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抗日之血祭山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部分(第1页)

年式弹药携行具实际上也是防止德国一战时的款式,一向比较节约的日本人发挥了其民族特有的猥琐性和创造力,在腰间左右各自一个皮质弹药盒之后,在腰后加上了一个备用弹药盒,并且规定在射击二百公尺以外的目标时,从腰后的弹药盒取弹,射击一百公尺以外的目标时从左侧弹药盒取弹,只有射击一百公尺以内的目标时,才会从右侧的弹药盒中取弹。

当年,日本人派给张作霖的军事教官小野,正是因为将这个“秘密”透露给了中**队,回国后被迫切腹自尽。

而高飞发现日本人竟然跟自己玩心机?因为正常每名日军士兵应该携带一百二十发的步枪弹,就算是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被击毙的日军士兵身上也应该有四、五十发的弹药才对,但是高飞发现,几乎全部的日军士兵的尸体上的弹药盒中所剩余的弹药不过几发?甚至更少?

很显然,日本人已经意识到了阻击他们的这支中**的人数不多,但是火力却异常的凶猛,这也就意味着中**的弹药消耗得极快,在大量消耗的同时没有补充,日本人的算盘拨得精得不能再精了。

所以,日军进攻的士兵往往只携带十五或者二十发子弹,在进攻途中往往都几乎消耗殆尽,所以高飞即便缴获了不少日军步兵,但是弹药却少得可怜,为了不让敌人重复得到武器,很多官兵都把缴获收集起来多余的日军步枪和机枪的枪机拆下埋入土中,将步枪砸毁!

高飞在指挥着幸存的官兵清点所剩无几的弹药,可以说所有的人都在清点着自己枪膛内可怜的枪弹,刺刀、战术刀、工兵铲、拳头乃至牙齿成为了官兵们捍卫自己荣誉的最后武器,作为战地指挥官的高飞也拥有难得的特权,就是一捆绑扎好的集束手榴弹,高飞将自己的醒狮勋刀夹在集束手榴弹捆中,然后用绑腿牢牢的绑在自己的身上,这是高飞捍卫一名中**人荣誉最后的手段了,高飞可以死,但是绝对不能投降,他更不能允许醒狮勋刀成为日本人的战利品。

斜下的夕阳让高飞似乎看到了一丝的希望,因为只要坚持入夜,日本人必然不敢夜间冒险发动进攻,那样的话高飞就可以安排部队或是突围,或者涉水武装泅渡,武装泅渡是第五纵队的训练科目之一,当时高飞的优秀标准几乎近乎于残酷,现在看来还是过于了仁慈,平日不流汗,战时要流血可谓是至理名言。

一阵微风吹过,高飞感到了十足的寒意,但是为了活命,就算在艰苦和危险也要拼上一拼,第五纵队如果在敌后搞侦查、破袭、暗杀等等一定是手到擒来,但是与日本人当面锣,对面鼓的拉开架势通名报姓比划一番的话,高飞的第五纵队之多只能说顽强到了极点,能够给日军造成最大程度的伤亡而已,但是对于第五纵队来说,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此时此刻,在大后方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军政部大餐厅之内,镁光灯不停的闪烁,名媛、富商、政要、将军们都在举杯预祝台儿庄之战首挫日军矶谷廉介之第十师团之锋芒,这类的庆典和晚宴在重庆这个战时陪都来说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

实际上参加晚宴的政要大员与交际花们中的很多人根本不关心前沿的任何消息,因为无论任何的消息都要经过战时□□的加工与修改才能面市,所以战略转进成了失败的代名词,而小胜变成了大胜!但是真正的战况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很多人自暴自弃,为了这个莫名年代的悲哀醉生梦死者比比皆是。

