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胡乱华之绝世雄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1部分(第1页)

谁,我都会看重他!我都不会让他错过,我一定要让他得到与他功劳相符的!”

这不,一番话就是彻底地定了基调,更是让燕臣们都是尽全力地去努力,去做得更好,从而是获得慕容儁的肯定。

慕容儁便是下令了:“我们要花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来筹集粮草,因为这么多年来的战斗,一直都没有捉到建设,燕国的粮食是十分地少,急需要粮食!筹粮是重中之重!务必下令境内的百姓不许再养蚕了!因为养蚕的话,就要吃桑叶!他们只能是去种粮食!我们要把桑叶等用作军粮!”

很无奈,粮食的严重不足,有很多地方都得限制了,比如说,猪啊,羊啊,狗啊,鸡鸭之类的都是限制养了,因为这些是太消耗吃的东西了,因为连年战乱,真想让人去种粮食还真是难!

倒是种桑树是件容易的事,比起种粮食要容易得多。不像种粮食,你辛辛苦苦地种了出来,一是被官府或是交战的双方给征用了,二嘛,是被抢,太多的饥民了,只要有吃的,谁理你这么多啊,先抢再说!

因为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自己没有能得到多少,更为重要的是,说不定自己在战乱中耕种,说话不定几时人头就落了地,经常有仗打,谁又能安心地种田啊?当然是要逃命!

于是到处都是抛荒极其严重的,没有人种田,粮食也就无从得来,人们的吃饭问题就更严峻了。所以像桑树的叶子是可以吃的,慕容儁就不得不颁布法令加以禁止养蚕,从而让桑叶是充当将士们的食物。

而这一点,很多人都是赞成的,粮食的紧缺,个个都明白,只要战争一日不停止下来,你就别想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心地耕种。

第723章 儿子长大了,成熟了

夔安则是下了决心,在这一年多的停战期间,还是做好一切的准备,要多筹集到粮草,以助本军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慕容儁提出决战的战略,燕臣是一致通过了,谁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来,通过率不说百分百,起码是绝大多数的。

慕容儁是引兵而返了,他是不得不返回,因为军中的存粮真的是太少了,为了生存险些要捕人来充当军粮了,这也是百姓助石嘉的重要原因,谁叫你鲜卑人是吃人的!吃人这一点很多人都是无法接受的。

自然是不能再做了,再做的话,到时剩下的子民还有多少个?而且也是会把人都向石嘉这一边推,到时形势是更加地危急。

何况领地内,都是来报了,仓库内都是空得可以跑马车了,连一滴米都找不到了,再也无法从后面征集粮草以供应大军所需了。没有粮食,还能打吗?当然是不可以!

慕容儁是退军了,这是很无奈地退兵,台阶自然就是荆州叛乱,他平乱去了。

自然慕容儁是暗地里向石嘉派来了使者,与石嘉商量大家休战一两年,石嘉自然是十分痛快地就答应了,这是石嘉心中所盼望着的事情,他是不会在这一件事情上再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石嘉也需要时间来休整啊。

对于燕国的君臣不是在想着建设,而是想着怎么筹粮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石嘉却是下令全力发展农业,农业是重之中之重,他的一切要以此为基础。

只要是决战的一刻到来之后,石嘉是会把王猛给调回来的,至于谢安,说真的,石嘉也想调谢安回来,可是他考虑到了,要是把所有的精兵猛将都调回来的话,那么就无人弹压江南了,江南一乱,可就难了!

毕竟当燕国是积蓄够了全力一击的力量之后,你不知道燕国将会是从哪里发起进攻呢。江南也是必须要保的,有谢安坐镇,一切都好。

所有的一切都布置好了,石嘉没有想到的是,还是要有事要发生了。

他的儿子石永是回来了,石永是先找到了刘媛,是在恳求着刘媛,能让他随父上战场,他渴望着能上战场,而不是再呆在杜县当他的小捕快了。

刘媛自然是把这一件事告诉了石嘉,要在决战之时,要把儿子给带去危险的战场上吗?

决战是赢是输,谁也无法预料,要是输的放在,说不定当场就在战场上被击杀了。

以父亲的心态上来说,石嘉是不想让儿子去的,可是石嘉又是惊讶了,要准备决战,石永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有人告诉他吗?

石嘉把目光是落到了刘媛的身上,刘媛是把头摇得像是拨浪鼓似的,示意,她可没有向石永通气呢!当石永是跑来向她请求的时候,她还吓了一跳。

因此,石嘉觉得有必要是把石永叫来了,他就是想要看看石永是怎么个回答法,为何会认为将要决战呢?

石永是口若悬河地列举了理由,一是石嘉爱民,不想再拖下去以让天下受累,二,燕国比较强大再拖下去,我们未必能拖!三是现在加紧了对粮食的储备,大力地发展农业,看起来是不怎么加紧军备,可实际上众多的屯兵甲士是加紧了训练。

以前有燕军突入关中,都没有想今天这样加紧训练,以前为了消灭慕容垂所征集的人马,并没有放归,相反还留下了不少作为预备兵。一切看似没有准备,可一切都是在井然有序地备战。

石嘉双眼是直视着石永,眼中充满了赞赏,更是充满了喜色,只是石嘉却不得不口不对心地厉声地质问:“这些话,是谁教你的!你必须给我如实地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