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荆州我做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部分(第1页)

虞翻刚想开口说话,又见王粲厉声说道:“虞仲翔,你当初追随故主王朗,也算是一代名士,当初王府君战败,你恬不知耻,摇尾乞怜,却不成想才过了几日,竟然就为主人做起了说客,哼,你要知道,当今天子尚存,天下乃是刘氏天下,现今我家将军乃是朝廷宗室,又被封为平东将军、扬州刺史,华子鱼乃是豫章太守,属于扬州治下,岂会不遵朝廷法度,反而会拜你这割据一方的孙郎为主乎?”

虞翻闻言不由得嘿嘿冷笑道:“当今天下,早已分崩离析,前者李傕郭汜祸乱长安,近日又有吕布、袁绍、袁术、张鲁群雄并立,各自割据一方,跨州连郡,你家将军既为汉家宗室,何不速平群雄,北上中原,荡平群雄,反而幽居江南一隅,敢坐自守之贼?”

王粲呵呵笑道:“我家将军虽然年少,却正有此志,定当统帅我大汉王师,重定乾坤,肃清宇内,保国安民,庶不负王室贵胄也。今日我家将军奉朝廷之命,任扬州刺史,镇南将军奉朝廷之命,都督荆州、交州、扬州诸军事,正此谓也。而你家孙郎,既为扬州庐江太守,却不遵王命,肆意攻占我汉家土地,此既为反贼也。似你这等反贼还敢说我家将军为自守之贼,岂非贼喊捉贼乎?”

虞翻见王粲正气凛然,侃侃而谈,不由得心中惊讶不已,不知道此人究竟是何来路,竟然有如此凌厉的辩术?

但是虞翻自然不会甘心认输,便开口说道:“多说无益,现今我军已然兵临歙县,华子鱼,你若归降,可保一郡生灵,如若迟误,定然让你全郡生灵涂炭,吾素闻你华子鱼道德清高,心怀百姓,总不至于让百姓因为你的决定而遭难吧?”

虞翻说完之后,淡淡的看了王粲一眼,丝毫没有掩饰眼中的得意,暗暗地想道:“嘿嘿,你就算再能言善辩又能如何?一切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现如今你家扬州刺史刘琦还在临湘呆着,那里离得可是比歙县远多了,等到你们率领大军来到了南昌城下,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却不料王粲淡淡一笑,缓缓说道:“我家刺史大人早就料到你们会来这一手,所以自然做好了准备,实不相瞒,据在下最新得到的消息,我军楼船校尉甘宁将军如今已率领三万人马驻守下雉,只需两个时辰就能到柴桑,只需五天就能到南昌,你且说一说,到底是谁的大军会首先来到南昌城下呢?”

“什,什么?”虞翻闻言不由得心中一惊,连忙说道:“这怎么可能?你们大军怎可能会如此快就到了下雉?在我从歙县来南昌的时候,不是听说甘宁还在临湘吗?你,你肯定是在虚张声势,骗取华子鱼归降。”

却听得王粲淡淡说道:“你说的没错,可是在三日前,甘宁将军就从临湘乘船入江水,然后顺流直下,来到了下雉,呵呵,你可不要忘了,现在江水水道可是掌控在我荆州手中,只要我们愿意,从临湘到柴桑也不过是一日的功夫。所以我说,你们来得太晚了。”

“这,这,怎么会这样?这样一来岂不是说,整个豫章已经落入了刘琦这小子的手中?那我军岂不是如同骨鲠在喉?如此一来我军以后防备刘琦都来不及,又如何能够逐鹿于群雄之间?”

虞翻不由的一身冷汗,脸色发白,默想了片刻,感觉自己现在是没有什么希望说降豫章了,看来只能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与之硬抢了,自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回去,向安东将军孙策报告这一消息,尤其是朝廷任命他为安东将军、扬州刺史的重大消息,一定要及时送到,因为这个消息将会令主公孙策在很长时间陷入被动。

想到这里,虞翻故作镇定的冷哼一声,就准备拂袖而去。

就在这时,却听得王粲忽然大声喝道:“华太守,如果你想让你这一郡生民少受涂炭之苦的话,今日务必要留下虞翻。”

“啊?仲宣先生这话是何意?”华歆还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地说道:“不管如何,虞仲翔也算是孙将军使者,我即便是不选择归降于他,却也不至于留下他的使者吧?我如果这样做,岂不是有些过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七十章 豫章归降