自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来,中**队实在太过渴望一次胜利了,胜利一次对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中**队来说实在太过宝贵了,面对日军的整体军事优势,中**队只能以牺牲在牺牲来换取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位身穿红色旗袍,脚上踩着一双意大利进口的高跟鞋的名媛在不停的抱怨重庆的天气和不堪的道路,以及香槟酒不够冰意,从其身旁路过的何应钦微微的轻叹了口气,很快,一封未通过侍从室,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转发给军政部的中央统计调查局第五纵队在敌后阻击日军一个经过加强特种兵的日军步兵联队,而且根据第五战区的猜测,很可能日军还有一个步兵联队正在前往沛县,主动自愿担负阻击任务的第五纵队高飞所部身陷敌军包围之中。

蒋介石看了看电报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对于,这样的青年军人应该加大培养力度,如果我们的每一名军人都如同高飞一般的英勇善战,何愁东瀛日寇不平?”

一百七十四章 屋漏又逢连雨天(1)

一百七十四章屋漏又逢连雨天

何应钦是在基层实干过的人,而且他也愿意去下到部队中间去看一看实际情况,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实际上的实际与理论数据之间的相差实在太过惊人。

蒋介石之前关注高飞不过是为了政宣的需要,所以才刻意的去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让前沿流血牺牲的官兵都清楚的知道,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心底还是惦记着他们的,但是蒋介石作为统帅抗战全局之人,他哪里能够有时间太多的顾及一个小小的少校,虽然这个小小的少校堪为中**人之典范,但是归根结底高飞不过只是一名少校而已。

高飞也是常人,他的运气也是有数的,没人能走一辈子霉运,更没有人能够走一辈子的幸运!显然对于蒋委员长来说高飞几乎就是打不死的小强的代名词,蒋介石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着实的夸奖了高飞几句,面带笑容的蒋介石用那又快有尖利的家乡奉化话讲了一个小笑话,结果在旁的名媛、政要、将军们不管听没听懂?听没听清,都一个个的如同知肉其味一般的大笑了起来。

何应钦看了一眼距离蒋介石距离最近的陈诚,委座要的是忠心而不是能力,如果在盛世是极其可取的,但是当前是外族入侵,国家、民族皆于生死存亡紧要关头,似乎就有些不妥了,每一次指挥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官兵血染沙场,如果打仗仅仅打得是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话,那么在何应钦看来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可以直接投降了!

中**队的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是无法衡量的综合国力,前仆后继之下,每战之后,身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在面对长长的军官阵亡名单和庞大的伤亡数字,每一次都不禁黯然落泪,国家积弱太久,地方势力各行其是,国家尚未统一军政大权之际,日本人就前来添乱,仗能够打成这样就算是庆幸中的庆幸了,因为日本人是来亡族灭种来的,所以抵抗是唯一的可选!

望着肥硕体型的孔祥熙,何应钦想起了一个乐子,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六中全会开幕,各中委齐集第一会议厅的门前摄影,蒋介石见会场秩序很乱,借口身体不适未参加,于是汪精卫理所当然的站在正中的位置摄影,镁光灯刚刚闪动,记者群中猛然冲出一个青年,拔出手枪,向汪精卫连连举枪射击,汪精卫中三弹应声倒地。

实际上刺杀汪精卫是由上海暗杀大王王亚樵精心策划的,王受托于李济深、陈铭枢,准备在会议期间暗杀蒋介石。在国民党六中全会的前十天,部署了这次刺杀活动,孙凤鸣志愿执行任务,由于蒋介石未参加合影,所以误中副车。

当时,由于现场混乱,身材肥胖的孔祥熙窜入了一辆别克汽车的底盘下面,结果事情解决之后,孔祥熙却钻不出来了?被卡在里面的孔祥熙足足憋了二个多小时,才在千斤顶的帮助下得意逃生。

当时,站在不远的何应钦与张学良还特意的好奇研究了一下,以孔祥熙的身材是如何钻进去的?现在望着这位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在热衷于敲骨吸髓的胖子,孔家、蒋家、宋家,三家之间有数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孔祥熙的夫人宋霭龄更是女中豪杰,带着女儿给丈夫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