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四爷宠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这个部族只是和葛尔丹有姻亲关系,才如此罢了。

康熙绝对属于好战分子,这样的事绝不能忍。迅速作出决定,打。

康熙命太子领兵,五爷八爷辅助。直郡王,诚郡王,四贝勒,在后方指挥粮草。

三爷四爷最为平静。毕竟三爷算是文人,这打仗的事,还是不行的。四爷是觉得,太子去了,自己跟着不如留着。

直郡王已经开始绝望了。

这几年,但凡有功露脸的事,皇阿玛一律撇开自己,如今又要抬举老八。良嫔也要封妃了。这对母子,原是寄生在自己和惠妃名下的。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势力了。五爷跟着去,就是宜妃的脸面了。

不管是留京管粮草,还是去打蒙古,都是四妃的皇子,唯独一个新晋的良妃之子八阿哥胤禩,近年他名声一度不错,如今这是送给他的立功机会。是个聪明的,就没有把握不住的。

要说四爷一开始不忿老八爬得快,如今却同情他爬得快。

而在四爷看来,老八和老大一样,即使太子不行了。也绝没有他们的机会。皇阿玛最不缺的就是儿子啊!

以后继承大位的那个,即便不是太子。也必须是皇阿玛喜欢的,看进眼里的。

老八?呵呵。

这次算是兵贵神速。八月多康熙决定打,九月初大军就出发了。

军队里头自然是有四爷的人的。李阔此次倒是没去,李絮琢磨着历史改变不少,不知道小年糕的哥哥年羹尧去不去。这事没法问四爷,一个内院女眷不该知道这事情。

不过见年氏依旧平静,也就估计没去吧。

地方大旱,军队打仗,今年的颂金节很是节俭。四爷他们管着粮草,还要管着颂金节的安排,不出意外的话,过年宴会也是他们的事,这种皇家的宴会多数是交给皇家之人的。康熙老爷子就是儿子多。

于是,这头直郡王安排四爷去安排颂金节,那头四爷就拉着七爷来帮忙。七爷虽说腿不好,不能问鼎皇位,但是他却是康熙比较大的儿子,差事简单,却是可以的。

四爷也是看中七爷这一点的。拉着他办差是最合适的,不会有拉帮结派的嫌疑。其次,也确实是帮了七爷了。

七爷自从开府,就没领过像样的差事,自然一年四季底下人的孝敬。冰敬,炭敬,年节礼收的极少。

七爷也是一大家子人呢,靠着俸禄过得紧巴巴的。

虽说康熙时常有赏赐,内务府也不敢过于克扣,但是和四爷他们究竟不能比。

就不说办差好坏,在皇阿玛那里如何表现了。单说养家糊口也是要紧事。(好心塞)

四爷对七爷一向还是很好的,一来成嫔和德妃交好。二来四爷也是可怜七爷的腿。

兄弟们相处,给多少银钱也不比带着他做事。

康熙知道四爷拉着七爷办差,也是欣慰。老四看着冷冰冰的,倒是个有心的。不由得就多去德妃那里了几回。

德妃这个年纪,承宠是不大可能了,康熙爱的是年轻娇嫩的小嫔妃们。不过,康熙来不来还是有区别的。多来几次自然是好。

就是坐坐,也是脸面啊!

德妃也知道,这就是母凭子贵了。破天荒的赏了不少东西给四福晋和孩子们。

四爷府里欢喜,成嫔更是感激,服侍德妃也更殷切真心了几分。

四爷差事忙,府里自然就呆的少。孩子们也由那位新请来的先生教导。四爷兵部户部宫里三头跑,有时候就直接住在户部或者宫里了。

回府也是极晚,颂金节之前,就没进过后院。

福晋那不知道,李絮这边,倒是李茂才来送了几回零嘴儿,说是四爷忙着呢,李主子要是闷了,就叫小主子们回来,或者叫闪电回来陪着也行。

李絮给了赏,表示自己很好,又问候了四爷。

李絮想了想,孩子们还是在前院吧,把闪电带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