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才男财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部分(第1页)

周婶子嗔道:“既是你我都知晓水塘子能养鱼,那就是有人养过,且养成了,你还怕什么?”

吴氏嘴角泛起一个苦笑,将换好裤子的金宝抱出门去,她晓得房子不闭音,回来顺势就将门掩上了:“我家如今不比从前,家中就那么一点子应急钱,我心中怎能不怕?若是砸在养鱼上,将来还不知该如何办呢!”

周婶子等的就是吴氏这句话,她喜欢串门子,十里八寸就没她不知晓的事情,她听人说过,养鱼若是成了,比养猪养鸡划算,遂起了参一脚之心,于是道:“我这些年攒了些棺材本,一二十两银子还拿的出手,我在你家住着,理应报答你。你既然这般担心,不如养鱼的本钱我出一半,也好给你家留一点应急钱,你看如何?”

吴氏料定养鱼不保险,不忍周婶子将棺材本拿出来,于是不肯吐口答应。

周婶子笑道:“养鱼砸了,我赔一半本钱,若是养鱼成了,我也会分得一半利钱,你我都不亏,你就应了吧。”

中午在饭桌上,吴氏到底还是不忍周婶子将棺材本花在养鱼上,是以无论周婶子如何与她递眼色,她只是不开口说与栀子听,只劝栀子好好考虑,不要慌忙就决定养鱼。

果子瞧见周婶子不停眨眼,很是奇怪:“周婶子眼睛咋了?可是抽筋?”

周婶子干笑两声,心想吴氏是必定不会说了,只得自己将想与兰家合伙养鱼之事说了。

栀子一听便断然拒绝,周婶子的提议看似公平合理,可周婶子只出了本钱,将来从挖鱼塘到喂鱼的一应事情,都需栀子打理,这就是周婶子占了便宜。且栀子根本就不打算与人合伙,更不打算与周婶子合伙。

吴氏与果子都不愿周婶子将棺材本拿出来,是以无人帮她说话,她只得作罢。

有河滩地的人家,见胡仲伦挖的鱼塘存不住水,都打消了挖塘养鱼的想法,栀子适时放出想买几亩薄地替家中置产业的话去。不过一两日,就有人寻上门来,栀子先前打听过,知晓谁家的地适合养鱼。来寻的,若是地不适合养鱼,她都找借口回了,适合养鱼的,她只出七两一亩。河滩地种着本就是赔钱,如今有人肯出钱买,有地的人家自然认为是幸事,也不计较价钱,当下就寻来私塾先生并两个中人做契约。

买罢地,地中的苞米已然泛黄,栀子雇两个短工并胡仲伦一起,将苞米收回家中,又请十来个短工挖鱼塘。人多手快,栀子看中的地又比旁的地低洼,不出五日,四亩地的鱼塘全都建成,引水入塘,很有一番气势。先前卖地与她的人家,见这一次鱼塘竟然存住了水,心中又后悔又诧异,但都未往胡仲伦做手脚上面想,只以为是栀子有特殊的法子存水。

新挖的鱼塘,栀子没有立即放鱼,而是浸了一月,验看完无漏水之处方才放鱼入塘。胡仲伦手中无钱,塘中养的是从河中捞来的小鱼,可河中小鱼品种不一,不好照料。栀子不想这般随意,便使胡仲伦进城,托牙人与专门贩卖鱼苗的行商,以三文一尾的价钱买了一千尾草鱼苗。她选择草鱼,是因着草鱼吃草,食料好寻,且草鱼易养活。

鱼苗入塘,栀子反而没了先前买地挖塘时的镇定从容,心中空落落的。她晓得娘亲并不赞成养鱼,是以担心当真养鱼不成反而会拖累家中。

她日日去塘边查看,半月后见小鱼活的欢实,并无异常,心中方才恢复自信。

鱼塘无事,栀子得了闲,方才请两个短工将苞米地中嵌种的番薯挖回家。

这两月家中活忙,并未做出几个钱袋香囊,是以栀子未使胡仲伦进城售卖,没曾想,刘掌柜竟寻上门来了。

吴氏一人在家,又未曾见过刘掌柜,瞧见来了一个男子,颇为奇怪,刘掌柜笑着与吴氏通了姓名。吴氏忙将刘掌柜请入堂屋坐下,一面取茶盅泡茶,一面解释:“家中挖了几个鱼塘子,需人照应,又遇地中农事忙,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做针线,所以未去城中售卖,倒累刘掌柜亲自来一趟,真真不好意思。”