虞翻在听到王粲的话之后,心中大惊失色,立刻准备逃走,却见王粲把手一挥,就见身旁的几个侍从立刻手持利刃,横在了门口,阻住了虞翻的退路。

“王仲宣,你这是什么意思?”虞翻来的时候自信满满,本拟能够直接劝降华歆,所以出了两个书童之外,几乎没带任何侍卫,甚至为了表示自己有恃无恐,连佩剑都没带,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被王粲的几个军士堵在了门口,他虽然有些功夫,可是想要通过那些手执利刃的卫士驻守的门口,心中也是没有一丝把握。

王粲根本不理会虞翻的话,而是大声说道:“虞翻此次如若会还,定然会快马去见孙策,孙策闻子鱼不肯归降,定然会含怒前来取南昌,孙策早一日来,恐怕豫章就早一日遭受战火,而他晚来一日,就能给我们足够的迁民时间,让更多的百姓少受战乱之祸。”

其实王粲这句话不仅仅是为了豫章百姓着想,也是为了坚华歆之心,生他再对不顺从孙策之事感到犹豫,当然,华歆现在正在为豫章的命运担忧不已,自然没有时间去想王粲的这一点小伎俩。

这时候的华歆深以王粲之言为然,立刻命人阻住虞翻,顿时便有数十个披甲执锐的武士走上前来,一拥而上,将虞翻绑了起来。

“王从事,人已经抓起来了,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去做呢?”华歆叹了一口气,小声地问道。

“呵呵,子鱼请放心,我这就写信给我们刺史大人,命人快马送过去,相信过不了三天,他就会率领大军赶来支援,与此同时,我再写信给甘宁将军,请他率军进驻柴桑,这样一来就能拒住彭泽之敌,子鱼再命人驻守鄡阳、余汗一带,待我家刺史大人派主力来到之后,再协助驻守,孙策虽有精兵强将,却也只能望洋兴叹。”

王粲淡淡一笑,安慰华歆道。

华歆对着王粲拱了拱手说道:“一切都仰仗从事大人了。”

“呵呵,子鱼不必客气,这一切都是我份内之事。”王粲说完之后,当即挥毫写下了一封信,令人送给刘琦,向他报告自己成功劝降华歆,并擒住虞翻的消息,同时请求刘琦火速发兵南昌,率军驻守南昌周边要地鄡阳和余汗两县,又写信给甘宁,请他火速出兵占据柴桑,以对抗彭泽方面的孙策大军。

而华歆这时候没办法,也只好命人部署军队,前往鄡阳和余汗方向集结。

待到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王粲笑着对华歆说道:“粲素闻子鱼喜渎经史,今日正好一并讨教。

接下来王粲便与华歆谈论诗书。

华歆见王粲谈论起诗书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张口就来,不由暗暗佩服王粲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竟然倾心相交起来。

在领略到了王粲的才华之后,华歆又与王粲谈论起荆襄士子来,对王粲夸耀刘表厚待士人,导致襄阳成为天下士人向往之地,后来又通过襄阳的学风而谈论起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不瞒仲宣先生,歆以为,我朝举孝廉,原以德行为准,无需儒林经典考试,然自丧乱以来,六经鲜有人读,道德亦随之沦丧,故当务之急乃是重倡儒学,崇王道,定官吏考核之法,此举关系天下兴衰。今举孝廉而无六经考试,恐读书之风从此衰矣。当然,如有学有所长却六经不读者,亦可另行拔擢。下官唯虑此等学有专长者稀缺,而不虑其无法脱颖而出,现今先生为我扬州文学从事,又有荆襄士人为底蕴,如能重倡儒学,劝学重学,则万民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华歆这一段话对于王粲来说触动很大,因为作为一个读书人,谁都明白读书教化的作用,谁也都怀揣着一个振兴儒学的梦想,所以,王粲不由得对华歆肃然起敬,对着他深深一揖,肃容说道:“先生此言,粲受教,粲定当禀报我家刺史大人,择便施行,不瞒子鱼先生,粲当年之所以避居荆州,心中也存有复兴儒学之梦想,今蒙我家刺史大人不弃,得授文学从事,定当为实现胸中抱负而努力。”

王粲与华歆这么一番畅谈,彼此之间都互相引为知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渡过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