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后的幸福人生 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会不会太辣?”刘建军瞅着横七竖八的辣椒犯怵。

“您点的中辣,不会太辣的,如果想吃辣的可以沾边上格子里的汤底,想吃味道淡点的,直接吃最中间煮熟的食物,毛肚和鸭肠只需烫六秒钟。”说完,服务员去厨房端菜去了。

菜上的很快,汤底开了后,火关小了些,毛肚和鸭肠夹在筷子里,在心底数了六下后,放进了有着蒜和醋的油碟里。脆而不断,辣而麻,在带点酸味,好吃!陈淑芳接着又开烫。一道道食材下了祸,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融化在人的嘴里。

“太饱了,我再也吃不下了。”将最后一口啤酒喝完,刘建军弃筷了。

“吃完火锅,最后喝一碗汤圆,实在太美了。”陈淑芳眯着眼睛,一脸舒坦。

“在空调房里,挥汗如雨的吃火锅,太棒了。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两口子很有默契的说。

“妈,我们县城好像也有火锅店吧〃刘晓兰抓住时机的说。

“没注意!应该有吧。”陈淑芳皱着眉头,手指搭在椅子轻敲。

“县城好像只有一家的样子,在春河街,我们学校附近有几家,生意很好,但味道没有这个好吃。”刘鑫咂咂嘴,似对刚才进嘴的美味回味无穷的样子,“要是以后天天能吃上这火锅就好了!”

“你在这边读书当然能吃上了,我……哼!”刘晓兰拉着刘建军的手,央求道:“爸爸,我也要每天都吃火锅,我要来重庆上学……”

“胡闹!那有专门为了吃火锅来这里上学的。”陈淑芳端起一家之长的架子。

刘晓兰没说话,刘鑫说道:“确实很好吃,妈,不如我们买点汤底带回家吧,让爷爷奶奶舅舅舅妈他们都尝尝。”

刘鑫这么一说,陈淑芳也没怪刘晓兰了,孝顺的她这次来这里玩,已经请过刘爷爷刘奶奶的,可是老人说年纪大了,不想奔波,就没来,火锅的味道确实很不错,如果能带回去给从来没出过远门的老人尝尝……陈淑芳动了心,“那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再给你们爷爷奶奶带回去。”

“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刘晓兰和刘鑫都懂。随后一家人吃饱喝足,开始逛街,一幢幢拔地而起高楼大厦,明亮而装修高档的大商场,来来往往穿着光鲜亮丽的人们……这些都愰花了刘建军和陈淑芳的眼,一家人也不怕走错路,搭着公车几乎走遍了市区各个繁华的区域,白天看着从来没有见的繁荣景象,吃着到处掏到的美食,夜里还坐船去看夜景。

一周的时间过的很快,提着在重庆买的衣服、特产,外加用桶装着的小半火锅底料回到了家,请刘家和陈家的老人上坐,下边是刘晓兰一家,刘建华一家,陈爱国一家,陈淑美一家。

十几年的老火锅底料确实非同凡响,连在城里住的陈淑芳的妹妹陈淑美都赞不绝口,“比县城里的火锅好吃多了!如果能在县城开一家这样的火锅店,生意一定很棒……”

陈淑美的话,让陈淑芳和刘建军脑子炸开了,晚上,在刘晓兰、刘鑫还没提开火锅店的事的时候,陈淑芳宣布了一下她做的重要决定,没啰嗦,直接就说她在重庆感觉最多的是火锅(重庆人都夸这个,说的最多),然后她决定和刘建军去考察县里和市里的火锅店,店里的事还是交给弟弟陈爱国管理。

接下来几天雷厉风行的把县城和市里的火锅店吃了个遍——不尽人意。火锅最重要的就是汤底,重庆数十年的火锅汤底可以说是遍地都是,而县城和市里根本找不到——总归就是经济的问题,拿房价来说吧,市里最高也就几百块钱一平米,重庆却要二千多一平米,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地理环境摆在那里,比起没海没河、到处是山的县城高了不只一星半点。

陈淑芳和刘建军两人开始行动,半个月去了重庆三次,终于将近百斤的老火锅汤底运了回来,同行的还有一个重庆的火锅张师父,张师父本来是一家很名火锅店的大厨,因为火锅店的老板把自己侄儿放进了厨房,叫张师父教给他手艺后,又被老板找了个理由给开除了,陈淑芳因为要买火锅汤底,又要开火锅店,所以必须要找一个有手艺的厨师,也是刚好她们在那家火锅店里吃饭,听服务员说了这件事,打听了张师父的为人,几番寻找到他后,长谈几个小时后,张师父愿意和她们走,并且介绍了一家因为急用钱,在卖店、卖火锅汤底的老火锅店,买下来了店里的所有汤底,张师父就跟他们一起回来了。

在县城买房子的事没有再说,刘家只是在县城租了二室一厅,离刘晓兰小姨陈淑美家不远的房子,县城的火锅店,暂开两间,东城和西城的大街上,都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两店分别距离县一中和县二中步行十分钟,经过全家商量,土货店的进货全面交给了舅舅陈爱国一家,陈爱国以前会在农闲的时候出外打工,工资也不高,而且都是力气活,帮着刘晓兰家进货两口子每月有一千多块钱的进帐,而且又能就近照顾孩子,两人都欢喜的应了。

