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综QY同人)[综QY]立志做寡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说道有名的书,毫无疑问不能放过曹雪芹,兰馨费尽心思找到曹雪芹的时候真的被这幅尊荣吓了一跳,以前电视里演的时候当然是极尽潇洒之能事,现实嘛,嗯,包青天版的刘大脑袋,又黑又胖呐,于是大同书局有了第一任掌柜。

在乾隆□□以前,全本《石头记》,正式更名《红楼梦》,投入了印刷,兰馨嘱咐曹雪芹,在印满十万册,运输往大江南北之前,《红楼梦》一定不能外传,曹雪芹点头答应。

于是在朝廷发现有一本宣扬男欢女爱,还暗暗遥指朝廷,更无视伦理的书在市面上流通的时候,《红楼梦》早已人手一本了——不要以为只有大同书局才会印书,更不要以为清朝就没有盗版了。

几番激烈的朝辩之后,乾隆果然宣布《红楼梦》为□□,下令焚烧,兰馨唱做俱佳,向乾隆请罪,发誓再不印刷《红楼梦》了,乾隆看在她印刷了大量免费书,为自己赚足了名声的份上,心疼养女也是被人蒙蔽,只把写书人软禁。

兰馨撇撇嘴,《红楼梦》已经印往大江南北了,我就不信你能把西北、东北和江南的书统统搜回来烧了,□□也只会让人们更加关注。至于曹雪芹,我把他软禁在书局后面的院子,一应事务找人汇报给他,他照样得给我打工。

在兰馨费尽心思搜书的时候,第四台水轮印刷机投入了使用,大同书局的免费书送到了大江南北。在运输队回来的时候,还跟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考察团,半年之后第一、二、三家分店落户杭州、陕西、济南。

浩祥的商队回来了,这次带来的商品并不多,不过相对于以前只有一艘船的时候,还是多了很多了,国外的奢侈品一上岸就吸引了达官贵人的注意,那精巧的自鸣钟,那神奇的玻璃镜,那鸽子蛋还大的宝石,让众人称羡不已,然这在兰馨看来还不是最珍贵的,真正珍贵的是随船而来的国外匠师和自然科学书本。

书籍自然立刻交给了大同书局,那里已经有兰馨从大清外交部抓来的几位翻译家侯在那里,还有从很多地方来投奔教堂的传教士,都成了翻译官,兰馨私下里给清朝官员的银子除了润笔外按提成算,给传教士的只有润笔,不是兰馨小气,是因为兰馨不想看到这些传教士真的把教堂开遍中国领土,现在这些传教士还很称职,但后期的传教士基本就是强盗的代名词了。

大同书局现在已经有六座水轮印刷机了,大清的商人现在来到北京都一定要来到大同书局,送出几百上千两的银子,带回几千本印刷了自己名字和祝福的书本回去赠送家乡的学馆,兰馨发现这些人大都只要儒家典籍和程朱理学,立刻搭上一百本自然科学书籍作为添头赠送,让他们带回去,书籍的扉页上都是这么一句话:

不识白菜价,如何识得民生?不识天下人,如何得知脚下土地如何治理?不知敌如何克敌,不知外面风景,如何知道人长己短?只认得书上的几个字,凭什么治理一方水土?

兰馨并不认为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就能改变现在人的认识,中国古代的重文轻理是千年来的弊病,这是一个时代的通病,不是一个人,几本书,就能改变的,兰馨只希望能够少几个“何不食肉糜?”仅此而已。

至于那些工匠,兰馨真的又买了两个庄子,距离卫庄不远,一个真的就叫“盖庄”,对外宣传主人叫做盖聂,另一个叫做雪糕别墅,主人叫做高渐离,兰馨看着新作的牌匾,雷的晕晕乎乎,上下通畅,那叫一个不可与人说,没事偷着乐,兰馨猜想也许历史上真的出现过秦时明月剧情呢。

然后,兰馨将住在卫庄的家生奴才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依然在卫庄,另两个部分入住盖庄和雪糕别墅,分别掌管三个庄园的后勤系统,护卫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拱卫三个成品字形庄园,前面是卫庄和盖庄,后面是更大的雪糕别墅,卫庄现在只有铁匠和钟表匠师在里面,将从西洋运来的自鸣钟拆卸研究,好在这些工匠都有机关的底子,一来二去也都琢磨出来点名堂,在加上自鸣钟就那些□□在外的齿轮较为重要,这些工匠也都明白原理,在铁匠的配合下,真的做出了一尊无比中国风的国产自鸣钟,兰馨欢天喜地将自鸣钟放在卫庄大堂中央,在大堂正面的墙上,刻下了这批工匠的功绩。

