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逍遥小书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蔡京的价值(第2页)

如果皇帝还是坚持的话,这草拟圣旨的中书舍人可以拒绝替皇帝书写圣旨。

当然了,中书舍人肯定不会只有一个,你不愿意总会有人愿意的。

好不容易过了这一关,这道圣旨总算是从皇宫里出来了。

然后会送到中书门下,交给宰相来签署敕书,然后盖上宰相的官印。

在这里如果被打回去的话,前面的流程就全白费了。

别以为这种事情很少见,纵观整个北宋,被挡回去的圣旨那可真的是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宰相的权威之大。

当年,宋太祖任命赵普为宰相,可是当时的三位宰相为了抵制赵普入相,在同一天的时间里一起辞职。

直接导致皇帝的册封诏书,甚至出不了中书省。

尽管宋太祖暴跳如雷,可是最后还是没有任何办法。

皇帝亲自签署的圣旨,就连赵普自己都不承认。

无奈之下,还是当时的翰林学士窦仪,给他想了个办法。

让当时时任开封府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皇弟赵光义签署诏书,这才让这道拜相的诏书走出了中书省。

就算是凑巧,宰相这边给了皇帝面子,这道圣旨还会被送到中书门下封驳房给事中手中,元丰改制之前,这里又叫封驳司。

如果这一关过不去的话,哪怕是宰相已经同意了,皇帝也已经同意了,这道圣旨还是出不了中书的门。

这个部门,也是皇帝最头疼的部门,封回皇帝圣旨,根本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在蔡京之前,宋朝的这些士大夫们可没有怕死一说,说什么抬棺死谏之类的事情,只要皇帝敢摆谱,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

别说是抬棺死谏了,就是当着皇帝的面喷他一脸唾沫星子,甚至火烧圣旨的事情,这些士大夫们也干过。

就算是强势如变法时期的王安石,对于这个部门也是无可奈何,王安石就曾经想要启用一名官员,只不过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人品有问题。

所以,皇帝的诏书到了这里,连续七次被驳回。

最后王安石这个拗相公彻底怒了,把整个封驳司上下全部换了一遍,这才让皇帝的圣旨从中书省走了出去。

你以为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吗?

就算是皇帝的圣旨,通过了中书上的大门下达到了整个大宋王朝,如果事实证明这道命令的执行情况并不好,还有御使可以弹劾追改圣旨。

至于说,不经过这道流程下达的诏书,哪怕是由皇帝亲自手书的,如果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话,可能还无所谓。

可要是关系到行政体系,人事任命,国家法度之类的事情,就算是皇帝下诏了,这样的诏书臣子也可以拒不执行。

这一整套的体系,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的确是一种保护,但是却大大的限制了皇权的力量。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随着蔡京的上台全部都化为了泡影。

蔡京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的加强了皇帝本身的权威。

到了蔡京第三次执政的时候,宋徽宗下达的诏书,如果臣子拒不执行的话,受到的惩罚已经大大的加强,严重的甚至会直接被贬官出外。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改革,才让宋徽宗的那些荒唐的命令可以大行其道。

在这种情况之下,皇帝怎么可能会因为一点贪污的小事就处置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