开火锅店的前期工作很繁忙,不过张师父很能干,带着招来的厨房小工将厨房的一应事物全包了,活都干得干净利落,这让刘家省了不少的心,刘晓兰和刘鑫也帮着干了不少事,在暑假结束的一个星期前两家火锅店终于开张了。请的张镇长剪的采,开业大酬宾,酒水不打折,菜式打八折,火锅店一楼是串串香的模式,二楼是火锅,装修花了不少钱和功夫,在县城是数得上的豪华,开张生意的火爆陈淑芳料到了,可是开张后一个月生意还火爆到每到吃饭时间一楼排着队,二楼包房不提前二天订不到的情况,着实让陈淑芳又喜又忧,如此三个月后,生意依旧如此,陈淑芳坐不住了,在二楼以上又租了一层,一间一间隔开的包房比楼下更豪华的装修——订了一个最低消费,这让刘氏火锅店的三楼吃饭的都是有钱的人或是一些当官的带着家人来吃什么的。

春去秋来,虽然县城跟风似的又开了不少家火锅店,但依旧没有刘氏的生意好,在刘晓兰读初三的时候,刘家已经在县城开了二家火锅店,市里开了三家,其他县共三家,在开店后的半年,陈淑芳从供销社贷款五万元,买下来了县城火锅店的房子,而后又陆陆续续将市里的店铺和其他县的店铺都买了下来,在刘晓兰初三中考的前夕还完了贷款,并在县城彭湖花园买了一处三室二厅的房子。

60、章乾,离开。。。

“你说今年会不会下雪啊!天气这么冷的说,我已经十年没看过学了,在我的记忆中唯一的下雪的那次,集雪只有几厘米厚,只玩了打雪仗,雪人没有堆起就化了……对了,高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去旅游真好玩啊,虽然我觉得那树那花没啥好看的,可是我们可是在荒郊野外露宿了一晚啊……”

“中考过后我就要回上海了。”

章乾说这句话的时候,刘晓兰看不清他的表情。

“什么?”

“我爸要接我和奶奶去上海生活。”

刘晓兰手里的雪糕一点一点的滴落,从她的手到地面的泥土地上,奶白色香甜可口的冰激凌像冬天的雪一样在几秒后慢慢溶化,刘晓兰最喜欢在冬天的时候吃雪糕,那远比夏天的,让她的牙齿到胃都冰冷的感觉是她所喜欢的,在寒东腊月她总是趁着老妈老爸不注意的时候,暗爽着一个人偷偷吃。现在她的手里还捏着章乾买给她的雪糕,周围围绕的温馨又让人脸红心跳的粉红色泡泡恋爱的气氛就这么十二月的寒风给吹破了。无影无踪。

“你要回上海了?!”一直温暖的心,从三千英尺的高度坠入了地底寒彻入骨的池水中,从她的脚到头顶,一点一点从将她的全身淹没。

“中考过后就走。”章乾抬头望着路旁的梧桐树说道。往日洋溢着夏日热情的梧桐,像迟暮的老人一样,容颜变得苍老,树叶大多都枯黄且掉落了干净,斑驳的树身像被虫子钻过一样,看着让人有些伤感。

“我有些冷。”刘晓兰埋着头把剩了一半的冰激凌扔在了垃圾桶中,用纸币擦干净手里的奶油,紧了紧紫色的棉袄,向避风的教学楼走去。

“考完试就走,暑假都去那边过。”章乾站在原地说。

刘晓兰停住脚步,久久,“哦!”闷闷的声音:“那很好啊!”她听章乾同村的李春春说过,章乾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来到这里的,章乾的父母一直在上海工作,而章乾的奶奶一直在这里生活,几年前章乾的父母要接老人去上海,可老人舍不得家乡的亲朋好友,一直不去,那个时候老人也非常精神,下地干活、挑水做饭都没问题,章乾的父母也没逼她,反而是把章乾送来给老人做伴。

章乾是独子生,在城市里生活一直也没吃过什么苦,章爸怕儿子长成娇气的、不知道疾苦的二世祖,于是就让章乾在章奶奶这边待几年,一是陪伴一直想念他的奶奶,二是锻炼他的毅力。

章乾在这个小山村里一待就是五年,从白白胖胖的小孩到现在的俊郎少年,章奶奶的精神却没有以前的一半好了,前些时候还生了一场大病,章乾还专门请假在家照顾了一周,章爸爸章妈妈也从

60、章乾,离开。。。

上海回来一趟,看到了老人的状态,和章乾的成长后,觉得差不多了,力劝章奶奶跟他们回上海,章奶奶年纪越发大了,虽然每日都和孙子在一块,可是也非常想念儿子媳妇的,她也一直知道儿子媳妇把孙子给她送来,最主要的是怕她寂寞,怕章乾长成坏小伙什么的,都是在安慰她,怕她多想,她还记得刚来到村里的时候,章乾主动帮她烧火,小小的白嫩身子坐在马扎上,嘟着嘴往灶里吹气,弄成小花猫一只的可爱样子。自己老了,想和最亲的人住在一块,孙子也要在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章奶奶答应了,章乾也不能说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