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祝愿,90后的青春升级日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大学篇之 土窑1(第1页)

(171)大学篇之土窑

太阳月亮轮流值班一天又一天,新年再次和大家见面。

买节料、做红粿、祭祖宗、走拜年、来饮茶等等,热热闹闹的新年氛围,每个人的脸上时不时出现喜气洋洋的笑容。

大人们的过节忙忙碌碌,孩子们的过年闹腾快乐。

初三,大人忙碌的忙碌,偷闲的偷闲。孩子们,早就约好出去玩闹一番。

朱愿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相约去田野搞土窑。

彼时,是下午2点左右,冬日的太阳暖呼呼,风起人凌乱,云在天上飘。

当下田野小娃有几个,分别是:

男同学成野、丁俊鸣、丁仇日。

女同学朱愿、朱胜楠、张瑞敏和席荟。

同姓非亲戚,只因同村多同姓;排名不分先后,人人都有活干。

搞土窑最重要的是场地。张瑞敏家的田地刚收割好农作物,是最好的土窑基地,用张瑞敏的话来说就是:“刚好我们弄土窑不用翻土,在上边弄了土窑也可以肥地。”

虽然田地刚收割,不需要翻土拿土块,但是搞土窑没有工具是不行的。于是,丁俊鸣跟在张瑞敏身后,去她家扛锄头。

成野和丁仇日已经用手里带来的小铁铲挖出来一个小土坑,开始围着土坑搭建土窑。

朱愿、张胜楠和席荟三人去洗菜肉,番薯、鸡蛋和板栗。

鸡蛋一水盆,板栗番薯一水盆。三人蹲在张胜楠家门口的水龙头边,各自负责洗一样。

“小番薯总共是20个。”朱愿把捞上来盆里最后一个番薯,抖了抖,把水抖掉一些。

“鸡蛋总共是15个。”席荟轻手轻脚把鸡蛋放在一边的篮子里边。

“板栗大概是60个。”张胜楠先数好板栗,再慢慢着手洗干净事情,“席荟,你进去我家拿一下锡纸,都在灶台上。”

“好。”席荟起身拿东西。

“鸡蛋不用裹泥土吗?”朱愿看着一篮子鸡蛋,白胖胖很好看,就是不结实,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担忧,“没有裹泥,等会入窑碎了怎么办?要不要去水里边搞点泥?”

小时候,鸡蛋都是先用好几张纸巾包住,然后用水打湿,使纸巾牢牢粘住鸡蛋,最后裹上水里的湿泥,以确保其安全。

现在改用锡纸安全吗?要是鸡蛋碎了怎么办?但是吧,田野的水池,很多水都挺浊又臭的,真的要用湿泥,就要趁早去找干净的水池,免得扥会土窑烧好了,食物还没准备好。

朱愿为此真的有点担心。

“没事。”张胜楠接过席荟拿来的锡纸,着手开始包裹鸡蛋,“多包两层,捏的紧点就好。我表姐他们前几天搞土窑,也是这么包鸡蛋的。”

“有人已经实践过。”朱愿瞬间安心,“是可行的,那就好。我也来包鸡蛋,番薯就不用包了吧?”

“都包吧。”张胜楠言语间,已经熟练的用锡纸包好两个鸡蛋,“以前没有包,番薯从土窑里边拿出来灰扑扑是没关系,但是有的拿出来前被木棍捅了好几下,不是有点脏吗?用水洗又不好吃,最后只能掰断,多可惜。全部都包上锡纸,最后出窑好看,吃起来手不回脏兮兮。”

“很有道理!”朱愿赞叹道,“胜楠,你到底搞了多少次土窑了?这经验也太丰富了!给我一点锡纸,我包裹一下番薯。”

农村长大的孩子,边说话边干活,两头功夫都不能耽误。

“从回家到现在,每天都有土窑这个节目。”张胜楠裹鸡蛋的速度特别快,正在包裹第六个,“你看我包鸡蛋,样子熟练吗?都是这些天攒下来的经验。我表姐她们那伙人每天一定要搞土窑,也不知道哪来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