刘掌柜虽知栀子做针线卖必是家中境况不好,却没料到母女几个还需照应田地,甚至要挖塘养鱼,心中很是讶异,便询问起兰家的境况。吴氏想这也不是不能对人言道之事,便略微将家中境况说了说。

刘掌柜听罢,在心中琢磨,自己铺中的精致绣品全出自兰家母女之手,可兰家母女为家中琐事所累,无法专心绣制,如此下去,自己铺中定会缺货,生意也势必受影响,于是道:“你家中的地并不赚钱,何苦捏在手中,自己受累不说,还得花钱雇长工,倒不如赁出去,落得两相轻松。”

吴氏笑道:“这哪成,地是农家根本,还是自己种着踏实。”

刘掌柜劝了几句,见劝不动吴氏,只得作罢,买下兰家所有的钱袋香囊,匆匆回城。

晚上栀子归家,吴氏将刘掌柜寻来之事讲了,又顺带说了说刘掌柜劝自家将地赁出去之事。吴氏讲的无心,但栀子听的有意,她担心鱼塘被人使坏,在旁边建了一间茅草屋,白日与果子轮番守着,夜间则由胡仲伦照料。这样一来,她与果子鲜少有时间做针线。可若是将地赁出去,胡仲伦白日黑夜都可以一门心思侍弄鱼塘,她与果子也可以像先前一样做针线赚钱,几头都不耽误,确实是好办法。

于是栀子便将想法跟娘与妹妹讲了,果子对家事一向没有意见,吴氏初时不同意,后来听栀子劝说,又想周婶子也是这般种地,便同意了。

地中苞米与番薯刚收,小麦又还未种下,正是寻人赁地的好时节。栀子第二日托周婶子在村中询问,看有没有人家要赁地,周婶子出去闲逛一番,倒将德三引了来。

德三进门就说想要赁地,栀子奇道:“德三叔要赁地?”

德三笑道:“我怎的就不能赁地种?”

栀子一想自己这话问的确实唐突,遂尴尬的笑了。不过两家相熟,又知根知底的,德三赁地倒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于是去寻私塾先生写了契约,约定收获之后三成粮食归德三,也未找人做中,便在赁地契约上摁了手印。

第二十二章 里正娘子送地

更新时间2010…8…8 16:20:39  字数:2136

——求票票——

过了几日,便是中秋节。乡间到不甚讲究,贫困之家,在家中烙几个白面饼子权当月饼过节,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上屠户家中买二斤肉,整治几个好菜,再上城里糕点铺子买几个桂花馅的月饼,连同肉菜往院中桌上一摆,便是过了一个让乡邻羡慕不已的中秋。

兰家过中秋,一向是整治一桌好菜,再买三五种馅料的月饼。今年爹去了,家境也不同往年,栀子不想让娘与弟妹觉的凄凉,还是预备按照往年的规矩办。

一早起来,她就打开首饰盒子数钱,其实不用数,她也知道里面只有六百三十文铜钱。买地、雇人挖鱼塘、买鱼苗、修建茅草屋,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就连刘掌柜来家时卖香囊钱袋得的九百二十文也搭了进去。

她看了半晌,复又落锁将首饰盒子放回衣箱中——这六百多文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动用。想了想,她端出针线簸箩,数了数里面做成的香囊钱袋,一共八个,便用巾子包了准备拿进城中售卖。得来的六百四十文铜钱,做别的不行,但要置办一桌酒菜那是绰绰有余。

准备停当,问过吴氏,栀子又使胡仲伦往秦家雇牛车。她立在院门口等胡仲伦,心中突然觉的迷茫,她来这个世界近三年,却从未像今日这般迷茫过,就连刚来的那一阵也没有。她很努力,很想让娘亲与弟妹过上好日子,可努力了半年,家中境况非但没有好转,还越来越窘迫,到如今竟无现钱过中秋。

栀子站在院门口兀自沉思,没留意里正娘子已走到她近前。

里正娘子得了里正吩咐,将自个儿攒的私房,兰家旁边一块只一亩的地送与兰家,可她心疼,就一直拖着未办,昨日里正又问起,还为此发了一通脾气,今儿一早就催促她拿着地契来兰家。

她看见栀子,面色阴沉,啐了一口,待走近了,方才挤出一个笑容,唤道:“大娘,一大早立在门口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