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待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三家的门槛险些被踏平,不过周府与卫国府是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周煜函跟卫国公一直以来都是皇上最亲近器重的近臣,两家一个应对自如,一个不耐烦了直接闭门谢客,只有从未有过此种待遇的文信侯府,忙了个焦头烂额。

忙是忙,老侯爷却是甘之如饴,别提多高兴了。

他早就忘了当初反对安世霆去西北的事,旁人夸他有远见,他都不推辞。

到晋王府跟孟国府拜访的人却是不多,一来,赵宜跟孟三少只是随行,并非巡察使,居功不多,二来,这两家规矩向来多,旁人不敢轻易登门,这第二点,是主要原因。

虽是如此,朝廷上老谋深算的一群老大臣却看了出来,随行西北的几个年轻勋贵,将会是注入朝廷的新鲜血液,也将会成为今上跟前的新贵。

比起通过科举入仕的世家子弟,有实绩的世家子弟更容易在朝廷立足升迁。

这就不禁让不少人深思了,这是入仕建功的好机会,周煜函推举了晋王世子,孟三少与镇南王世子。就连卫国公的长子后来都去了,独独周煜函自己的亲子没有跟去沾沾光,这是为何?

有说周煜函是为了避嫌的,也有说周煜函另有谋算的,更有说周煜函视功名为粪土的。

任朝中的老狐狸们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猜到,周煜函单纯只是忘了。

且不说周煜函如何暗自懊恼自己的一时迷糊大意,很快便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

侯府早早就派了人去贡院门前看榜。出乎老侯爷的意料。不仅安文晟中了,就连他不看好的安文齐都中了!

兄弟俩一个第二名,一个第八名。可把老侯爷美得,下巴都要翘上天了。

安文晟两兄弟早已笃定能中,只是没想到名次会这般靠前,听到下人的报喜声。兄弟俩激动得眼眶都红了,特别是一直被认为无甚出息的安文齐。直接喜极而泣。

报喜的鞭炮放到了侯府门口,全府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中。

然而在得知乡试解元是周咏轩后,老侯爷板起了脸,对欢天喜地的众人训斥道:“不过区区一个亚元。有何可高兴的?!当年世延可是中的解元!”

说罢甩袖离去。

前一刻还喜气洋洋的众人,顿时如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热闹喜气的气氛消了大半。

老夫人半耷拉下眼皮。遮住眼底的怒意,拍了拍因为老侯爷的话而失落气馁的两兄弟的胳膊。柔声安慰道:“不必在意你们祖父的话,你们都还年轻,在祖母看来,能中举已是很了不起了,不比你们五叔差。”

闻言,孟氏不乐意了,她的丈夫是最好的,她不允许任何人贬低。

下意识想要反驳,然而话还未出口,安世延一个冷眼扫过来,她当即吓得闭了嘴,委屈地退到一边。

安世延无奈收回目光,也对两兄弟安慰道:“五叔当年十六岁才参加乡试,能得解元也是巧合,你们不必气馁。”

安文晟与安文齐也是知道这事儿的,只是为祖父的态度感到伤心罢了,被如此一安慰,两人倒是释然了。

说来他们也是好运,若不是澜儿让他们多读《大学》,误打误撞猜中了考试范围,他们兴许还得不到现在的名次呢。

这般一想,两人很快便振作起来。

安世霆对两个小辈的成绩却是很满意的,可以说,除了老侯爷,侯府上下没有一个是不满意的,只是老侯爷想与周府攀比,才会过多要求。

安世霆已经听慕容氏提过,知晓两兄弟能取得好成绩,最大的功臣是安若澜,眼下双喜临门,正是高兴的时候,他不由豪爽道:“晟哥跟奇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都是托了澜姐儿的福,这样,澜姐儿你说说看,你想要什么奖赏,不管是什么,父亲都答应!”

安世延对女儿让两个侄子读《大学》的事也有所耳闻,听得这话又是欣慰又是心酸,不管女儿多好,都不是他的了。

尽管心在滴血,他还是要装作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安若澜没想过要什么奖赏,正要推辞,孟氏笑吟吟抢先道:“大伯,澜儿什么都不缺,您就别费心了。”

旁边慕容氏直接黑了脸。

安世延也沉下脸,将孟氏拉到一边,孟氏懵懵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