然后自鸣钟正式投入了生产,这些工匠还把八音盒原理加入了自鸣钟,一到报点时间一片各不相同乱七八糟的古风音乐让人烦恼不已,兰馨让人加入音乐开关,想开就开,不开就不开,总算清净了些,八日后皇家自鸣钟专卖店兼售后中心出现在北京城最繁华的街面上,对面正好就是龙源楼。

和亲王对自鸣钟和音乐盒的技术眼馋不已,同兰馨和乾隆闹了好几次,乾隆不想弟弟抢闺女的东西,但也对自鸣钟的利润眼馋不已,兰馨忍着心脏的抽痛,贡献出了制作方法,不久老北京自鸣钟工厂开工,地点选在了琉璃厂后边,乾隆是大股东,和亲王是CEO,兰馨担任技术总监,原来的卫庄就成了研发中心,吃国家财政,各种木雕、陶瓷。金属、玉雕、石刻的自鸣钟开始外销。

从欧洲来的玻璃镜子再也不是成品进货了,浩祥进了大批未经切割大小镜子,回来之后在盖庄进行切割,并且进行镶嵌,售卖到市面上,并且还有来自欧洲的宝石切割匠人,虽然手艺不是顶端,相对于中国只会雕刻的匠人来说,切割工艺已属上乘,兰馨从琉璃厂运来大批国产的彩色玻璃块儿让这些人练手,并将之制作成水晶灯,盗窃未来设计成果的水晶灯让这些匠人都沉醉无比,唯一的弊端是灯油的烟熏问题,这些设计师们正在想办法解决。

然后是羊毛和驼毛地毯的制作,那些从土耳其逃难被浩祥接手的匠师拖家带口的来到中国,住进了雪糕别墅,兰馨安排翻译接待他们,教他们说中国话,准备了他们需要的工具,还给每人都安排了徒弟,半个月后,地毯制作正式开工。

在第一批最精美上乘的地毯出来之后,兰馨立刻带着它们进了紫禁城,面见乾隆。

“蒙古困苦,西藏贫瘠,蒙古每年都要大清财政给予拨款,西藏更是常年战乱不休,之所以会有人跟着造反肯定是因为生活的困苦,若是能吃饱肚子,我才不信会有哪个脑子被门板夹了的家伙会跟着造反,那些土司也一样,若是他们沉溺于奢侈之中,就算造反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但是皇阿玛每年的赏赐肯定是不够分的,加大赏赐又不利于经济,不如教会他们挣钱,既增长了他们的贪欲,又增加了贫民的收入,还通过税收贸易挣了他们的银子填充国库,不是一举三得了吗?”

“那若是他们有了钱,就更加乐于招兵买马呢?”乾隆并没有吧兰馨的话当真。

“皇阿玛,有了钱就有了利益,到那个时候他们内部肯定都不是铁板一块了,独个的想造反,还怕能起风浪?”

“兰馨天真了,”乾隆失笑了:“西藏的人真的都是些狼,那里贫瘠困苦的生活磨砺的他们简直就像杀不死一样强韧,不是给些小恩小惠能解决的。”

“只要让他们沉浸在温柔乡,就什么都能解决了。”兰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乾隆,“只要皇阿玛允许儿臣与西藏通商,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乾隆失笑,“说到底你不过失希望能挣那些蛮子的钱财,那里穷的很,只怕你要失望了,算了,朕准了。”

“儿臣谢皇阿玛!”

作者有话要说:

☆、史上最大盗墓活动

这年的冬天,第二批教堂学校毕业生毕业,家生奴才的孩子只剩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小婴孩,兰馨开始对外招生,一共十五个贫民家庭的孩子被招收进了教堂学校,盛世华联现有毕业生十一人,七男四女,都是以香料为名,分别是常驻欧洲负责西洋交易的苏合与椒荼,接手北京现有店铺和人脉的伽南和扶黎,驻守三大庄园的沉水,负责所有后勤调度的熏陆,跟在浩祥身边的换成了斗魁、藿香、茶陵、凤生姣和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