票,万分感激啊!!!

《元首的愤怒》http:sjg。qidian。】

第八十一章 前线勘察(中)

阵地咱们是守住了,可小日本依仗炮火,坦克和飞机的优势,对咱们的阵地狂轰滥炸,甚至还动用了毒气弹,有的团已经打得只剩下不足百人了,而整个七十四军已经只有不足五千人了,也不知道小日本对我俞济时是不是杀父之仇,就是对着我的阵地猛攻,真是邪门了。”

“因为你是中央军的精锐,歼灭你们,那些地方部队将不战自溃。”

李默发话了,俞济时一听,还真觉得是那么一回事,越是能打的中央军,小日本越是猛攻不放手,恨不得一口气把中央军全部消灭干净。

“张长官,咱们七十四军是真的快拼光了,你看是不是给咱们在送点补充兵员来,哪怕是壮丁也可以啊!”

俞济时对着张治中哀求着,说这话的时候,俞济时的眼泪就在眼眶里面打转,可张治中也是没有办法啊!国军在淞沪战场投入一百万精锐兵力,结果损失四十多万,加上伤兵和逃兵,再加上小日本一路追杀和飞机狂轰滥炸,撤退到南京外围的就只剩余三十多万人,了,蒋结石东拼西凑了大约十万人,在抓了一些壮丁十多万人,全部送了上来,结果十几天的拉锯战,就将近二十万人给打没有了。阵亡是只有十万人,可受伤不能战斗的,也有七八万人,本来就士气低落,又加上是抓的壮丁,如此伤亡惨重,不出现逃兵那才怪了。十几天的拉锯战,就有两三万士兵当了逃兵,被抓住处决的逃兵就有一两千人了。

隆美尔是一个比较严谨而沉默的人,话不多,此时的隆美尔为了解战局还是开口说话了,隆美尔当然说的是德语,李默负责翻译:

“请问将军,你说说日本的战术特点?”

等李默翻译完毕,俞济时想了想就说道:

“小日本那战术,其实低级得很,大炮轰了步兵冲,步兵冲了大炮轰,就这战术,要不是小日本仗着武器先进,老子早灭了他们。”

小日本的战术的确简单,小日本的单兵单兵素质还是不错的,中国军队的火力不强,才让小日本可以扬威耀武,但是在崇尚火力第一的美军面前,小日本的集团冲锋只能是向被割麦子一样地送命。

“那他们的坦克和步兵是如何作战的呢?”

“小日本的坦克啊!就是和步兵一起啊!坦克支援他们的步兵作战呢,就是这小日本该死的坦克,让咱们无数的兄弟送命,咱们军师本来有三门反坦克炮,可在淞沪战场全部损失了,现在为了炸毁一辆小日本的坦克只能拿人命去填,往往要付出一百多个兄弟性命,才能搞掉一辆日本的坦克。”

俞济时说完,眼睛已经变得赤红了,可能是悲伤,也有可能是因为指挥战斗熬夜而引起的,不管如何俞济时应该是一个十分感性的军人。

俞济时一说完,李默就连忙翻译,隆美尔一听完就长长松了一口气,然后和李默相视一笑,意思你懂的,这小日本不是咱们的一盘菜。小日本的坦克战术还是停留支援步兵的战术上,这样使用坦克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德国的“闪电战”相抗衡,其结果只能是被碾压的命运。

隆美尔笑过之后,又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