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尘世惊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部分(第1页)

第二卷挺短的,明天开启第三卷啦!偶保证是好的结局哦~!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照,谢谢亲爱的们哦~!么么哒~!

偶一定会写完哒~!敬请期待第三卷哦~!

☆、第一章  再世成仙

白云山中,小鸾披着一件厚厚的披肩从小茅屋走出,拿着一把绝世的瑶琴——伏羲琴,放在院落上的石桌上。等着自己的好友,陆压的拜访。这时天空中的雪飘飘洒洒而下,小鸾伸手去感受着雪。这雪在青丘的时候她只在花神山上感受过,这又再一次让她想起她的不染,“不染,你可好?可一切顺遂?”

小鸾再次转世投胎,带着那将近千年的记忆,和对尘不染的爱恋再次转世为人。

将近千年不曾离开青丘,这洪荒世界,早就被人族所统治,经历了三皇五帝,如今的商朝也已经进入了落寞的时候,帝辛残暴不仁,西周揭竿而起。现下正是两国交兵之时。而这场战役又再一次的牵扯了人神魔的参与,因为天地动荡魔物也开始作乱。这让她想起还没有到青丘时,她在女儿山的日子,那时也是像现在一般的动荡不安,而小鸾这一世的父母也被魔物所害,让小鸾着实的心伤,她又一次的变成了孤儿。

小鸾慢慢的长大,她开始把在青丘学的法术慢慢的练习起来。她只想保护好周边的人,不想他们再被魔物所害。

大人们总是说她小小年纪便是满脸的忧伤,像是经历了世间的沧桑一般。如此弱小的身躯却要保护他们,大家都以为小鸾是因为失去了父母她才会这样。还有人说小鸾天生仙胎,是上天怜悯他们这些村民悲苦,派她下来保护他们的。小鸾只是笑笑,想来她的确沧桑,这将近千年的记忆已经让她的心沧桑了很多。

而小鸾所持有的伏羲琴乃是女娲娘娘所赐,那一日女娲娘娘经过这白云山。看到魔物正攻击着小鸾所在的山村,小鸾本就法力有限,这一次又是魔物众多,小鸾被伤的满身伤痕,眼看就要撑不住了。女娲娘娘出手相救,收服了魔物,救下了小鸾和一众的村民。

小鸾像女娲跪拜,“多谢仙娥相救,不知仙娥仙驾为谁?小鸾与这白云山村民感激不尽。”

“本上神是女娲神祖,经过这白云山,看魔物作孽。怎可不管你们死活。你们都起来吧。”女娲满脸的慈祥。

众人一听是上古大神女娲,便跪拜不起。“女娲娘娘仁心,感激娘娘救命之恩。”

“尔等都是我的孩子,怎可看你们受其迫害而不出手相救。”女娲看向小鸾,倒是一阵的惊异。“你这小娃可说经历非凡,想来你我也是有缘。这世间一切都是命定,与你遇见不过是为成就你这一世。”说着变出那上古神器伏羲琴。

“这上古神器伏羲琴现下交与你。我教你一首降魔曲,可助您击退这周遭魔物。想来你功德圆满后便有你的机缘福报。好好收下吧。”小鸾双手捧住这伏羲琴。“谢女娲大神赐予小鸾伏羲琴,小鸾自是不会辜负女娲大神之意。”

女娲点点头,然后将指尖点向小鸾额头,将琴谱传入小鸾脑中。“好好用这把琴,你后面自会有段姻缘造化。”说完便飞身而去。

“恭送女娲娘娘。”众人久久的跪拜,也暗自欣喜。小鸾得此神器,更是能好好的保护他们诸人了。

小鸾看着这伏羲琴,又一次让她想起了她的不染,那紫藤花雨下,两人弹琴跳舞,好不欢乐。

而这伏羲琴也让她认识了一位友人—陆压,这陆压说来也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一幅道人模样。那一日她弹奏的降魔曲击退了魔物却招来了陆压,陆压问小鸾如何得来此琴,小鸾据实相告,陆压便说要与小鸾切磋一下琴技。小鸾便笑笑答应,看陆压的面相并不是有什么图谋,想来不过是个琴痴。小鸾便没有拒绝,她对陆压并不知其根底,只是小鸾觉得陆压对自己的好并不是作假的,那样的好就如同疼爱女儿一般。这让她心里暖暖的。而陆压每回与小鸾小鸾相见都是派一只仙鹤前来相告,就如同这一日一样。

小鸾看着手上融化的雪正出神,陆压便出现了。“怎得又发上呆了?你这年纪的小娃不多笑笑却总是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真是看了着实让人着急啊。”

小鸾笑笑道:“怎得陆大哥今日想起要来小鸾这里了?可是又手痒痒想碰碰这伏羲琴了?”

“今日只是给你带来个好消息,不过这琴也是要弹的。”陆压说着坐上石椅。

“哦?陆大哥是有怎样的好消息?”小鸾疑惑的看着陆压,其实这白云山离朝歌相距不远,可深山之中消息闭塞。他们也只能听过往的商旅,猎户得来一些消息。

“这商朝已经被西周所灭,那帝辛倒也是个烈性的,知道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一把火焚了自己。不过这场战役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天地重整,这天庭重新归属。想来你们的日子也要好起来了。这附近的魔物也不会太过猖狂肆虐了。”陆压闲闲的说着。

小鸾一听倒真是大喜,“陆大哥说的还可谓是个好消息,想来村民们知道了,也是要安心了。”

“那便给我些奖赏,你那玫瑰饼甚是不错。我可是想念的很,不如多做些给我,我吃些,也有能带回去的份。”陆压对那玫瑰饼喜爱到不行。

“陆大哥想吃,小鸾哪有不做的道理。这外面也冷了,不如陆大哥去屋里坐坐,让小鸾为你做玫瑰饼。”小鸾刚说完,这院落里边从天而降了两个人。

小鸾一阵惊愕,倒是陆压还一幅悠闲的样子,并无太多的惊讶。

小鸾上前询问,“不知两位何人?来此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