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后的幸福人生 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部分(第1页)

比赛是紧张的、比赛是刺激的、比赛也是残酷的,比赛的排名几乎关系着往后一年,班级的颜面问题,大家都看得很重。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但是……

“陈老师。对不起!”男子系一百米、二百米失利后,在第二天的铅球比赛、跳高比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一名和第三名一个没,只有一个第二名,三班是这两项比赛最大的赢家,把优势明显的一班打得眼花缭乱、落花流水,势力全消,不但一、二、三名大半落入他们的口袋,他们班的一个男生还在铅球比赛中,打破了校记录,获了三十分加分。

“别气馁。”陈老师环顾了一圈无精打采的学生,一张帅气成熟的脸发散着阳光的温暖,“我原本也没有对你们有太多的期待。”

“老师……”男生们的眼睛都红了。

“咳咳!这个情况我早就想到了。”陈老师一双迷人的眼睛迷成了缝。

“……”张了张嘴,硬是没有挤出一句话,男生们耸拉着耳朵,背景是暗无天日的小黑屋。

“一班的男生个子高,体力也足,打得你们抬不起头来实属正常,三年的男生外表看起来弱于一班,可是他们班上可有好几个在小学就很名的运动健将,至于我们班的男生……确实差人家一截。不过……”陈老师话音一转,“在男生中杀不出一条血路,但是我们的女生们可是在你们不知道的时候,早已经将其他班级远远甩在了后边。”

“真的吗老师?”男生又有了精神。只要他们班的成绩好,才不会管是女生的功劳,还是男生的功劳呢。

“除了铅球外,短跑、长跑、跳远、跳绳……通通我们四班一家独大。”刘晓兰拿着战绩记录本,一字一字念道:“照这样的情况下去,只要明天我们的团体赛不出大的漏子,我们班的排名绝对在三甲之内。”

“那太好。团体赛一定没问题的……”

“是啊。体操我们一定会得第一名……”

运动会的第三天,上午是班级对班级的体操、拔河、接力等团体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会在下午14点前把分数都统计出来,然后开始发奖,最后在下午四点左右包括初三所有的学生都放两天的假。

体操团体比赛看的是整齐度,陈老师曾以‘练好了,就解散’的看似人性化,实则非常狡猾的方式,让四班的学生用了比其他班少的时间练好了体操,体操没有失误,他们凭介整齐、没有出错的动作和积极向上的面部表情赢得了比赛。

接力比赛在面对强大的三班和一班依然得到第二名,三班得到了第一,二班得了第三,一班因为落了二次棒,最终垫底,另外在所有人认为最有可能连第三名也得不到的拔河比赛中,一班再次失利,第三名由他们班取得。

当天中午经过时间紧张,但仔细、没有出错后的计算后,一年三班取得了一年级的冠军,四班亚军,二班季军。得冠热门一年一班啥也没捞到。

“一班这次可是栽了跟头。”放学路上,刘海霞羡慕的看着唐婷得到的一个硬壳笔记本。她得了个第三名,是个质量差一些的软皮笔记本。

“在运动会开始就叫嚣着第一名非他们班莫属,现在却成垫底的了,他们班以后走路都要低着头了。”唐婷说。

“嘿嘿。谁叫他们要那么嚣张。活该。”刘晓兰幸灾乐祸。

52、父母的变化。。。

运动会结束后刘晓兰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

作为得冠热门的牛高马大的一班,第一:失利在于顶尖的运动高手比不上三班,第二:他们在团体比赛上严重的失误,第三:他们班的女生太不给力,女子比赛项目一直在垫底,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最终什么名次也没拿到,反到是一直低调、一路稳扎稳打的二班得到了第三名;作为最大的赢家三班,第一有顶尖的高手,且没有失误都拿到了好成绩,还有一个破了校记录,第二:他们班女生成绩也不错;四班也就是刘晓兰所在的班,男生实力在年级中上水平,但女生太给力,所以让他们冲到了第二。

“我到家了,BYEBYE!”刘晓兰挥着小手对刘海霞和唐婷说。从学校到家里走路要近四十分钟——这对她们农村的娃来说,不算轻松也不算累。每周放假的时候她都和唐婷、刘海霞一起走路回来,她没想过坐车,虽然一块钱的车费现在对她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她就是不想坐,她就是想和小时的玩伴们一起边走边聊。小的时候,人总是期待着长大了,可是当真的长大了后才知道小时是多么的可贵,能和朋友这么无忧无虑玩闹的日子,在十年后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因为曾经没有注意,等到失去了,再一次重来的时候,才格外的珍惜。

“妈,哥哥回来了吗?”没有推开门刘晓兰就问。

“回来了,现在做作业呢。”陈淑芳从椅子上坐起来,指着里屋小声说:“你哥快要高考了,现在功课可紧张了。”

“妈,买点猪脚回来炖吧!给刘鑫同兴补补。”自从进入高三后,刘鑫明显忙碌了起来,他的成绩虽然一直都很优秀,可是面对着高考这万万人过独木桥的事儿也是分外认真的,陈淑芳和刘建军也明白这是儿子的人生的重要时刻——成不成功就在明年的六月,谁家不望儿子成龙的,他们两口子也想刘鑫考上好的大学,不过他们也不是盲目的给儿子增加压力的那种夫妻,他们虽然没有听说那什么什么考生因为受不了压力跳楼什么的,但是也明白过犹不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大不了明年再考,或者出门学手艺,或者帮他们打理家里的供销社和县城的店铺,这考大学不求的就是以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嘛,而这工作不就是为了钱嘛,如果刘鑫考不上也就算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能考上最好。

“妈,你在看什么呢?”刘晓兰拿起刚刚陈淑芳坐的地方放的一本书。她可从来没见过她妈读书的样子,最多是拿着一个本子算算帐。

“家里条件好了,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以前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可是现在有时候还会和县城里的老师交谈几句,慢慢的就发现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了,有时候记帐的时候有些字都不会写,有你哥和你的时候还好,没你们时候,就只能写个拼音在那里,你哥这段日子的认真劲我看在眼里,电视里每天也在说与时俱进,要跟紧时代前进的步伐,我和你爸现在也才三十几岁,我们还年轻,你们两个都在努力,我们当然也要努力,而且必须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