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月照山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盗墓假道士(第2页)

雁南飞曾跟随父亲征战时,也遭遇过此种境况,百余名将士被困密林之中,走了三天三夜,最终遇见一名当地猎人,方才走了出去。

这道士装神弄鬼,来这深山究竟所为何事?雁南飞脑海里刚刚蹦出此想法,谁知所有身影竟在一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墨白也发现不对劲,飘然落地,这才看到不远处,竟有个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洞口,想必那假道士与他所赶的尸体刚刚也一块儿钻了进去。

雁南飞紧随其后,沿着洞口蹑手蹑脚地进了去,这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好似个地下宫殿。突然,前方传来道士阴冷的声音:“手脚麻利点,今日务必打开此墓,免得夜长梦多。”

墨白与雁南飞陡然明白,这些人假扮赶尸,实为盗墓。

“大哥,昨日遇见的那二人,不是一大早便已走了嘛。”又一个声音说道。道士叹道:“那俩小子不好对付,我与他们交手,也未占到半点便宜……算啦,干我们这一行的,求财不求气。不过,要是有人不识好歹,偏偏敢挡财路,那便杀之。”

“大哥英明神武,武功盖世,谅他们也不敢多管闲事。”

“嘿嘿,等干完这一票,起了宝,我带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道士大笑,他却不知自己刚刚所言,全都被雁南飞与墨白听得真切。

此时,这群盗墓贼正干得热火朝天,雁南飞与墨白同时现身,将那假道士惊得瞠目结舌,还以为自己眼花,但立马便拿刀指着二人,又大声嚷道:“不知死活的东西,有点本事啊,竟有胆追来此地,还真是阴魂不散。”

正在干活的这些那些扮鬼之人,纷纷抄起刀剑,将二人围困住了。

“当年放你一条生路,你不但不知悔改,竟还干起了这丧尽天良的勾当。”墨白不动声色,“跟我们回去见过土官,便放你一条生路。”

“昨夜便觉得面熟,没料到还真是你,当年学艺不精,遭你凌辱。如今多年过去,你这多管闲事的毛病竟还改不了。”道士也记起当年差点死于墨白之手,狂笑道,“不长眼的东西,既然你们偏要找死,便休怪贫道不客气了。”

墨白亮出剑来,跟墨白说:“这个假道士交于我,其他人交给你。”

“尔等如能长眠于此,也算有个不错的归宿。”雁南飞满眼不屑,刚拔出刀,那群喽啰便围攻上来。他本以为是乌合之众,接了几招,谁知个个身手不赖,几乎令他难以招架。他不得不使出雁家刀法,将近前几人全都砍翻在地,而后又割断其中一人喉咙,墓道里一片哀嚎……

墨白与那假道士直杀得难分难解,刚斗了几个回合,便已觉得此人身手较之多年前确大有长进。假道士将一柄短刀使得出神入化,好几次都差点伤到墨白。墨白丝毫不敢轻敌,剑剑逼人,却也被他躲了过去。

雁南飞越杀越起劲,地上已躺下数具尸体,寒铁宝刀也似乎已与他合为一体,刀刃上沾满殷红的血,直叫那些盗墓贼不敢再轻易近身。

“我本不打算取你性命,若你再不停手,便休怪我不客气。”墨白手中一紧,决定不再手软。假道士却狂言道:“若你再苦苦相逼,休怪贫道手下无情。”

墨白深吸一口气,飞身而起,手中剑气凌厉无比。他身姿纵横,如行云流水,剑光闪烁间,假道士也不甘示弱,步步紧逼,刀刀封喉致命。墨白飞身贴于洞壁之上,像一只蝙蝠。假道士忽然身形旋转,似一道闪电直取墨白咽喉。墨白虽躲闪及时,却也被伤了肩膀。

假道士见此情景,丝毫没给他机会,一招接着一招,直逼得墨白毫无招架之力。

这边,雁南飞已稳居胜局,却依然被死死纠缠住,不得抽身去助墨白一臂之力,只能干着急。

“拿命来!”假道士瞅准机会,刀刃裹着旋风,便要取墨白性命。墨白此时被逼到角落,已无处躲闪,只好放手一搏。于是,他一动不动,待刀尖快要刺中眼睛时,猛然身体向侧面一闪,灵活地避开了致命一击。他眼底闪过一丝寒光,毫不犹豫地出手,一招狠辣的掌力击中假道士的胸口,将其震飞出去。

假道士被震得腾空而起,撞在洞壁之上,五脏六腑仿佛碎裂。他眼见自己实在难以取胜,而手下也伤亡无数,一转身便已窜向洞口。

墨白哪肯让他逃走,提剑便追。

雁南飞见状,虚晃一刀,轻巧地避开了敌人的攻击,随后稳住身形,寒光闪烁的刀刃瞄准要害,一招斩杀,剩余的盗墓贼立刻命丧黄泉。

墨白追至出来,正好看见假道士窜入迷雾之中。

他纵身跃起,脚下生风,如一缕疾风穿破迷雾。手中长剑犹如流光,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剑锋闪烁着寒光,迅猛无比地刺向假道士的的要害。

假道士急于逃遁,耳边只剩下呼呼的风声,刚觉察到不对劲,回身欲挡,可已来不及,被剑锋贯穿胸膛,倒地不起。

墨白追至近前,假道士还未断气,趴在地上,无力地说道:“杀了我……不日之后,我师傅定会……来找你索命。”

“你师傅是何人?”墨白问,假道士口喷一口浓血,说:“我师傅便是……江湖上人称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的修罗刀郑……”

“那我便静候着。”墨白见他已说不出话来,便猛然拔出剑,假道士这才断气。

雁南飞担心假道士使诈,墨白吃亏,来不及多想,也加紧跟了上去。可刚至近前,便只看到假道士的尸首。

墨白将剑归鞘,转身望着墓室的方向,想着那故去的墓主,就连死后还要被人惊扰,不禁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