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滚滚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3章 招兵143(第1页)

至于徭役,那就是无偿给官府做事,一做就是几个月,不但自己要负责路费,还要贴钱吃喝住,伤了残了死了也没人管,真真是没有天理。

现在这些不合理没天理的制度,卢以祯全部都是一并抹除,明确田亩十税二,无徭役,无摊派,多收一粒粮食都是违制,直接可以到卢以祯这里来上告。

这样的举措,直接让老百姓的负担减轻十倍二十倍都不止。

老百姓看到这些内容,都是奔走相告,一个个的好似过年一般高兴。

不,那是比过年还要高兴,比媳妇生了六胞胎还要得意。

很快,老百姓就纷纷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到县衙登记,等着分田分地。

卢以祯听闻外面人山人海,那也是很高兴,亲自出来查看。

这一看,果然如此,放眼望去,到处人挤人,脚踩脚,人都多到没地方站了。

卢以祯欣慰的笑了笑,没想到自己的举措有这么大的反响,如此看来,这群众基础算是牢固了。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老百姓来,主要目的是登记人口,想着每个人分两亩地,却没多少人是奔着参军来的。

不过很快卢以祯就释然了,雒南遭遇流贼十几年的荼毒,甚至官军在这里也干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导致这里的青壮那是死的死,逃的逃,老弱病残占了大多数,哪里还有多少青壮来当兵?

重建雒南,任重而道远啊。

面对兵源匮乏的局面,郑春云向卢以祯提议道:“将军,何不施行以丁换田?百姓出一男丁当兵,方可享受田亩分配之利,否则,百姓白白得了好处,将军却是依然无人可用,这非长久之计。

而且百姓家家有人当兵,那么百姓的利益将会和将军的利益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日有难,百姓便不敢轻易背叛。”

卢以祯听了,笑着摆手,道:“先生之言虽是有理,但非本将之愿。

百姓苦难久亦,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盼头,难不成本将还要逼迫他们用家中仅存的男丁去交换?

这何其残忍。

且做本将的兵,这是利,是福,是缘,而不是迫于无奈。本将的兵,必须是自愿的,光荣的,有荣誉感的,只有这样的兵才是好兵。”

郑春云见无法劝说,也就只能悻悻然,道:“但愿百姓能知恩图报吧。”

一连三天,前来应征当兵的人都是不多,符合条件的就更少,这让卢以祯也是有些急了。

于是卢以祯便派出人手,去雒南各地,还有周边县镇散步招募消息,吸引外来人口。

这一招很快起了效果,很多饥民流民一听卢以祯的招兵条件,又得知了卢以祯的身份,知道卢以祯是卢象升之子,都是没有怀疑,纷纷前来应征入伍。

对于他们的到来,卢以祯很是高兴。

又见他们一个个的饥肠辘辘,卢以祯当即命人搭建粥棚,给他们施粥,让他们恢复体力。

同时为了让他们安心,卢以祯还道:“本将现在既是征兵,又是屯田,你等即便征募不上,也可一家老小都留下来耕种,本将对你们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